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ffectiveness of Capital Controls and Sterilizations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ongzhong Wang 《中国与世界经济(英文版)》2010,18(3):106-126
Since 2003, China has been facing a trilemma of determining how to maintain independent monetary policy and limit exchange rate flexibility simultaneously, while facing persistent and substantial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The present paper is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sterilizations and capital mobility regulations, measured by sterilization and offset coefficients, respectively, using monthly data between mid-1999 and March 2009. We fin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China's sterilizations is almost perfect in terms of the monetary base, but not in terms of M2, and that China's capital controls still work but are not quite effective. Recursive estimation reveals that increasing mobility of capital flows and decreasing effectiveness of sterilizations might undercut China's ability to maintain monetary autonomy and domestic currency stability simultaneously. To solve the trilemma smoothly, China's monetary authority should continue to relax the management of the exchange rate, and take further steps towards deregulation of capital outflows. 相似文献
2.
3.
Tax competition between independent authorities is known to lead to inefficient outcomes, implying there is scope for cooperation. In an international framework where the authorities are national governments, the undesirable features of tax competition may alternatively be mitigated by imposing restrictions on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Using a two-country model it is shown that capital controls may fully remedy the adverse effects of tax competition and thereby render tax cooperation superfluous. In more general cases, however, capital controls have some undesirable side-effects, leaving room for cooperative actions. Moreover, the mere option of imposing capital controls ma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x cooperation.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特别是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使各国重新认识资本流入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冲击。在资本流入管理的实践中,拉美和亚洲的一些国家采取了对居民和非居民之间金融资产的转移征税的措施。本文建立了一个开放的小国模型,对资本流入征收利息税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We present a multiasset dynamic portfolio balance model that is based on the maximization of an intertemporal utility function in consumption when investors operate under uncertainty, quadratic adjustment costs, and capital market regulations. We estimate the model's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quarterly portfolio data of the German private sector. Asset demand is insensitive to return changes, although the coefficients are significant. Adjustment costs are low but highly significant, giving rise to moderate lags of adjustment. Still, existing capital controls and adjustment costs cannot explain the currently observed “home bias” in the portfolio. Overall, our results imply a strong rejection of the portfolio model.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开始,泰国迎来新一轮大规模资本流入。泰国银行为避免发生货币投机行为,引入了对投机性资本流入的管制。为创造更加平衡的资本流入状态,泰国鼓励资本流出自由化。2006年,资本流入激增和经常账户盈余对泰铢形成巨大压力,导致泰铢过度升值,泰国银行决定实施无息准备金制度抑制泰铢过快升值,这一措施基本实现了其既定目标,即资本流入减少、泰铢更加稳定、出口表现强劲、国内需求回升等。 相似文献
7.
怎样规避资本管制以及为什么它们仍能有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账户管制能够被发展中国家用来增强经济稳定性,这已经成为一个不断强化的共识。就连过去以促进资本市场开放为己任的IMF,现在也支持使用资本流动管制(至少在特定情形下)。[1]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在过去曾经使用管制措施来限制跨境资本流动。随着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全球流动性的增长,一些 相似文献
8.
《世界经济研究》2017,(8)
资本约束的经济发展效应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在经济增长乏力期,跨境资本"紧箍咒"是否有利于实现经济韧性,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实证考察了32个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资本约束政策对实现经济韧性的影响,并解构了全球价值链嵌入的门限效应特征。研究发现,资本约束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交互项对经济韧性的偏效应并不显著,其原因是受到了价值链分工的双重门槛效应影响。在此门槛效应下,随着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提高,资本约束对经济韧性的正效应逐步被弱化。当前新兴经济体正面临价值链底端锁定问题,价值链参与度与地位指数均处于低水平,在突围被"俘获"与"压榨"的底端价值链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本约束将成为重要发力点。 相似文献
9.
10.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对资本流通过程的研究是从运动的形式本身考察的,分析了资本在循环运动中顺次采取的不同形式和这个循环本身的各种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分析,马克思揭示出资本流通过程的本质,指出它不同于一般商品流通,它是资本的形态变化过程,是资本主义阶级关系实现自己的过程.在这一篇中,马克思的分析主要限于资本运动形式本身,没有涉及资本循环运动所需时间的因素.《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要把这种时间因素加进来.在资本循环中加入时间因素,就是资本的周转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资本论》第一卷的第一篇,我们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抽象、最一般的关系,即商品关系,也就是把资本主义关系抽去后的商品关系一般,那里没有涉及到资本关系本身。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学说是从第二篇开始的。资本在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所以,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产融结合的绩效检验——来自证券市场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产融结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出现了依托资本市场的产融结合现象,本以上市公司为例从实证的高度对我国产融结合的绩效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随着产融结合程度加深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会有显的提高。基于此,章提出了产融结合参股临界值假说。 相似文献
13.
资本形成困难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发展资本市场能有效地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发展西部地区的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4.
15.
16.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不仅是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特别是提高自己化解矛盾的本领和艺术的需要;更是进一步改进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根本法宝,建设学习型政党首先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还应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尤其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内容最丰富、最深刻、最成熟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所全面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不但对当代资本主义有充分的解释力,而且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有着更为直接的重大现实意义。实践也已经证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的伟大胜利。《资本论》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认真学习《资本论》是树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最可靠的途径。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时期,我国正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民生保障等多项任务。然而,长期以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国内对以《资本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有所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理论指导地位。因此,加强《资本论》的学习,让更多人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中的理论指导作用,显得日切紧迫而且重要。有鉴于此,本刊专门开设了"胡钧《资本论》讲坛"栏目,从2011年第5期开始连续刊发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深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胡钧先生撰写的《资本论》导读性文章,计划共刊发17篇。鉴于篇幅有限,所刊发的文章均是总体介绍《资本论》的主要内容,而非解释性的辅导。 相似文献
17.
它是欧洲塞纳河畔最耀眼的明珠,很多人形容它是灯城,但花都之名则更为人熟知。它曾是奢靡的欧洲宫廷文化的最佳诠释者,但也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发祥地,它孕育了诸多大家,也是众多艺术作品的舞台。它就是巴黎。 相似文献
18.
组织内社会资本可以分为结构型社会资本、关系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三个层面,分别以组织内关系网络的广度,信任与合作,共享价值观、规范和信仰代表;与之关联的组织效益主要有组织目标的认可度、组织内的交易费用和机会主义行为三个方面.命题推演表明:组织内的结构型社会资本越丰富,关系网络越紧密广泛,越有利于组织效益;关系型社会资本代表了非正式群体的关系紧密程度,在组织内部,基于非正式关系网络的关系型社会资本存在的范围越广泛,组织内的信任与合作程度也就越高,因此越有利于组织效益;而认知型社会资本所包含的共享的价值、规范和信仰等,也有利于组织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风险投资过程中,筹资、投资和退出是风险投资的主要经济活动,其中退出是风险投资中最重要的环节。从社会关系网络的理论出发,已有研究多从退出率的角度衡量风险投资的退出业绩,本文则将退出业绩分拆为效率和效益的双重视角,分析了风险投资通过2000年至2014年间的联合投资事件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其退出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位置能够显著提高退出效率和退出效益。进一步地,本文对风险投资获取较高退出业绩的渠道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表明:风险投资所处的度数中心度等社会关系网络位置越有利,其投资公司的质量就越高,具体表现在IPO前的会计信息质量越高、IPO后的研发产出越多、IPO后的会计业绩表现越优秀。本文的结论对风险投资提高退出业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第二卷前两篇研究的是单个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第三篇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也就是说,前两篇是对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微观分析,第三篇则是对作为各单个资本运动总和的社会总资本的宏观分析.本篇共四章,前两章(第十八、十九章)的内容属于研究展开之前的理论铺垫,后两章(第二十、二十一章)的内容构成了本篇研究的主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