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凡 《经济研究导刊》2013,(33):221-223
中国社会的转型方向和目标是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石必须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层面的协调发展。指出社会转型的内涵及其重要特征,重点分析社会转型和生态文明的关系:一方面,生态文明既是社会转型的基本内容又影响社会转型的方向,另一方面,社会转型构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外生变量。  相似文献   

2.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为一个特殊的行政主体,不能完全履行政府职能,但在50多年的发展中,仍为中国的屯垦戍边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兵团如何在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条件下,在新时期更好地完成屯垦戍边的使命,保证兵团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兵团50多年生态建设的足迹分析,文章提出:兵团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环保意识,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建设和谐兵团。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不但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全新的世界观,人对自然单向度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而且在这一视域中我们看到的不单是生态问题,同时也看到了文明的问题。在社会学视阈中考察生态文明,能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生态文明观的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就是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改善生态文明,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国家富裕、人民富强、中国美丽.建设生态文明要基本上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要上升,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要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人类安全"观念早在199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出版的《人类发展报告》(HDR)中即已出现,并向世界范围广为传播,是一十分有包含性的大安全观念,可以很好地囊括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中国首先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是中国结合中国国情与世界发展趋势,提出的新的文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提出积极地促进了人类安全理念的实施与发展。这种促进作用,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中国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展开。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与社会和谐的基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举措,而缺乏伦理观念上的根本转变,没有深入人心的生态伦理观念,实现生态文明将遇到难以想象的阻碍和困难,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环境道德是公民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其主要内容是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我们必须认识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科学地协调、改造环境,善待地球,珍惜资源、节约能源,走生态文明、低碳发展之路.再塑中国人的生态环境道德,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水准,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措施.我们要改变对自然的态度,寻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公司环境责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由生态文明社会本质要求研究入手,通过对公司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基本问题分析,认为公司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具有社会性、从属性、绝对性和派生性等特点。经济学理论为公司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承担环境责任是阻止公司权利滥用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趋向。地方政府在公司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时应当发挥的作用包括:生态文明规划的制订;绿色公共物品的提供;不对称环境信息的消除和绿色税制的设计等内容。文章最后提出了完善公司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们日常生活领域中存在的"消费至上"、"不消费就衰退"、"消费越多越幸福"等不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性的资源耗损和环境危机。环境道德是消费者社会义务的道德基础和制度期待。在21世纪生态文明社会,抑制和克服这种不合理的环境道德观念和消费行为模式,修正和完善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制度,从道德责任和法律义务两个层面构建生态文明消费模式和确立消费者社会义务,无疑是建设生态文明,促进资源可持续消费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辩证理性和应然之举。  相似文献   

10.
建设生态文明,既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又顺应当代世界潮流,既是对中国发展模式经验教训的借鉴,又是对当前中国的发展的生态环境困境的积极应对。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从总体上讲,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生态文明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客观上要求并指导着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冒名芳 《江南论坛》2001,(12):22-23
人类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的,善待自然环境,建设美好家园,是人类生存繁衍的根本。如果破坏环境,人类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和报复。实现现代化是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环境建设是重要方面,从现在起,大搞环境工程,建设环境文明显得尤为重要。一各种传媒对生态环境恶化情况的报道很多,如土壤沙漠化,沙尘暴屡屡发生,植被破坏、水源枯竭,大气、水、土壤受污染严重。江南历来被称为“渔米之乡”,这些年来,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很严重,灰蒙蒙的天代替了蓝天白云,空气中悬浮颗粒增多,水的污染尤为严重,颜色由清澈见底变得混…  相似文献   

12.
13.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主体,其可持续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企业环境信息公开是企业为促进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环境信息交流而进行的信息披露行为。文章从生态文明建设视角,分析了推进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必要性,介绍了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与共赢。然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通过总结企业环境成本控制过程中的得与失,并在剖析其成因基础上,结合生态文明观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了加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对策,期望能为实现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邓建勇 《生产力研究》2007,17(6):75-76,83
文章介绍了企业内生成长理论,分析了企业内生成长的根源与机制。并结合经济体制的转变,阐述了由外生成长论向内生成长论转变的同时,政府在企业成长中角色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关系史上的一个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沿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探讨了生态文明确立所经历的漫长、艰难曲折的历史过程。并对生态文明的建设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企业管理理论与管理思想演进的主要阶段进行了简要回顾 ,指出企业所处的宏、微观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变动和转型 ,从而企业管理也应随之进行变革。最后提出了应对变动与转型环境的知识管理、迅速反映、敏捷竞争、建立学习型企业组织等若干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8.
广州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的同时,存在刚性治理较突出等急需改进的问题。作为环境治理的新模式,环境保护行政合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应加强环境保护行政合同的理论研究与制度建设,通过完善第三人监督、明确环境治理机关的行政优益权、限制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的单方变更与解除权、完善环境保护行政合同司法审查等具体制度安排推进环境保护行政合同在广州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19.
陈世海 《江南论坛》2008,(11):21-23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共同的事业。而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必将推动我国发展中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环境的诸多难题的破解,促进中华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