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业保险是具有正外部性和政府主导性的准公共产品,我国农业保险区域发展极为不平衡,现有的集中统一的保险模式难以兼顾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农业风险和农业生产布局的特殊性。全国的保险市场应主要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农业保险发展的水平作出农业保险区域划分,根据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寻求农业保险的发展模式,协调区域农业保险关系,进而促进全国农业保险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的保费补贴会改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期望收益,进而会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决策,最终对农村环境造成影响。根据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本文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环境效应划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由农业保险引致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造成的环境污染结构效应;二是由农业保险引致的农业生产规模扩张造成的环境污染规模效应;三是由农业保险引致的农业生产技术进步造成的环境污染技术效应。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财政补贴的环境效应问题,通过不断优化农业保险覆盖结构、保障水平和保费补贴比例,诱使农民采用环保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使农业保险真正实现维护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村环境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2007-2015年面板数据,本文从灾前与灾后两个 维度,首先理论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机理,再运用系统GMM模型和门槛效应模 型实证检验了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灾前对农业 生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灾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灾后正效应大 于灾前负效应,所以总体上农业保险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保险灾前影响效应对农 业生产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而灾后影响效应对农业生产不存在门槛特征;农业保险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依赖于农业生产风险水平,且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随风险水平提高而下 降。另外,人力资本、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风险水平均对农业生产有显著影响,而人均 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则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区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保险深度和密度、财政补贴力度和覆盖率三个指标对中国不同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进行了区域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达地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整体支持力度并不显著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保费补贴时间较长、保险覆盖率较高的地区,其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较高。因此,本文建议从中央层面制定一个全国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整体发展规划,通过经济激励的方式促使经济发达省区加大对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相关文献总结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采集河北省2007-2013年11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河北省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方向和力度,并对实证结果进行了子样本的稳健性检验。无论是全样本还是子样本,实证结果一致认为: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其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依赖于各地区的农业风险水平,其影响力度会随着农业风险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另外,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保险赔付率、人力资本对农业生产也具有正向影响,而农业风险对农业生产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十四五”规划、“双碳”目标和ESG理念兴起的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和必由之路,本文旨在研究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文章基于2010~2020年中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搭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测度各省当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指数,在此基础上运用静态面板模型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农业保险通过对产出高效发展水平、产品安全发展水平的负向影响和对环境友好发展水平的正向影响,间接产生了对粮食主产区省份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消极影响,且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农业保险赔付支出的增加,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负向影响程度呈现“倒U形”。本文认为应通过保险条款化学品减量投入要求纳入、绿色农业生产行为费率优惠等措施提升农业保险“绿色”属性,改变农业保险无法有效发挥其绿色转型支持作用的现状,实现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业保险的发展受制于工业化进程,每一个国家都只能选择与其工业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业保险模式。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政府的农业保险政策和市场的农业保险需求都会发生变化。当前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区域差距导致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的地区差异,建议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分担财政补贴资金的比例,在全国范围内提供补贴标准和保障水平相近的农业保险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央财政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受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联动的影响,各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各地区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本文利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的思想,根据人均农业保险支出对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将全国31个省份分为六个区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除北京市外,其余省份的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各区域的贡献度差异明显,其中较早获财政补贴的省份以及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农业保险的省份,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的贡献度更大。根据经验结论,中央财政应逐步加大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力度,并对粮食主产区和财政自给能力弱的地区给予更大的补贴比例。  相似文献   

9.
自2007年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取得了快速发展。然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到底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的保险保障水平有多大,是否达到近年来相关政策的初衷,是政府、农户和保险公司等各方关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进行了多方位的比较分析,然后利用静态面板和动态系统估计方法对影响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保险保障广度,我国农业保险保障的深度处于较低水平,总体保障水平也与保险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由于补贴规模等因素导致目前财政保费补贴对保险保障水平的促进作用有限。希望本文可以为深入研究我国农业保险有效服务“三农”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央财政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受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联动的影响,各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各地区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本文利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的思想,根据人均农业保险支出对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将全国31个省份分为六个区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除北京市外,其余省份的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各区域的贡献度差异明显,其中较早获财政补贴的省份以及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农业保险的省份,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的贡献度更大。根据经验结论,中央财政应逐步加大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力度,并对粮食主产区和财政自给能力弱的地区给予更大的补贴比例。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保险发展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自2007年实施财政补贴政策以来,区域农业保险发展更是百花齐放。本文收集了2006年到2017年间我国31个省市农业保险发展的相关数据,分别从前端和后端两大类指标对区域农业保险发展效果进行了评析,并探寻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区域农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13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台湾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相关数据,构建农业保险发展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各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潜力进行评价和分类。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农业保险发展潜力差异明显,自然条件适合农业发展的地区一般拥有较大的农业保险发展潜力;经济较发达的农业大省一般发展潜力较大,传统的农业大省中,山东、江苏等省份经济较发达,发展农业保险的条件较好,而现阶段农业保险发展规模还不能与其农业规模相匹配,未来发展潜力较大;最后,根据聚类分析,将我国开展农业保险的地区划分为五类,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江生忠  沈芳  付爽 《金融与市场》2023,(2):51-59+71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化肥减量增效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聚焦分析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化肥减量增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发展农业保险显著降低了化肥施用强度,提高了化肥施用效率,能够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同时,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效果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农业保险通过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和驱动种植结构“趋粮化”达到化肥施用减量增效的作用效果。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快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将农业保险补贴政策与绿色生产行为相联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文旨在探讨农户异质性对其农业保险购买行为的影响。运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大样本农户数据,重点就兼业类型、种植结构和耕地规模对农户农业保险购买行为的影响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结果具有高度的稳健性。研究认为,农户异质性对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户兼业化发展促使农户倾向于购买农业保险、农户多样化种植程度或粮食种植比例提高都会减弱参保倾向、农户耕地规模差异对农业保险参保影响具有门槛效应。最后,论文建议,要充分考虑农户异质性这一客观事实,基于农户异质性进行农业保险效果评价、丰富差异化的农业保险产品种类和提升对农业保险操作信任的同质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
农业是国家深化改革和国民经济行稳致远的基础,提高农业韧性对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论文以我国八大经济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核密度估计和Markov链方法考察我国农业韧性的动态演进规律,通过空间自回归(SAR)模型检验农业灾害冲击和农业保险赔付率等因素对我国农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2013-2021年我国农业韧性水平整体不断提高,各区域间农业韧性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局部出现了农业韧性的中低水平集聚的趋势;空间上,农业韧性水平有明显的溢出效应,某地区农业韧性水平发展进程会显著地受到接邻地区农业韧性水平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农业灾害冲击下,农业保险赔付率提升有助于增强农业韧性水平。在当前极端天气频发、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等影响粮食安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背景下,从保险视角研究农业韧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业保险具有正的经济外部性,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负的经济外部性,解决好农业保险与农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问题,将二者的外部影响内在化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一、农业保险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系(一)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0—2018年13个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面板数据,构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分析13个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和排名.结果表明:一是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得益于农户福利水平、政府扶持力度、市场运行效率、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和农业保险发展潜力五个方面的协调推进;二是影响各地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不尽相同;三是大部分地区的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水平稳定性低、波动性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为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各地区需明确发展短板,协调推进五项重要因素;保险公司需提高理赔效率、拓展金融综合服务和精确把握供需情况、因地制宜提供保险产品.  相似文献   

18.
如何实现互联网技术与农业保险的深度融合,提升互联网技术对农业保险发展的综合效率,是新时期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论文利用2007~2017年全国农业保险时间序列数据作为样本,选取非径向非导向数据包络(DEA-SBM)模型,在对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效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采用Tobit方法分析了互联网技术普及对中国农业保险发展效率的影响,并就此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支持和稳定农业生产的一项制度安排,近年来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推广.特别是07年在新疆等6个省份试点政策性农业保险后,政策性农业保险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本文首先对比分析新疆和全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与走势,然后重点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对新疆农业生产发展的支持作用和影响新疆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相关性因素,最后提出继续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新疆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粮食产出的激励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伟  易沛  徐静  黄颖 《保险研究》2019,(1):32-44
在"理性经济人"的假定条件下,基于生产者行为理论就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对粮食产出的激励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农业保险补贴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影响粮食产出:一是通过提供较高保障的农业经营收入以鼓励农民加大农业生产投入,进而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产出水平;二是通过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实施不同的保费补贴标准,引导农民改变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而扩大粮食作物的种植规模。就当前实施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来说,由于绝大部分地区的保障水平都比较低,目前通过农业保险补贴来增加粮食产量的实际效应相当有限。如果政府想利用农业保险来增加粮食产出水平,可以通过适当提高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为种粮大户构建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以及对粮食类作物和经济类作物保险采取差异化补贴政策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