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题记——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资资源主体必将是再生资源;用法律手段保护和利用再生资源实乃保护人类自身。人们在研究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对策时,往往忽视保护和开发利用再生资源的重要作用,以致我国开发利用再生资源的管理工作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此问题拟从再生资源与原生资源的关系、我国再生资源的潜力和存在的问题、建立《再生资源法》势在必行等方面提出研究,以期完善我国的再生资源政策。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因此,研究分析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状况、问题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提出加快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对于我国克服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约束,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全球资源日益枯竭,资源供应日趋紧张,再生资源产业对于节约资源、缓解资源短缺状况、减轻环境承载压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快速发展。中国是全球再生资源进口和利用大国,中国再生资源贸易受到了各国关注,也是中国政府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领域。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再生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的冲  相似文献   

4.
<正>2020年再生资源可回收量将达3亿吨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破解资源短缺矛盾、实现资源可持续循环利用、参与世界资源大循环的重要途径与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举措。再生资源行业,也已被我国列为战略性新兴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中国再生资源行业共有回收网点20万个,回收利用加工企业1万多家,从业人员逾1 500万人。自"十二五"再生资源行业  相似文献   

5.
电子废弃物有着资源性和危害性的双重特性。因此对电子废弃物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给予正确的政策引导就格外重要。对电子废弃物资源再生产业产生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电子废弃物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对电子废弃物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日本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资源产业是从事再生资源流通与加工利用,以及相关的科技开发和设备制造等经济活动的集合,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经济构成。日本的再生资源产业起步早,立法完善,体系完整,其产业发展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以废旧家电、塑料、电池和汽车等再哇资源为例,总结分析了日本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特点。通过借鉴日本经验度结合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现状,提出了促进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和振兴的若干建议,以期对我国循环经济的建  相似文献   

7.
<正>新华社昆明4月18日电(记者林碧锋)业界专家认为,当前我国再生资源行业转型升级迎来新机遇,需注重无害化、标准化、规范化和规模化建设。全国生态文明与再生资源行业会议17日至18日在云南昆明举行。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资源综合利用处副处长罗晓丽说,目前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的年回收总量超过2.8亿吨,再生资源已成为国家资源供给的重要来源,在缓解资源约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日益严峻,因此,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尤为重要.应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再生资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走以回收网络、物流基地为枢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有机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是人类与自然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是人类对自然资源有限度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要真正实现一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再生资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再生资源利用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和以后的实施要点进行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0.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发,论述实现我国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和途径。再生资源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物质基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保增长、调结构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再生资源是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可以利用的各种废旧物资,其中包括企事业单位生产和建设中产生的金属和非金属边角废料、废液,报废的各种设备和运输工具,城乡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出售的各种废品和旧物。再生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资源,人类社会的发展赋予它的本...  相似文献   

12.
<正>围绕废钢铁、废纸、废塑料、废轮胎等固体废物所进行的回收、分类、加工利用以及投资、分配和服务等活动,构成再生资源产业。在资源约束趋紧的形势不再、高值废物增多而回收人员却在减少的情况下,必须调整再生资源产业定位,加强顶层设计,使再生资源产业发展体现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总体上看,再生资源价格大幅下跌,反映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的形势不再。再生资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再生资源进口,按国家有关部门的界定,是进口那些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包括废五金、废钢铁、废纸、废塑料等。有关再生资源进口的争议不断,赞同方认为意义重大,反对的理由是"洋垃圾"。赞同方提出的意义,主要因为再生资源进口有以下方面。一是可以缓解资源供应紧缺状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制约趋紧,进口再生资源可有效补充资源不足。美国国际贸易委员  相似文献   

14.
有色金属再生资源行业是朝阳事业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于节约原生资源、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国有色金属再生工业得以健康发展 ,一直是在国家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发展壮大的。国家正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产业、税收、信贷投资、管理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体系。1 产业政策国家鼓励和扶持有色金属再生资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除加大对有关项目的支持力度外 ,还在其它方面给予倾斜政策。已发布的有关鼓励和扶持有色金属再生资源产业的优惠政策体现在以下文件或法规中 :《当…  相似文献   

15.
尖峰论辩     
《中国经济快讯》2012,(1):66-67
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缺什么? 陈悦才:要在国家层面尽快制定保证资源收支平衡的“再生法”;将资源再生产业列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建立为循环经济服务的管理体制——国家再生资源管理机构;建立一批进口再生资源的示范区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敦促国际社会,成立再生资源的协调组织;中国缺乏再生资源的积存和先进的环保技术。  相似文献   

16.
资源有限,再生无限。在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凸显的情势下,再生资源产业作为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渐受到重视。伴随着再生资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报废汽车拆解、洋垃圾污染、再生资源园区建设等诸多问题几度成为舆论热点吸引着公众的高度关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环保频道就一些公众关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话题专访了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秘书长高延莉。  相似文献   

17.
同志们:再生利用是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问题,它对于保证资源永续,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全国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全国内贸系统再生资源工作暨表彰先进企业(单位)会议召开之际,我向全国内贸系统再生利用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慰问。根据国际经济发展的经验,再生行业大有可为,但目前我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废旧物资流通体…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比较紧缺,继续走资源消耗型的发展道路将没有出路,因此必须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上来.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央反复强调要珍惜每一寸土地,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商流通发[2015]21号),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工作重点指明了方向。2021年7月,国家《“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969号)提出,到2025年我国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20.
《资源动态价值观和价值理论》一文是作者在“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对策研讨会”上的一个发言。这是针对我国当前原生矿业经济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而提出的。“资源无价”造成资源的惊人浪费和破坏,不仅在原生矿业中存在,在再生资源领域里也严重存在着。本刊经征得作者同意全文发表于此,以供从事再生资源事业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