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20年最后一天,万众期待的新冠疫苗迎来决定性里程碑——12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于12月30日依法附条件批准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附条件上市。这是我国首个上市的新冠疫苗。  相似文献   

2.
万众期待的新冠疫苗终于在2020年年末迎来决定性里程碑——12月3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批准了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附条件上市,这是我国首个上市的新冠疫苗。在和病毒抗争的过程当中.  相似文献   

3.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新冠病毒疫苗临床研发的过程就是一个打造‘健康长城’、抵御病毒的过程。”在中国生物新冠病毒疫苗Ⅰ期、Ⅱ期的临床试验初步确认了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之后.  相似文献   

4.
17年前,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与才归国的国药中生集团总裁、党委书记杨晓明打了一场"遭遇战"。作为疫苗"老兵",他深知条件、平台不足是当时的科研国情,疫苗研发时间长、以10年计、是"远水"。17年后,迎战新冠病毒,他说:过去十几年的国家科技支撑,让中国的疫苗研发技术、平台、体系逐渐和国际接轨,疫苗从研发到生产是个长链条,我国的制度优势将凝结各方力量,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缩短流程。  相似文献   

5.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各国都在疫苗的研发上拼尽全力。除了中国疫苗的研发处在第一梯队,美国的辉瑞、莫德纳,英国的牛津大学-阿斯利康(下称阿斯利康),俄罗斯的“卫星-Ⅴ”这4款疫苗也陆续获批,用于紧急用途。从技术层面看,辉瑞和莫德纳疫苗同属于mRNA疫苗,“卫星-Ⅴ”和阿斯利康疫苗则可归类为腺病毒载体疫苗。  相似文献   

6.
“大家伙就是有这么一口气,就是一定要克服这些困难,因为这是我们的使命担当!”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量产,新冠疫苗的每一个进展都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主席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出“四个面向”的号召,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在科技工作中最集中、最深刻、最现实的体现。历史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生命健康。近年来,我们自力更生构建集靶标发现、分子设计、效力评价、快速制备于一体,上中下游无缝衔接的重大生物安全防御疫苗研发技术体系,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个战略储备重组疫苗和全球首个新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实现了中国创新疫苗从“走出去”到“走进去”。  相似文献   

8.
“在药物或疫苗研发过程中,需要通过动物模型代替临床病人,来筛选和评价药物、疫苗。而如果没有合适的动物模型,就无法进行研究,对防止疾病感染将是很大障碍。这次对新冠病毒的研究,得益于我国率先建立动物模型(如小鼠、恒河猴等),开展传播途径、发病机理、药物筛选、疫苗评价等研究,发挥了科技抗疫的先锋力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岳秉飞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相似文献   

9.
陈静 《湖北经济管理》2014,(14):122-123
研发产品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公共产品综合判别标准,其次用这种综合判别标准对研发产品(包括基础科学研究产品、应用科学研究产品和试验发展产品)的公共产品性质进行判别,再次对研发产品的外部性进行分析,我们重点研究基础科学研究产品的公共产品性质和外部性,最后我们得出政府提供和管理研发产品方面的几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日月其迈,岁律更新。时序以固有的节奏更迭,我们以稳健的脚步迎来充满希望的2022。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成功证明凯勒几何两大核心猜想、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合成;5G全场景应用与整机研发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球第一、科技冬奥成果在测试赛中全面测试和示范应用、4个疫苗附条件上市……过去一年,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更加稳健自信。  相似文献   

11.
丁梦丽  刘宏松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2,(11):99-131+163-164
进入21世纪,以公私合作治理为创新特色的全球卫生伙伴关系迅速兴起,这使得非国家行为体直接参与全球卫生决策成为可能。这一新型卫生合作机制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已成为全球卫生治理中的重要力量。通过考察关键节点下国际组织推动创新的内部政治进程,可以对全球卫生伙伴关系兴起的因果机制做出解释。兼具创新精神及行政领导力的创业型领导的出现是制度创新的必要内部条件,跨国公私伙伴关系的兴起则是国际组织内的创业型领导抓住关键节点带来的改革机遇、采取针对性策略在利益及观念上说服组织内保守派的改革结果。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创业型领导参与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的进程,可以对这一解释机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最不可能”与私有部门展开密切合作的世卫组织在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等创业型领导的推动下,克服了改革的内部阻力,与私有部门构建了数量繁多的伙伴关系,最终推动了全球卫生伙伴关系的兴起。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力量     
病毒何所惧,疫苗传佳音。2020年的最后一天好消息传来,中国新冠病毒疫苗获批上市,在这场全体人类共同面对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科学的力量得到了最好的彰显。“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  相似文献   

13.
医药·园区     
药技中心研发抗溃疡新药取得FDA临床试验许可药技中心以花旗参开发的抗溃疡新药,今年取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新药临床试验许可,这是台湾首例自行研发并取得FDA临床试验许可的中草药新药研发项目。目前药技中心已向台湾经济当局争取补助该抗溃疡新药,开展临床试验。药技中心已将相关技术转让给信东制药、怡发科技两家业者,信东制药去年10月已先行以食品“保卫参”在岛内销售,预计年产值达2000万元。台湾将在三五十年内消灭肝病台湾自1984年起,全面实施新生儿打B型肝炎疫苗的规定,是全世界第1个实行全面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14.
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兴中维”)研制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全世界最先开展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之一。目前,科兴中维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新冠疫苗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超3亿剂,近日完成的二期生产线建设投入使用后将使年产能提升至6亿剂以上。眼下,其疫苗生产已开启“加速”模式,公司人员正高强度、满负荷工作,争分夺秒、夜以继日地组织生产。  相似文献   

15.
<正>生技产业研发周期长,经费投入高,为加速产品开发与上市营销,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企业从研发成果至商品化的各种活动。其中以研发设施建设最关键。生技产品从实验室到市场营销,各阶段均要经台湾卫生或农业主管机关的审查通过,方能开始执行;研发所在的实验室、开展临床试验的医院及供试验或试生产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经顺利完成Ⅰ期临床试验,全部49位受试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受试者中产生了针对HI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且达到国际同类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2006年8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北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揭晓了我国首次艾滋病疫苗Ⅰ期临床研究结果。Ⅰ期临床试验的完成,是我国艾滋病防治技术与产品科技攻关取得的一项标志性重大进展,标志着我国艾滋病疫苗研究的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为今后艾滋病疫苗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填补了我国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7.
<正> 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全球布局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承担研发活动的研发机构日益向全球化方向发展,研发活动逐渐从跨国公司的价值链中独立出来,不再由生产部门或营销部门承担,专门的研发机构负责起跨国公司绝大多数的研发活动,这一趋势在我国也得到了显著表现。几乎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500强企业在中国都建立了研发机构,这些研发机构成为中国吸纳大量外资研发资金  相似文献   

18.
资讯·科技     
◆国内科技我国治疗性乙肝疫苗进入Ⅱ期临床研究阶段我国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现已取得重大进展。第三军医大学吴玉章教授率领研究小组研制的“治疗用(合成肽)乙型肝炎疫苗”目前正开展II期临床研究。这是国际上第一个进行临床试验的模拟抗原疫苗,我国拥有该疫苗的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行的预防性疫苗对已感染者无效,此外对5%~15%的新生儿也无效。国际上尚缺乏能够清除乙肝患者体内病毒的根治手段。针对该现状,自1989年以来,在国家863等科技计划的支持下,第三军医大学研究小组开展了针对乙型肝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研究,完成…  相似文献   

19.
魏越 《魅力中国》2011,(17):390-390
近年来,全球由于公共健康引发危机的现象频频发生,凸显了药品专利许可与保护公共健康之间的矛盾,药品的专利强制许可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条途径。本文主要针对药品当中的疫苗,进一步阐述专利强制许可在疫苗推广中的应用。说明了在疫苗推广过程中专利强制许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证明了启动公共健康下的疫苗药物强制生产许可时不我待,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宁波经济》2009,(6):32-32
研发模式,即设立海外研发机构模式,是指通过收购或合资在境外建立研发机构,让全球研发人才和研发技术“为我所用”。这种模式正在成为宁波新出现的对外投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