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小平 《中关村》2004,(8):21-21
中关村是什么地方?中关村是中国经济和文化精英地区,这里聚集了中国的一些精英企业和精英高校。中关村的很多企业领全国技术之先,体制的许多方面也比别的地方先走了一步,中关村内的大学很有加快改革的必要。  相似文献   

2.
李政  曾颖 《中关村》2004,(5):114-116
“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浦东,二十一世纪看中关村。”现在是二十一世纪。那么,中关村有什么可看的呢?这里,汇聚着数以十万计的知识精英,这里有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学,这里有中国最高的科研机构,还有,这里有“五四”的文化源头,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一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所形成的的产业与经济驱动力,这些企业与学院文化融合所形成的新文化的驱动力,正不知不觉地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硅谷     
金秋9月,一年一度的中关村电脑节在北京拉开了帷幕。曾几何时,中关村已经发展成为拥有一区九园和联想、方正、用友、紫光等17000多家高科技企业,以及北大、清华等80多所高等院校和以中科院为代表的200多家科研机构,成为中国高科技的象征和自主创新的策源地。有人将中关村比喻为“中国的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将产学研结合在一起,从20世纪60年代的半导体、70年代的计算机到90年代的互联网再到21世纪的创新服务,诞生了一系列新的产业形态,引导美国社会从工业时代过渡到信息时代,开了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先河。中关村能否…  相似文献   

4.
魅力中关村     
夏颖奇 《中关村》2005,(12):58-60
中国经济的强劲动力使得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成为当今世界不可忽视的势头。26年的改革开放,也造就了中关村成为中国高科技研发的风水宝地。中关村从当年的书香学府成为今天高科技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首选之地,这里不仅诞生了联想、四通、方正、用友这样一些民族企业的品牌,而且吸引了2000多家外资企业到这里来设立子公司、研发中心或代表处。特别是最近5年来,7000多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学子从世界各地来到中关村,创建了2800多户海归企业。这样,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海归企业三支研发大军就在中关村演绎起了一部高科技创新研发的时代交响…  相似文献   

5.
《中关村》2008,(7):77-77
每天有10家企业在中关村诞生,每3.6天就有1家企业跻身年销售收入超亿元行列。中关村海淀园年收入超亿元企业总数超过523家。德勤发布的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企业中近40%来自中关村。  相似文献   

6.
王小兰 《中关村》2004,(12):48-49
中关村企业转型时刻2004年9月份,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区委为过20岁生日的中关村企业举办了一次活动。据统计,从中关村创业到现在,20年来,仍然存在的公司仅仅23家。在这23家公司当中,发展比较好的确实是非常的好。那次会上,联想、四通、时代三家公司作为代表在中关村的一面墙上印下了手印。应该说,中关村的企业这20年来生生死死非常不平凡。很多企业,它的一个产品成功了,或者说它有一个具有市场爆发力的产品,在市场上取得辉煌的成绩,但是今天却找不到它第二个成功的领域或者产品,像这样的企业在中关村比比皆是。中关村很多企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是中国的战略区域,这已经是一个共识。不过这种共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远未成为每个中关村人,每个北京人,甚至每个中国人的一种天然认识。为什么说中关村是中国的战略区域?就是因为北大清华等大学和中科院的作用。几乎全国的知识精英和科技精英都汇集在这里,几乎全国最优秀的青年都汇集在这里。现在中央讲人才战略,那么拥有70多所大学的中关村就是全国最大的战略区域。人才的作用是什么?人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人才掌握着最先进的思想、技术,人才在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正是人才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从中关村崛起,深刻地…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2011,(11):12-12
中关村科技园海淀核心区是中国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目前已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97家,约占全市的60%,创新型企业10300家,占中关村示范区存量企业的65%,已经形成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通信产业三大竞争优势产业和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四大潜在优势产业。其中,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成新增长点,新一代信息产业是核心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09,(3):80-81
沙磊:我们知道在北京已经有许多艺术博览会了,为什么还要在海淀办艺术博览会?彭锋:在海淀办艺术博览会非常重要,也很有意思。我们知道,北京主要的艺术活动都在东边,海淀区给人的印象是高校和高科技聚集的地方,尤其是中关村,是中国高科技的核心地区。在一般人眼里,艺术跟科学是对立的,以至于现在流行一种说法,说海淀有知识没文化。事实上,  相似文献   

10.
中关村呼唤技术经纪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新高 《中关村》2004,(7):34-34
据中关村某技术交易机构统计,他们一年采集的技术信息存量有4万多项,但成交的只有区区的十几项。另据了解,中关村每年产生的高新技术成果约两、三千项,但成果转化率却只有8%左右,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技术交易率如此偏低呢?是技术不成熟吗?非也。中关村大院大所云集,“两院”院士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有10000多家,他们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06,(5):35-35
刚才主持人也说了新东方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我感到很高兴。也许我们会有勇气,也许我们还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有所作为,把新东方在未来真正建成一所好的私立大学,现在还不敢说。但我们会一直努力。在我们新东方一直有一首歌,是从来不敢忘记的,就是在年轻时听到的一首歌叫做“永远相信未来。永远相信梦想”。面对中关村、中国的现实,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自己的重任,我觉得中关村像根扁担。  相似文献   

12.
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有实力、有能力,也有吸引力,召开这么一个中关村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论坛。事实证明,无论是论坛层次、论坛规模还是演讲嘉宾水平、参会踊跃程度都证明了此次论坛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的规划是以后每年的中关村论坛将是由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和企业,办成与国际接轨的高规格论坛,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创新和研发提供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3.
赵玉华 《中关村》2012,(6):37-38
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中关村,中关村看什么?20年来,以中关村为代表的88个国家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为己任,为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早期的探索到现在的引领,中国高新区走过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其成果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14.
中关村是什么地方?中关村是中国经济和文化精英地区,这里聚集了中国的一些精英企业和精英高校。中关村的很多企业领全国技术之先,体制的许多方面也比别的地方先走了一步,中关村内的大学很有加快改革的必要。中关村经济的繁荣和高速发展,得益于这里是高校的集中区域,得益于它的科技优势,也得益于一定体制上的优势。在面向市场经济的总体改革中,中关村的高校也有很大发展和进步,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相对于面向市场的中关村众多企业而言,教育体制和高校内部改革的步伐我认为有些滞后,有些所谓大张旗鼓的改革,其实并没有真正地针对顽症,从而…  相似文献   

15.
李政  高晓莉  曾颖 《中关村》2004,(9):13-16
现在的中关村从哪里走出?原点是清华北大和中科院,是它们赋予了中关村硅谷式的原始素质与气质,包括科研能力和人才资源,以及最初的对于计算机产品的需求所带来的市场。“没有大学和科研院所,中关村不会有今天。但是,中关村起源于贸易,这是不争的事实。没有‘电子一条街’,很难想像有今天的中关村。不论是科技产业还是电子市场,都萌动在‘电子一条街’时期。而‘电子一条街’时期(1980-1988年)的中关村,所谓的高科技公司基本上都在做贸易。在这个意义上,贸易成就了中关村,成就了高科技产业。”鲁瑞清沉思着说。鲁瑞清,北京海龙资产经营集团董…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2008,(4)
10年来,我一直在中关村办企业,对身边的中关村的巨大变化看得尤为真切。柳传志作为人大代表谈感悟时如是说。20年前中关村初创时,曾被骂为骗子一条街,如今已经成为历史的笑料。20年后中关村的发展成果,誉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7.
最近,参加了中关村“双优”评选活动,许多在座的朋友都是中关村成长的见证人,这让我想起中关村的发展过程。从1980年10月陈春先创办北京等离子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到今天中关村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现状,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如果说从中关村实验区的建立算起,到现在也有15年了,整整15年。今天来说,回忆过去,总结经验,瞻望未来,商讨对策,对中关村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23年应该说是非常短暂的,但又是漫长的一段历史。23年中关村地区走过的路程大约分为三个段落。从1980年陈春先创建第一个民办企业,到1988年之前这一段,是中关村电子一条  相似文献   

18.
杨柳  余风 《中关村》2004,(12):87-88
“七十”这是一个奇在中关村,这样一个名校汇聚的地方,第七十家大学诞生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七十”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数字。然而对于这所学校的创办者,对于所有为这所学校的诞生而努力的人们来说,这个数字所代表的却是一个奇迹。十年了,中国没有批准过民办的大学,然而却为这个“奇迹”所感动,破例为它敞开了大门。形形色色的大学却也难掩它的光芒,因为它的出现意味着一个空白的消失。当无数的不可能变成了今日的现实时,我们只能说“奇迹”诞生了。蒙代尔国际企业家大学,这个全国第一家企业家大学的成立,为中国的教育又注入…  相似文献   

19.
沙磊 《中关村》2010,(9):65-67
目前中关村共有超过100家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留创园,孵化总面积超过18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数量近5000家,“科技金蛋”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20.
明星 《中关村》2014,(1):26-27
自2013年3月至今,每三到四天就有一家新的科技型企业在这里诞生。短短8个月内.新注册的企业已达70余家。地处昌平与海淀交界,紧邻京藏高速,一家以电力行业为特色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深耕多年,今年彷如一匹黑马,依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昌平园的支持,在高校科技园创业创新领域一路领先,超越了很多“老牌劲旅”。它就是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