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育周 《新经济》2012,(4):48-49
康有为在万木草堂亲自讲学,前后历时7年,培养了百余名学者,一大批戊戌变法的骨干人才。除了陈千秋、梁启超之外,康有为的学生还有韩文举、梁朝杰、麦孟华、徐勤、龙泽厚、王觉任等,他们不少是后来参与戊戌变法的骨干。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较早呼吁保护文物的先觉者之一。1898年,因变法失败而逃亡海外的康有为,开始了他“行遍地球看古物”的历程。在漫游世界的过程中,他对“文物”的价值、意义等产生了新的认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康有为小康思想的历史渊源;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小康思想的进步意义;20世纪初康有为小康思想的内容和历史作用的转变.对康有为小康思想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给以科学的评价.本文对正确认识中国历史上的小康思想遗产,提高建设小康社会自觉性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有为——十九世纪末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和主要理论家康有为是十九世纪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他领导了以“公车上书”为嚆矢的一系列改良主义的政治运动,并且创立了一整套改良主义的理论,他的著作直接指导和推进了当时的变法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界发生过重要的启蒙作用。康有为的经济思想,也超过他以前和同时期的绝大多数改良派代表人物,他不但概括和总结了他以前的改良主义者的主张和要求,并以更加完整的形式提了出来,而且还制订了一个在中国近代要算是最为详密的关于“大同”世界的空想主义的设计方案。康有为的经济思想,大体上可以分作两个发展阶段:1902年以前,特别是在1898  相似文献   

5.
张翔 《开放时代》2015,(3):79-98
康有为立孔教为国教的主张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是其立孔教思想的核心要素,他对孔子太平大同之义的阐释是托孔立教的关键基础。二是,立孔教为国教包含了设立教权的政治建制主张,意味着将形成一个新的政治中心。戊戌变法时期,这两个方面都遭遇了广泛的反对。康有为流亡之后在前一问题上有所调整,重新阐释了"三世说",但在后一问题上一直没有大的调整。一般的讨论主要注意前一问题,这一定程度为康有为的议题设置所引导。国教创制意味着系统性政治组织和新的政治中心的形成,康有为论述立孔教为国教时,一直避免突出政教斗争问题,可谓"知其不可而为之"。另一方面,康有为对于孔子大同之义的阐释包含了与帝制之间的决裂可能。他内化了这一冲突,将之转化为大同之义与小康之义的并行不悖和内在分裂。  相似文献   

6.
康有为立孔教为国教的主张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康有为的大同思想是其立孔教思想的核心要素,他对孔子太平大同之义的阐释是托孔立教的关键基础.二是,立孔教为国教包含了设立教权的政治建制主张,意味着将形成一个新的政治中心.戊戌变法时期,这两个方面都遭遇了广泛的反对.康有为流亡之后在前一问题上有所调整,重新阐释了“三世说”,但在后一问题上一直没有大的调整.一般的讨论主要注意前一问题,这一定程度为康有为的议题设置所引导.国教创制意味着系统性政治组织和新的政治中心的形成,康有为论述立孔教为国教时,一直避免突出政教斗争问题,可谓“知其不可而为之”.另一方面,康有为对于孔子大同之义的阐释包含了与帝制之间的决裂可能.他内化了这一冲突,将之转化为大同之义与小康之义的并行不悖和内在分裂.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后,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和仅拥虚位的光绪帝都有变法图存之志,在康有为的推动下开始了百日维新。但帝、后之间的权力斗争在变法过程中尖锐化,康有为更想利用帝、后矛盾,发动政变,夺取最高权力,结果导致了维新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故富博物院,有一组曾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第一古物”的文物,那便是著名的石鼓。可是,很少有人知道,石鼓的发现地正是位于陕西关中西部的宝鸡,而数百年来石鼓多次迂徙的历史,更是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9.
刘墨 《经济月刊》2008,(5):124-125
古来的书家,都是诗人,诗人也是书家,像苏东坡、黄庭坚,既是诗界领袖,也是书坛魁首。至少在20世纪之前,没有听说过哪个诗人不会写书法的,更没有听说过书法家只会抄别人的诗,康有为、沈曾植、郑孝胥、马一浮、林散之等人,无不诗书兼擅。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一般认为康有为政治上是改良派,哲学上是庸俗进化论者,其实不然。作为戊戍变法运动首领的康有为,曾经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者。他主张“尽涤旧制,尽除旧俗,不留毫厘”,认为当今的变法革新“不变固害,小变乃害,非大变、全变、骤变,不能立国”,反对“粉饰补漏”、“枝枝节节”的改良。康有为的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哲学依据是变革发展观,而不是庸俗进化论。  相似文献   

11.
澳门经济及其与珠海的衔接李沛然,刘会远,田梅(深圳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518026)四个多世纪以来,澳门曾经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通商门户,是近代西方人文思想与科与技术的窗口。利马窦、林则徐、康有为、孙中山等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杰出人物,莫司在这里留下他...  相似文献   

12.
在戊戌变法时期,为了救亡图存,变法图强,康有为意识到人才的重要,逐渐形成了近代人才思想。现就康有为人才思想的产生、内容与意义三个问题,谈点我们的体会。(一)马克思主义认为:“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只有在社会物质生活的发展,为社会提出新的任务以后才会产生。”①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发展提出的迫切任务是改革内政,发  相似文献   

13.
甲午之战以来,两甲子间,国祚屡迁。加之西潮涌入,传统式微,时至今日,中国已非百余年前之中国。然中国何以为中国,这一问题却历久弥新。康有为生于晚清内外交困之际,面对从传统老大帝国到现代民族国家转化这一不可遏阻的洪流,面对西方文明这一强有力的"他者",而致思于儒学(教)制度化建设,冀望于传统内部开出新的文明形式。儒学行内圣外王之道。然而,在过去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儒学主要表现为内圣之学。固守心性一隅而无视世运民生之儒学绝非真儒学,所谓"制度化儒学"乃致力于彰显儒学应有的"外王"面向。康有为其时之所思所行,于当下仍具借鉴意义。本专题内容节选自中山大学哲学系与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于2014年6月26日~27日在康有为家乡广东南海联合举办的首届康园论坛"康有为与制度化儒学"研讨会的部分现场发言,录音整理后的文字已经发言人审阅。部分小标题为编者另拟。  相似文献   

14.
以维新时期主要报刊为参照,从人才标准、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使用三方面勾勒出康有为维新弟子人才思想,并在此基础上论析了其人才思想的丰富内容。他们以维新理想为指引,担任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者以及实践者角色。为新式人才的培养创造了适宜的大环境,对维新人才甚至资产阶级革命人才的成就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公民自治思想的提出,主要反映了中国救亡图强的社会历史需要.在发表《公民自治》后的几年时间内,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浮现,中国民族首先在思想界和舆论界发起了以地方自治为救亡国家的政治浪潮,为清末地方政治改革和宪政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陈建中的油画作品为何被国内艺术市场低估?这,当然是一个有趣却又沉重的问题.但首先要回答的是:为什么要关注陈建中?回首20世纪神州绘画艺术的发展,康有为在1971年的《万木草堂藏神州画目》中已指出:"神州画家,至国朝而衰弊极矣……若仍保守不变,则神州画学,应遂灭尽,国人岂无英绝之士,应运而兴,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者.其在今乎,吾斯望之."  相似文献   

17.
清代末叶,出现了遣责小说,它的锋芒指向贪官酷吏,无情地揭露官场黑幕。此类作品中,广东黄小配的《二十年繁华梦》曾声噪一时。黄小配、字世仲,笔名禺山世次郎,广东番禺人。早年曾执保皇党主办的星洲《天南新报》的笔政,不久从康有为的营垒中分化出来,毅然投向同盟会主办的《中国日报》。当康有为著文攻击孙中山革命行动的《政见书》出笼时,黄小配深知其谬,抓住要害,反戈一击,从而在舆论界大露头角。由于黄小配不断针砭时弊,一度为清廷逮捕,以后由同盟会秘密营救出来。想不到清室复亡,大地重光之后,竟为拜盟歃血的同党陈炯明所杀害,构成  相似文献   

18.
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不久之后他从粱启超等弟子那里感受到了共和革命思潮的强烈冲击,并做出了系列回应.其中,以1904~1908年间在欧洲、美洲等地的旅行见闻为基础的系列游记,对分省自立的革命主张做出了重要回应.本文结合康有为的其他文本,分析了他在“封建—郡县”问题上的复杂论述,认为他以中国、欧美及其他国家为对象,对国家分合与现代社会的产生、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等问题做出了富于辩证性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些质询、批判与深刻影响共和革命的主张,其中就包括“合联省而但言自治”的观点,即以乡邑自治为主,周时通过“废省”、“析疆”以减少行政层级.文章认为,康有为在游历欧美之后并没有经历从讴歌崇拜西方到否定批判西方的激变,而是一直致力于进行具有辩证性的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体现了郑观应成熟而完整的维新思想,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投身社会变革,无不受其影响。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他们在经济思想方面与郑观应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知识经济影响深远的今天,信息化程度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试点城市之一的南海市,在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下,正以一百年前南海人康有为等人发起的戊戌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