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源头分类是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主要思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收官之际,面对经济型政策效果持续性不强问题,迫切需要重视环境、健康及技术信息等非经济型政策的干预功能。本文针对当前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状况,以太湖流域为案例区,通过开展行为实验,探讨信息干预对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农村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效果,且技术信息干预效果强于环境信息和健康信息,可见农户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是提高垃圾分类效果的重要前提;对不同垃圾类别而言,信息干预效果存在异质性,其中,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环境信息干预效果最为显著,对于有害垃圾,技术信息干预效果最为显著;研究还发现,和谐互助的社区氛围也是信息干预产生显著效果的重要基础。因此,各地政府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应当按照“技术信息干预—环境信息干预—健康信息干预”的优先序进行,但也应结合当地生活垃圾分类现状,明确欠缺分类的垃圾类别,因地制宜地选择信息干预内容,同时提高乡村治理水平,营造良好和谐的社区环境,高效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生活垃圾急剧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引起各方重视。生活垃圾中存在大量可回收利用的资源,如果能合理回收并利用,会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环境效益。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激励机制,通过研究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垃圾回收案例,搜集相关城市的垃圾数据,研究垃圾分类回收带来的经济效益,为其他城市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高校中传统垃圾通道垃圾阻塞、垃圾无法回收分类、通道密封性不强等问题,提出在保持通道原有部分设施的前提下,将垃圾可回收装置、通道密封装置及通道底端垃圾处理装置在科学化、人性化的基础上融合于垃圾通道,并对部分部位进行相应改进。经分析,发现对垃圾通道的改进方案实用性强,在方便高校学生对垃圾进行处理的同时也赋予可回收的理念于其中,贯彻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大方针,推广性强。  相似文献   

4.
正垃圾可以"存"进存折,需要时可"取"出兑换生活用品或现金。这不是传说,这是真的。村民户户有本"绿色存折""我们把不同的垃圾丢到不同的桶子里,隔三差五就有人来收,账都记在这个存折里。"湖南省津市市金鱼岭街道大旗村村民,每到月底就带着这个"存折"去1公里外的回收站兑换生活用品,"牙膏、牙刷什么的都可以用存折上的金额来换。"在津市,每一户村民家中  相似文献   

5.
村庄公共性的塑造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随着农村现代化、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村庄空心化、村民原子化状况突出,农村社会公共性基本上呈现“虚无”的状态。但在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通过大多数村民持续地参加村庄公共事务,村庄公共性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塑造。基于浙江陆家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案例分析发现,村民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中形成了自觉的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并强化了对村庄的认同感与公共事务的参与性。所以,当大多数村民能够自觉、持续地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时,表明村庄公共性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塑造。此外,随着村庄公共性的塑造,带来了农村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与社会组织体系的改善,以及农村熟人社会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蟠龙镇宝峰村万亩贵妃枣园里,果园主人孙大姐正忙着将肥料直接撒进果园。孙大姐感慨道:"神奇吧,这些肥料都是垃圾变的!"同时也是镇保洁员的她,照顾果园之余还要将垃圾收集到"分类池",可回收的集中卖出,不可回收的就集中到镇上,统一送到县里处理。  相似文献   

7.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广东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相关制度建设不断完善,财政支持力度加大,村民生活垃圾处理意识有所增强。然而,广东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依然很严峻,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较为滞后,垃圾治理方式较为粗放,市场化、产业化水平较低。究其原因,与农村生活垃圾自身的特殊性、垃圾治理服务供给和需求有密切联系。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处置对于建立生活垃圾治理长效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村规民约是当前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探讨村规民约对村民参与生活垃圾处置的作用路径和作用机理,为建立激励村民参与的自治机制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2020年9—11月对吉林、山东、甘肃756户村民调研数据,利用Logit回归模型,结合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的检验方法,分析不同类型村规民约对村民生活垃圾处置出资意愿的作用机制。[结果](1)“规范式”村规民约对村民的出资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2)在“规范式”村规民约影响村民出资意愿的过程中,村民的生活垃圾处置必要性认知起中介作用,其间接影响占比为5.63%;(3)村民的环境满意度正向调节村规民约影响村民出资意愿的作用路径,即村民环境满意度越高,“规范式”村规民约对村民出资意愿的作用力更强。[结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农村地区非正式制度环境优势,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提升村民环境满意度、强化村规民约执行力度,推动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处置。  相似文献   

9.
张君 《南方农村》2015,(2):76-78
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民主意识融合是构建村民自治的文化基础,村民自治的有效实践建立在此之上。它们的碰撞提出了新的实践课题,它们的共生则促进了村民自治的创新发展。传统乡村文化传承的断裂和遗失会阻碍村民自治的进一步发展,村民自治若脱离传统乡村文化土壤也将失去存活的环境。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民主意识的融合共生体现在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中,这个过程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结构融合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多,白洋淀上游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大幅增加,种类也变得越来越多,大量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威胁着当地村民的健康。通过调查白洋淀上游农村地区生活垃圾的处理情况,分析当地在垃圾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有效模式对推进中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集体行动逻辑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多中心治理理论,按照服务供给主体的不同,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分为村民自主供给、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多元共治4种主要模式,通过对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实地调查,深入剖析和比较了4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实践模式。研究发现,4种模式各有利弊,适用条件也不尽相同。村"两委"群众基础好、有资金支持的村庄适宜推行村民自主供给模式;政府治理能力较强的乡镇适宜推行政府供给模式;政府治理能力较强、市场竞争相对充分的乡镇适宜推行市场供给模式;各相关主体有较高的资源禀赋,且有完善联动机制的乡镇适宜推行多元共治模式。  相似文献   

12.
网事     
<正>66岁老人为村民清运垃圾38年福建66岁女子从38年前起作为一名拖拉机手开始驾驶拖拉机,如今38年过去,她仍旧驾驶着这辆拖拉机为村民服务,成为福州新店镇古城村一道  相似文献   

13.
2011年,吉林省榆树市育民乡爱民村成为了榆树市农村垃圾“分类收集、集中沤肥、统一还田”农村环境绿色治理模式试点村屯,爱民村的村民胡坤成为村里积肥员。在征求群众代表意见的基础上,乡党委指导爱民村出台了《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随后,该乡分3个步骤开展了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的经济生活水平的逐年提升,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也日益增多,"垃圾围村"现象也不断的出现,严重的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的日常生活,成为了目前农村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课题以安徽省蚌埠市吴大台村为例,重点分析了垃圾存在问题的现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和主要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包括四个环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缺损都将损害村民自治的整体效能。不断改革和调整村民自治的各个环节,动态地实现村民自治四个环节的协调平衡,逐步地扩大村民的民主参与范围和程度,是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群众自治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干部支配型村治模式的缺陷和农村社会的实际,村民自治的有效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两条路径: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许多农村村前都修有池塘,主要用于养鱼。在村民看来,水是财,池塘聚集大量的水,可以为村民带来财运。然而,现在村前的鱼塘由于缺乏管理,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水质管理不当引起发臭,引来大量蚊虫和疾病感染,严重影响村民的生活,成为村前的一个污染源。针对村前鱼塘的这些特点,本人认为村前池塘养鱼要做好以下几点关键技术,即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7.
"残菜余叶制堆肥,煤渣石块填路坑,废塑纤维送中转"。2月27日,湖南省浏阳市三口镇鹤源村,村民夏跃连习惯性地将垃圾分类投进屋前三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她高兴地说:“现在垃圾臭气没了,生活舒服多了。”  相似文献   

18.
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两大主题。它们既是村民自治的形式、手段,又是自治的内容和目的。目前,要根据村民自治中民主、管理这两大既相互联系、又具有不同特性的权利,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来设计和加强村民自治权利的救济和保护。  相似文献   

19.
奉贤区作为上海市9个涉农区之一,全区共有8个镇、2个街道、1个社区,175个村民委员会、126个居民委员会。行政区域面积733.38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4394公顷,占全区面积的33%。自2017年参加住建部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以来,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成效工作上不断创新,操作方法与时俱进。一、首创村级"三级桶长制""桶长制"这一名词起源于奉贤区四团镇镇西村。该村拥有1112名60岁以上老人,当初并不是推进垃圾分类最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20.
近日,笔者因公走了离城市不远的一些临近沟壑的村庄,耳闻目睹城市一些单位把垃圾向沟边或路旁一倒不作任何处理,便扬长而去。一旦刮风,烂塑料袋、废纸片夹着尘土飞扬,树上挂着,墙上沾着,空中飘着;有些废物垃圾包含有害成分,到处乱扔、乱放,不仅气味难闻,很不雅观,而且污染环境,给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同时,也影响了城乡关系和工农关系。面对这种不良现象,不少人愤慨地说,政府提倡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有些单位并不积极,却热衷于垃圾下乡,这简直是欺侮农民,给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泼恶水,破坏农村的生态环境。及时清理垃圾,保证城市环境优美整洁,这是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