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2001年9月天津彩虹大桥在全国率先实施计重收费起,计重收费已走过12载岁月,高速公路计重收费发展也已历经10年。计重收费一直部是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和业内人士颇为关心的话题。2013年3月,第十五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研讨会暨技术产品展示会在合肥召开。作为分论坛之一的计重收费论坛,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参加。各位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各抒己见,为行业提供了一场丰富的精神盛宴。针对业内关心的问题,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几位专家,对计重收费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称重传感器选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计重收费是一种通过安装在高速公路出口收费车道或开放式收费站收费车道的称重设备对载货车辆进行称重,并在标准收费基础上对超载重量加收补偿性费用的收费方式。计重收费能有力遏制对道路破坏性使用的严重超载运输现象,也是通过经济手段治理超载运输的长效方法。称重系统作为计重收费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计重收费能否公平和顺利地实施。本文就称重系统中的关键设备称重传感器进行介绍及比较。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最早的单轴重称系统已无法满足计重收费业务的要求,尤其是无法有效地应对车辆行驶中车货总重的时变性及波动性、轴跳及其他干扰的突发性、车辆行为及潜在事件的随机性等。如今,应通过需求分析、技术革新,选用精确度更好,防逃费性能更佳的计重设备应用于高速公路计重收费业务。因此,本文简要介绍了沪苏浙高速公路整车式计重收费系统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车辆动态称重设备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的高速公路已实施计重收费,福建高速公路实施联网计重收费,动态称重设备经历了建设阶段到运营阶段的应用,鉴于动态称重设备供应商不同,降低称重设备的精度误差,选择稳定性较好的设备,减少由于设备的原因给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工作带来的问题,设备选型和系统建设是实施计重收费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5.
概述 从2003年起,部分省市试行对载货汽车实施计重收费、超限运输实行加重收费,对恶意超限运输车辆实行处罚的新的收费方式.截止到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区的高速公路都实行了计重收费.通过运行几年来看,计重收费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既实际又科学合理的收费方式,而且已被广大运输司机和高速公路业主认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速度加快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运输量急剧增加,公路运输中普遍存在利用车辆超载超限运输和违规行驶的方式进行动态称重的现象,造成通行费收入损失。本文针对高速公路车辆超载超限运输的现象,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结合高速公路运营特点和货车计重收费模式的治超方案,确保车辆通行费足额征收。  相似文献   

7.
青兰高速邯郸段于2007年开通之初全面实施了货车计重收费,对加强治超管理、延长路面寿命、增加通行费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车流量的增大、计重设备精度不高、环境适应性差、抗干扰能力弱的问题逐渐显现,货车复磅现象逐渐增多。2011年邯郸市高速公路管理处对青兰高速计重设备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将收费系统中的单称台更换为双称台动态磅。本文将升级后计重设备在收费系统中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计重设备稳定可靠运行的要点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都已经实施了计重收费。从对已实行计重收费的高速公路收费情况分析来看,计重收费势在必行。计重收费充分运用了经济杠杆,对遏制超限运输、保护路桥设施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计重收费是借助动态称重设备,根据计重质量及费率方案确定公路通行费收费额的通行费征收方式,是一种全新的货车通行费计量方式。实施计重收费必须考虑多种因素,如计重收费费率方案、称重设备的可靠性、系统的兼容性等,其中以费率方案的确定最为重要。费率方案制定是否科学、合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计重收费的成败,过高的收费标准将增加运输业主的负担,无法保证计重收费的顺利实施;标准过低将降低高速公路管理部门的运营效益,影响收费还贷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为保护高速公路桥梁结构安全。保护高速公路路面及其他路产安全.减少由于车辆超限造成的安全隐患.河南、江苏等省份先后对货车实施了计重收费。由于计重设备(轴重计)供货商较多.为统一通讯接口,增加设备和软件的互换性.西安公路研究所根据计重收费系统称重数据传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通信规约.目前已被4家称重设备供货商采用.并在河南、江苏等地计重收费系统中得到应用.数据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高速公路于2003年全面实施货车计重收费,2011年底,我路段使用联体秤计重收费系统在陈桥收费站做了计重试点,效果非常显著。系统介绍联体秤计重收费系统由称重检测平台、车辆分离器、数据采集器/控制柜、费额显示器和必要的辅助材料组成。称重检测平台由两块搭接的台面构成,主台面安装有四只传感器,辅台面安装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高速公路于2004年10月开始实行货车计重收费。实行计重收费后,改变了以往按车型收费的不合理现象,有效遏制了超载运输;消除了高速货运的一大安全隐患,既为高速公路的货运提供了一个安全、公平的运营环境,同时也有效限制了超限运输车辆对高速公路的路面、桥梁的破坏,从而保护了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车辆通行信息,挖掘驾驶人行为的经济背景,通过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数据库中详细记录的车辆牌号、上下站时间戳、收费站名称、具体通行的车道、计重数值、通行费额度等信息,识别出利用秤台偏低改变行驶轨迹的车辆,并据此确定精度偏低的秤台。通过一系列算法得到修正因子,以修正因子为依据,修正途经站和终点站的秤台计重结果。经过这种方式,实现同一车辆在不同秤台能够得到同样的计重结果,从而有效避免纠纷,并保证计重结果公平、可信。  相似文献   

14.
10月7日,黑龙江省高速公路计重收费设备检定工作正式开始。 黑龙江省收费公路管理局按照黑龙江省交通厅拟对黑龙江省高速公路货车类实施计重收费的总体安排,对计重收费进行了先期数据采集和低温设备性能测试。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全省高速公路计重收费设备检定工作实施统一管理,黑龙江省收费公路管理局委托省计量检定测试院承担此次检定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ETC收费和计重收费系统的融合应用和总体设计进行了探讨,对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系统总体设计中有关计重设备选择、车道布局及管理模式等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治超工作自2004年6月起,至2005年底已历时一年半,双超运输得到了有效控制,车辆超限超载比例由治超前的80%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0%:交通事故也较上一年同期有了大幅度下降:运输市场恶性竞争减少,运价合理回归。通过实施计重收费这一手段治理“超限超载”运输的省份已达7省:截至2005年10月份江苏省全省的2,235公里高速公路和44个开放式收费站实施计重收费:2003年8月1日河南省高速公路开始实施计重收费;2003年12月20日四川省隆纳高速公路开始对货车计重分类收费,拉开了四川省实施计重收费的序幕:2005年1月1日安徽省高速公路开始实施计重收费;2005年3月青海省高速公路开始实施计重收费;截至2005年5月山东省总计2,656.119公里高速公路实施计重收费;2005年12月1日起,宁夏省部分干线公路及部分高速公路开始实施计重收费。2005年交通部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了《关于收费公路试行计重收费的指导意见》,并于2005年10月印发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截止至发稿日期,本刊记者获悉正在积极筹备实施“计重收费”的省份(直辖市)有:天津、江西、山西、贵州、广西、浙江、湖北、广东等。为了及时,有效地发挥“信息窗口”的作用,本刊编辑部特组织“公路计重设备”专题,为业内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人员,高速公路工程总承包企业提供某些计重设备的技术特点和专业设备厂商的施工建议,供大家参考。由于时间,篇幅限制,本专题刊登的“计重设备”仅为目前国内“计重设备”厂商之中工程应用较为广泛的四家企业,不足之处请见谅。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实施单轴称重计重收费以来,一些不法司机利用收费系统的不足,人为降低车辆称重重量,逃漏通行费,给高速公路运营单位带来了困扰。提高称重区域的光线,加装称重区域的视频监控设备,可以及时发现车辆的逃费行为,防止车辆逃漏通行费,是当前单轴称重模式下,打击车辆逃漏通行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系统的应用方案,从超(限)载运输的危害、计重系统类型、计重系统组成、计重系统实现、软件流程以及系统容错等各方面对高速公路计重收费系统进行了阐述,最后说明该系统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中所具有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称重设备的精确度和稳定性是计重收费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实现公平收费、和谐收费的基础。联体动态称因其本身计重精度高、稳定性好、治理逃费作弊效果显著得到认可,因此应加大对此类设备的开发使用力度,同时也要做好计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使计重设备长期处于稳定、可靠的运行状体为计重收费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利用现有的ETC车道的基础上,提出了ETC计重收费技术方案设计,实现了ETC计重收费,为高速公路ETC计重收费系统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