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文杰 《中国广告》2003,(6):111-112
市场的不断成功使得客户越来越关注和认可卫视整合传播。那么这一新的媒介投放模式当初是怎样形成,今后又将如何发展呢? 一、卫视整合传播的形成背景 1、省级台联播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宝洁、哈六等一批企业率先在省级台进行广告投放,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业绩,省级台的作用逐渐凸显。可以说宝洁起初进入中国市  相似文献   

2.
1997年上星伊始的安徽卫视,原来和它的众多兄弟上星台一样,怀抱着凭借卫星将节目落地覆盖全国的美好憧憬,将省级卫视杀向全国收视市场视为题中之意。然而人们所期待的由上星引发的省级卫视对决央视的激动场面并未发生。千篇一律的新闻综合频道内容、地面覆盖实际运作层面的难度,使得省级卫视在严阵以待的央视面前缺乏必要的竞争力。事实上在一阵喧嚣之后,省级卫视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上有实力雄厚的央视打压,下有灵活机动的城市台冲击。此刻的省级卫视真有点像一位行业资深人士玩笑中所称的广告主“人老珠黄没人爱的中老婆”,既招架不住有权有势的大老婆——央视,也抵挡不了年轻貌美的小老婆——城市台。前方的路开始迷茫起来,全国性传播平台的梦想似乎离省级卫视愈来愈远。  相似文献   

3.
库达 《广告大观》2004,(2):49-49
现在许多学者、业内人士对于省级卫视的趋同性,以及在同央视的竞争中的劣势地位表示关注,并且提出了诸多的建议。他们的建议多集中在强调“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的呼吁,有过于理想化的倾向。偶尔有提出省级卫视联播的方案,但碍于现行分割的行政体制,实施的可能性也小。  相似文献   

4.
环顾当前国内电视市场的繁盛,与20年前我国电视市场境况相比,可谓变化翻天覆地。而迈出了我国电视市场繁荣新局面的关键一步,就是20年前即1985年我国广电利用通信卫星向全国传送电视节目,并陆续批准备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一套频道上星传输。原来单调的电视市场忽然间就焕发了生机,卫星传送电视节目与各地有线电视网络全面铺设相互促进,逐渐形成了我国“天地一体,星网结合”的电视传输格局。在这一历程中,活跃在国内电视荧屏的主力军——省级卫视功不可没,31个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卫视频道的诞生、成长和现状,是 我国电视市场在不同阶段发展程度及发展特点的最好写照。解析省级卫视生存状态,就是了解国内电视市场的整体情势;寻求省级卫视发展突破,就是探索国内电视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王炎龙 《广告大观》2007,(9S):101-103
近年来,省级卫视围绕平台竞争推行不同的营销战略:一是打造全国性传播媒体,实现平台扩张,以湖南卫视的“快乐中国”、安徽卫视的“剧行天下”等为代表,争夺全国收视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二是打造区域行销平台,垄断本土市场,以贵州台的“西部黄金卫视”的定位战略为代表,塑造了省级卫视抢占区域收视市场的典范。[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2007年过去了一半,年初各省级卫视提出的种种增长目标是否有望实现?省级卫视的竞争格局出现了哪些新的情况?笔者借助CTR媒介智讯提供的数据,从广告经营的角度来分析卫视广告市场的变化,探究市场风向,以期给关注省级卫视竞争格局的各媒体、广告主和广告公司提供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广告大观》2007,(1S):115-116
省级卫视的广告投放和央视有所不同,往往都是为开拓本省市场服务,兼顾带动全国市场。山东卫视在齐鲁大地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力,在省级卫视中也名列前茅,由此成为众多企业青睐的传播平台。事实证明,这个选择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相似文献   

8.
省级卫视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言的“螺旋式前进”的特征。经过多年市场化洗礼,省级卫视的战略定位可谓推陈出新、让人目不暇接。时至2006年,沿着市场取向寻找自身定位的省级卫视或多或少都在重新思考如何围绕当地政府中心工作强化频道的社会影响力问题,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功能是省级卫视市场影响力近年得到显著提升之后的又一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省级卫视上星给我国的传媒市场带来不小的震动。卫星频道打破了地域界限,使省级卫视千台一面的情况受到挑战。在电视节目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各省级卫视已不满足于在本地区的收视率,纷纷对频道重新定位,打造特色综合频道,以求突出重围,树立品牌,抢滩全国市场。  相似文献   

10.
《广告大观》2004,(2):25-27
2004的度全国省级电视台广告策略研讨暨广告推广会的举行,是卫视整合传播几年来发燕尾服的必然与结果。表明卫视整合传播已经有了市场化运作的解决方案,从而使事例传播迈出实质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吴涛 《广告大观》2004,(2):37-40
面对全国市场,真正能够有效实现全国性传播的只有央视和省级卫视。根据2003年央视索福瑞最新的全国媒介数据,我们发现:央视特别是央视一套与省级卫视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央视一套在权威性和树立品牌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适合注重塑造形象的广告主的感性传播需要;省级卫视在总收视份额、覆盖与到达率、性价比和市场贴近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特别适合重视销售的广告主的理性传播需要。  相似文献   

12.
《广告大观》2008,(10):77-78
在省级卫视竞争越来越强烈的今天,安徽卫视在覆盖和收视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独播剧场》开播以来,使安徽卫视的黄金时段得到了最大化的延伸,关注成功定位的同时,安徽卫视开始思考变局下的对策,从多元拓展覆盖面到独播剧的系列化编排,以及9月底开始的时段调整,都是安徽卫视进一步加强以剧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范素锋 《广告大观》2007,(9S):81-84
2007上半年卫视之间角力加剧,新一轮较量暗中进行,沉浮之间省级卫视整体实力对比又现新格局。借助CTR媒介智讯提供的数据,本刊从广告经营的角度分析了卫视广告市场变局,探究市场风向,以期给关注省级卫视竞争格局的各媒体,广告主和广告公司提供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全国省级卫视市场硝烟弥漫,市场进入大洗牌、大制作、高门槛的比拼,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凸显无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重庆卫视在2013的秋天。重装出击。  相似文献   

15.
黄翔 《广告大观》2008,(7):114-115
2007年,是全国省级卫视激烈角逐的一年,卫视阵营格局发生了更大的分化。根据CSM的数据统计,2007年频道收视份额超过1的卫视频道由2006年的3家上升到7家,几家强势卫视的总体收视份额大幅增加,占到卫视整体的半壁江山,而其他卫视差距逐步缩小,成为弱势收视群体。省级卫视全国市场集中度提升,使得省级卫视的竞争态势演变为两边倒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2006年的国内卫视群体中,河南卫视以整体收视增长80.9%的业绩,成为34家卫视中真正的黑马,借改版之势黄金时间35中心城市一举进入省级卫视前七强,27省网稳居省级卫视前四强。 冷静分析河南卫视取得的成就,并没有什么“运气”或是“偶然”之类,而完全是一种厚积薄发,水到渠成的必然之路。 总的来说,河南卫视的成功离不开对当地优势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离不开对节目的科学编排,离不开广告经营上的不断创新。而这正是当前卫视取得成功的关键。纵观2006年发展快的几个卫视,莫不如此。[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中国的省级卫视竞争到了想杀人的程度。但也有人说,它们到了春风得意的时候。我实在想不出竞争都到了六亲不认的份上还能这么乐观。省级卫视的营销传播战近年来出现了少有的酣战,价格战、定位战、公关战、改版战、娱乐战、明星战,真是到了战也得战不战也得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赵晓武 《中国广告》2009,(9):144-146
进入2009年夏,上星卫视媒体可谓是好戏连台,多个省级频道相继改版,新包装、新栏目、新形象闪亮荧屏,全国卫视市场的格局正在进一步震荡之中。不仅观众翘首以待,传媒业界人士也给予了极大关注。而这其中,陕西卫视似乎成为诸多改版卫视中的一个异类——从其频道包装到内容设置,陕西卫视都没有按照主流的娱乐化意识或者惯常的迎合式思维,而是更多地注入文化元素,将其“人文天下”的口号实践化、当代化、时尚化。或者这是陕西作为全国文化大省地位的必然导向,但显然陕西卫视不是在单纯复古,  相似文献   

19.
蒋英 《中国广告》2006,(2):98-100
回望刚刚过去的2005年,我国省级卫视频道数量增加到37 个,而且还有着继续增加的趋势;全国电视人口增加到了12.54 亿,电视家庭则为3.68亿户;省级卫视累计覆盖人口保持持续增长,达到了111.3亿人口。一方面,各省级卫视频道对观众市场的占有是以对覆盖渠道的占有为前提,有限的覆盖渠道资源成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当南方报业集团与光明报业集团联手打造(新京报)时,有人说,中国媒体联合的时代来到了。当时下很多省级卫视忙于改版时,又有人说,2004年是中国省级卫视的“改版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