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年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有时实在不能回家时,家人们也总是为他留一个位子,留一副碗筷,表示与他团聚。这年夜饭也叫“合家欢”,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家庭宴会。俗话说得好,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按照我国民间的传统习惯,年夜饭的吃食很有讲究,通常有馄饨、饺子、长面、元宵等等。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饺子是我国的…  相似文献   

2.
最早的面条     
面条是我国古老的传统食品,在古代不叫面条而称“汤饼”,“不托”“托”等。清代《癸已存稿》记载:“面条子曰切面、曰索面、曰拉面、亦曰面汤,亦曰汤饼,亦曰索饼,亦曰水引面”。“汤饼”二字,最早出现在东汉刘熙专著《释名》一书中:“饼,并也,馊面使乞并也……蒸饼、汤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面条的历史渊源完全可追溯到汉代。原始的面条即汤饼,其制作方法是用一只手托面,另一只手撕面,在锅边按扁,放进水中,所以又叫“托”,现在湖北有的乡村在农忙季仍习惯此法,但不叫面条而称“清汤疙瘩”。后来发明了擀面杖,不再用手托,所以又叫不托,…  相似文献   

3.
饺子大学问     
冬天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惯,每逢节假日,超市里卖速冻饺子的冷柜前还会排起长队.但很多消费者却不清楚,这速冻饺子在选购和食用时也是有讲究的,稍不注意可能就会让自己和家人吃到不放心食品.  相似文献   

4.
举世无双的农谚 “谚”,据我国最早的字典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说:“谚,传言也”。所谓农谚就是我国历代的劳动农民,以精炼生动的简短语言交口相传,世代相袭,用以传授农业生产经验的农业“行话”。我国流传的农谚历史之长,地区之广,内容之丰富,影响  相似文献   

5.
带有“全国之最”的粮票是广大粮友追逐的热点之一,其自身价值自然就不同一般。而“全国之最”的语录粮票,更是以不菲的身价受到粮友的青睐。这其中就包括全国最早的语录粮票。说起最早的语录粮票,许多刊物上都指的是“山西太原市62年版兑粮证”,最近,《中国集粮报》上刊登的《山西粮票中的全国之最》一文也这样认为。其实,62年版太原市兑粮证上并没有语录,有语录的是60年版太原市兑粮证。前不久太原一位朋友专门给我寄来了有关粮票复印件。不仅更正了以前的错误认识,还将语录粮票之最提前了两年。查有关资料得知,60年版太原市兑粮…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期的土地财富观文津早在约三千年前,我国就出现了“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国语·周语上》)的认识。用今天的话说,山川原野自古就是人类衣食财用之源,因而这一认识即代表了中国最早的有关土地是财富源泉的思想。这...  相似文献   

7.
《周礼》成书于战国,其中也有战国以前的内容。它内容丰富而言简意赅,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史籍之一。其内容是作者以当时的社会状况为据,总结前人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所以说《周礼》是一部记载战国及其以前,即整个周代典章制度的史籍,故亦称之为《周官》、《周官经》。同时,它也是一部研究我国先秦史的珍贵资料。由于其成书历史久远,且又言简意赅,后世虽几经注疏,但仍有不少难以理解之处,尤其是有关科技方面和内容,费解之处更多。本文仅就兽医职文中的“以节之”句,略述管见。鉴于本人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误,尚清专家学者不吝赐教。“以节之”见载于《天官·冢宰》兽医职文。文曰:“凡疗兽病,灌而行之,以节之,以动其气,观其所发而养之。”汉代郑玄注“以节之”的“节”,谓“趋聚之节也”,谓“聚本亦作骤”。  相似文献   

8.
龙年话龙     
农历庚辰年是中国传统的龙年。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龙的起源同中国历史文化的形成和文明时代的开启紧密相连。特别是关于龙的传说 ,构成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绚丽光环。有关龙的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金文中。传说中的龙是一种硕大无朋、能飞善游、会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许慎《说文解字》一书说 :“龙、鳞虫之长 ,能幽能明 ,能细能巨 ,能短能长 ;春分而登天 ,秋分而潜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龙是这样描述的 :“龙 ,其形有九 :头似驼 ,角似鹿 ,眼似兔 ,耳似牛 ,项似蛇 ,腹似蜃 ,鳞似鲤 ,爪似鹰 ,掌似虎是也。”《三国演义》第二十四…  相似文献   

9.
一 大豆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也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大豆的国家,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开始栽培大豆了。孟子说:“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中的稻、黍、稷、麦、菽,其中菽就是大豆。诗经(公元前1027—481年)中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说明大豆在当时已被广大群众食用。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利用大豆的经验,并对世界大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农家致富顾问》2011,(11):32-32
1.吝膏甲向乙抱怨说:“世界上没有比我的邻居更吝啬的人了!锤子都舍不得借给我用,好像一用就会坏掉。”乙说:“后来你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1.
安顺一词预示着吉祥、平安顺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在贵州就有一个名为“安顺”的城市,是贵州省最早设立郡治的古城,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黔之腹、滇之喉、粤蜀之唇齿”之称。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古国,素来把农业看做是衣食之源。丛奴隶社会末期开始,“农本”思想就在人们头脑中树立起来了。从而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全面发展,哺育了我们的民族,也曾经为世界农业做出过贡献。 我国劳动人民和农业科学家以及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世界农业史上最早的“大农业”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会计》2006,(1):F0003-F0003
最早的“春节”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相传原始社会就有“祭腊”之说,夏朝建立后,此俗便流传下来了。《尔雅》一书对春节有如下说:“夏曰岁,商曰祭祀,周曰年。”  相似文献   

14.
<正>《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学会了储存暂时吃不完的粮食。在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大量的人工栽培稻谷,这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最早的粮食仓储原型。在距今6000年前的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中,发现的半坡时期大型窖穴,这是国内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大型粮仓。在距今3000年殷墟遗址中,挖掘的甲骨文已出现“仓”字。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然而普养众生的粮食并非万无一失,如果食用不当,就可能出现“轻则五内不和,重则立兴祸患”的现象。我国唐朝“药王”孙思邈曾经说过,“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古代医学的告诫,不仅为实践所验证,而且从现代营养学和医学的角度来看也是非常正确的。元代贾铭“总结前人饮食上的经验教训,“专选其反忌”写成的《饮食须知》一书,是我国古代最早、最完备的一本饮食健康知识专著。《饮食须知》一书的作者贾铭,字文鼎,自号华山老人,是浙江省海宁人,生于南宋,曾在元朝任官职为万户,入明时已经百岁,历三朝,共活了106岁,所著《饮食…  相似文献   

16.
“企业家”一词来自法文,最早见于16世纪初,原来的含义带有冒险家的意思,指当时军事远征的领导和远航拓疆的探险家。后来,此词在法语中的含义已扩展到指其他领域里从事冒险活动的人。18世纪中叶,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梯龙在《一般商业的性质》一书中首先把企业家用语引进经济学理论,把企业家定义为一切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在我国,一般将企业的厂长、经理界定为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的“领路人”,没有好的企业家,就没有好的企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的播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在播种技术方面有很多成就和发明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农时重要性的认识和播种期的确定方法正确地掌握农时,是农业生产的关键之一,对播种来说,尤为重要。早在《吕氏春秋》的《审时》等篇中,就专门总结和论述了这个问题,指出“不时而种,稼就而不获,必遇天灾”,並并认为“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陈旉农书》也说“农事必知天地时宜,则生之、蓄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无不遂矣”。《知本提纲》也说“布种必先识时,得时则禾益,失时则禾损”,並说明“三道五带之内,时各不同,当各随方士,因日道之进  相似文献   

18.
“师”的名称,在夏、商、周时就有了。而“师”字最早出现是在甲骨文中,甲骨文中有“文师”之称。以后,西汉的董仲舒用了“师”一词,司马迁用了“师表”一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闭门羹”意为拒客,但“闭门”何以与“羹”联系起来呢?原来,“闭门羹”一语始见于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所引《常新录》的一段话:“史凤,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这名姓史的高级妓女不愿接待下等客时,就饷之以羹,以表婉拒。客人见羹即心领神会而自动告退了。所谓羹,最初时系指肉类,后来以蔬菜为羹,再后对凡熬煮成有浓汁的食品皆以羹称之,如雪耳羹、水蛇羹、燕窝羹等。以羹待客,比直言相拒,要婉转、客气一些。可惜现代拒客,则只有“闭门”而没有“羹”了。“闭门羹”的由来  相似文献   

20.
许多小吃铺习惯用一次性塑料袋套碗盛放食品,哪怕是热腾腾的面条或是刚出锅的馄饨,许多顾客也认为这样做法比较“卫生”。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有关专家提醒说,用塑料袋盛放温度较高的熟食,毒性甚至大于餐具不消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