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2010~2020年30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构建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测算两个体系的耦合协调关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莫兰指数对其测算结果进行效率评价。研究发现:(1)绝大部分省份的绿色金融指数与乡村振兴评价指数尚未实现优质协调发展,两个体系的耦合协调度较低;(2)两个体系的耦合协调度和DEA效率评价整体上均处于逐年增长态势,且大部分省份的增长态势趋同;(3)耦合协调度和协调效率呈现明显的地域分布差异,且空间集聚现象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角度出发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构建经济、技术、生态和金融四者的综合指标体系,结合我国2001~2016年数据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30个省域的四系统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在时间维度上取得了增长,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两个指数的空间分布相似。我国耦合协调度整体位于濒临失调阶段,区域间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西部地区耦合协调水平最低,东部地区最高,且与其他区域差距逐年扩大。此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关联性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特征,四大区域仅东部地区存在耦合协调度的高水平集聚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构建三维评价指标体系测度我国省域物流业和金融业的耦合协调度,并归纳耦合协调度演化规律和空间集聚特征,最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两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从演化规律来看,我国各省市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耦合协调水平稳步上升,呈现出过度类为多数、协调类和失调类为少数的“橄榄型”结构;从空间特征来看,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以东部沿海为核心的“高—高”集聚、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为“低—低”集聚的空间集聚特征;从驱动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设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科技创新等因素均对物流业与金融业的耦合协调度产生了显著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EG协整检验、Granger检验及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农地流转、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和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城镇化和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有效地推动了农地流转,同时城镇化的有序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的发展。三要素的耦合协调度等级从轻度失调上升为初级协调,但在2000~2008年期间,农地流转和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耦合协调程度甚低。最终从农地流转、农村金融及城镇化建设方面提出促进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和空间回归模型,分析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经济的助推作用。结果表明:绿色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耦合协调机制;无论在经济空间还是地理空间中,某一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均可以促进本地及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在东、中、西部区域中,耦合协调度的经济效应具备空间外溢性和地区异质性。基于此,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整体提升耦合协调度、在不同区域内立足区域实际进行精准施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N银行安徽省分行为例,选取安徽省16家二级分行数据,利用DEA模型测算其近三年的金融扶贫效率值,并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金融扶贫效率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究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两大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2017~2019年,亳州、宿州、阜阳、六安、安庆等地市二级分行金融扶贫效率较高;在金融扶贫效率的影响因素方面,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总额等变量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县域网点总数等变量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耦合协调关系实证表明,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耦合度较高,协调度虽然较低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各地市金融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较明显。  相似文献   

7.
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存在密切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居民对保障的需要,商业保险成为社会保险的有力补充。因此,研究二者之间耦合协调关系,实现二者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2001~2013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的数据为样本,重新构建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物理学中的耦合协调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对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就全国而言,2001~2013年我国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二者的耦合度始终处于颉颃阶段,二者的协调度由低度协调向中度协调转变;就区域而言,东、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耦合度一直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度是中度协调关系,而中西部地区耦合度一直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协调度是低度协调关系;就省际而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省际之间的协调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2001年中度协调的省份有9个,而2013年为19个,2001年低度协调的省份有18个,而2013年为7个。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耦合协调关系的空间格局也由2001年从东到西递减的“T”型格局转变成2013年较为均衡的格局。  相似文献   

8.
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研究乡村旅游与县域经济之间的协整关系和耦合关联度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乡村旅游与县域经济发展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探究2009-2021年竹溪县乡村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长期关系,进而揭示乡村旅游发展与县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机理。结果显示:2009-2021年,竹溪县乡村旅游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乡村旅游与县域经济两系统由严重失调逐渐发展为优质协调。竹溪县乡村旅游与县域经济发展两系统之间具有很强的耦合关系,但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需继续探索实现竹溪县乡村旅游与县域经济的高水平耦合协调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论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我国各省的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耦合协调水平,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揭示耦合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均恰好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但耦合水平值仍然偏低,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集聚关系;经济发展质量、政府重视力度、农村信贷投入及社会支持水平是耦合水平提升的显著促进因素。因此,论文认为,政府须结合各方资源推动全国整体均衡发展,并采取优惠政策促进财政金融支农体系相协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于脱贫攻坚战胜利收官这一重要时代背景,梳理了金融助力乡村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机制,利用我国2009—2019年30个省际(除西藏外)面板数据,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和门槛模型实证检验农村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溢出效应及两者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农村金融对本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影响,对周边地区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农村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两者之间呈现出“U”型的非线性关系。据此,本文提出调整金融资源配置方向和规模、疏通协调农村金融与乡村产业振兴之间的关系、因地制宜推动政策扶持的对策建议,以期充分发挥金融能动力,实现从输血式产业扶贫向造血式产业振兴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定量刻画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比较二者的分异演进特征,应用时空统计学手段揭示演化分异中的相关关系,再以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其一,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性问题突出,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总体差异缩减趋势比较稳定。其二,农村金融量的扩张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能够维持稳定的相关关系,质的提升、总体水平与乡村产业振兴水平间的趋同程度在逐步增强。其三,农村金融量的扩张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外生动力,与质的提升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应兼顾农村金融发展量与质的相互协调。据此提出相关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数字普惠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征信体系数据集中优势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新机遇,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作用关系,对我国乡村产业发展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实现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论文选取2011-2020年度31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别测度了农村产业融合指数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综合运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解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增速明显,但省级差异较为突出;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协调度逐步好转,但总体耦合协调度较低,省际差异较大,发展不够均衡;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差异主要来自区域间的差异与超变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区域间差异对其影响在减弱,超变密度对其差异的影响在增强;我国31省市区域间两者耦合协调度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有缩小趋势,两极分化态势显著;两系统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和空间相关特征,东部地区优于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分别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均衡发展、农村产业融合策略、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耦合联动机制以及区域发展协同作用等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6—2020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体系,采用基于熵值法的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二者协调关系及空间演变差异。结果表明:(1)我国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耦合协调关系;(2)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内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且东、中、西部、东北地区四个区域耦合协调度差异性明显;(3)2006年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等级呈现“八良二十中三初”的空间格局,2020年耦合协调水平等级呈现“两优九良二十中”的空间格局。提出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互动、精准制定二者协调发展施政策略和提升路径、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运用空间探索分析法评价环长株潭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环长株潭城市群承接产业转移与土地集约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不高,大多处于濒临失调的状态;时间上,2005-2017年八个城市承接产业转移与区域土地利用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朝着协调的方向呈稳定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出“以长沙为中心,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差距不断缩小,且在发挥系统整体功能上还有协调发展和深度合作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5.
促进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厘清二者互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测算我国2014—2021年1625个县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耦合协调度和相对发展度,并进行耦合协调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1)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都呈上升趋势,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结构;(2)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耦合协调度逐步提升,但整体耦合处于中等水平,且呈现“东部高、其余区域低”的空间结构特征;(3)全国及各区域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二者相对发展状态不尽平衡;(4)教育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政府适当支持均能推动二者耦合协调发展,但存在区域异质性。因此,促进二者耦合协调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支持引导,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居民素养提升方面,还需要因地制宜,最终推进各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佘凡  王小兵 《浙江金融》2023,(12):13-24
制造业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带来产业运行效率的提升以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此,本文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水平,并结合耦合协调模型、障碍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莫兰指数探究二者耦合关系及其区域间差异、差异来源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数字经济水平耦合协调度呈逐年上升态势,但其耦合水平以勉强耦合和初级耦合为主,且表现出“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不均衡空间特征;(2)互联网普及率、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及外资开放度、创新贡献度是制约各省份耦合协调度的关键因素;(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的区域差异逐渐减小,区间差异是其主要来源;(4)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并呈现出一定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17.
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是“双碳”目标下经济稳增长的助推器。探究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研究,对于提升农村金融市场供需匹配度、保障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发展作用的内在逻辑进行机理分析,再运用耦合协调模型以及BVAR模型对“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这两个系统能否融合发展以及融合发展路径进行探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发展相互促进作用不断加强,融合协调发展优势明显。从具体路径来看,目前绿色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村居民增收的影响较大,通过提供资金和风险补偿方式支持乡村振兴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对绿色金融的推动作用较强,能够扩大绿色金融需求,并促进绿色金融创新。但目前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渠道并未完全畅通,建议政策引导加强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内源动力、加大绿色保险产品及服务的覆盖率和创新力度、完善绿色乡村项目的认证评估标准和体系、扩大绿色金融教育普及度。  相似文献   

18.
论文以CNKI数据库中1950~2019年有关我国农村金融研究的文献为样本,通过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我国农村金融研究的演进路径以及研究热点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建国七十年来,我国农村金融研究主要围绕农村金融供给、农村金融需求、制度变迁以及创新服务等四个方面展开;农村金融研究领域的演进路径历经了改革开放前阶段、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阶段以及全面深化改革阶段;"互联网+"、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农村金融研究的热点问题;可持续发展、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是农村金融的研究趋势。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给农村金融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研究热点与演进路径研究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与保险业存在密切联系,在深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过程中,发挥并实现二者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在构建城镇化与保险业发展耦合协调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中国30个省份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时空维度对二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全国维度下,城镇化与保险业发展耦合协调状况不佳,二者的耦合始终处于颉颃阶段,而二者的协调关系经历了由低度协调向中度协调转变;(2)区域维度下,城镇化与保险业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失衡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中西部失衡现象较为突出,失衡的原因表现为东部地区由城镇化不足所致,中西部地区由城镇化滞后转变为保险业发展滞后;(3)省际维度下,城镇化与保险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具有明显的时变性和空间扩散特征,由沿海与沿江省份组成的“T”形极化格局向较为均衡的空间格局转变。  相似文献   

20.
在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背景下,本文利用十个高碳排放省份2010—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省域碳减排、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结果显示:时间上,各省三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均呈上升态势,总体已从衰退步入协调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各省发展速度差异较大;空间上,"东南部高,中北部低"特征明显,并呈现空间集聚态势.进一步分析子系统情况,可知经济增长是前提和关键,应保持经济平稳绿色增长.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