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过“八五”和“九五”两个五年的发展,上海国内金融中心的框架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金融服务体系补步建立,这表明上海的金融改革与发展已走在全国的前列,展望未来,上海如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已为国内外广泛关注,本文认为,切实可行的战略是“国内金融中心发展+离岸金融中心的前期”:发展国内金融中心是为了增强它的筹资功能,建立名义隔离性金融中心是为了突出上海的国际资金交易功能。  相似文献   

2.
3.
4.
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有其内在的规律,各类金融资源流动的结果导致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衰、演替。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大体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本文重点探讨了前两个层次。文中分析了各类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特点,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典型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等,并按主导因素、辐射范围两个纬度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四种模式。最后,分析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有其内在的规律,各类金融资源流动的结果导致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兴衰、演替。金融资源的集聚与扩散大体上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本文重点探讨了前两个层次。文中分析了各类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特点,金融资源集聚、扩散的典型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等,并按主导因素、辐射范围两个纬度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四种模式。最后,分析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上海作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前沿,正在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的具有先进科学技术与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城市.作为现代化的国际城市,要求上海按照当代国际标准来加速发展,实现与国际的接轨.尤其是在金融、贸易方面,要加快形成国内进而成为国际的中心.以管理固定资产投资为特色、具有财政和银行双重职能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已经走过了四十年的历程.而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四大难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所谓金融中心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是国内金融中心;一旦其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超越国界,就上升为第二层次,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如法兰克福、巴黎、香港等;如果其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进一步覆盖全球,也就一跃而上第三层次,成为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纽约、东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的自然结果;二是依靠国家对具备条件的中心经济城市的政策扶持。我国是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的经济体,金融中心的建设属于国家战略,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目前,上海金融发展水平虽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与当今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差距依然很大。本文将分析目前上海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破解策略。  相似文献   

8.
纵观世界各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虽然由于它们各自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优势不同,因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是与它们共有的一些主客观条件分不开的。这些条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建立高度发达的世界性金融市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潘英丽 《西部论丛》2006,(11):41-43
国际金融中心:动力何在 金融中心分类一般而言,金融中心是银行、保险和其他金融业务高度集中的城市,它为超出本城市范围的包括多个城市在内的某个区域提供服务。按照不同的标准,金融中心可以有多种划分。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按性质可分为功能中心(或称融资式中心)和名义中心(或称记账式中心)两类。绝大多数老牌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伦敦、东京的纽约,都属于融资式中心。这类国际金融中心凭借自身强在的经济实力和悠久的金融业发展史,吸引包括要地区在内的全球客户,为他们提供金融中介服务,并发展成为外国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的聚集地。记账式金融中心主要为跨国银行和各种金融机构提供注册和记账的便利,并无实质性金融业务操作,如巴哈马、开曼群岛等。这类金融中民凭借的是低税收和宽松的金融管制吸引众多的金融投资扮至沓来。  相似文献   

11.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SWOT分析及若干政策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入研究,并且结合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提出了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桂林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又堂 《特区经济》2009,(5):207-209
桂林旅游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内客源市场已经日趋饱和。为了寻找旅游发展空间的新突破,就必须开拓海外客源市场。于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宏伟战略目标。作者对桂林建设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的背景条件、特殊内涵以及战略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和全面分析,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与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沪港金融中心的发展历史和中国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目标出发,分析了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各自功能定位、发展战略以及相互之间协调发展的机理。在人民币资本项下完全可兑换之前,上海的战略定位是建成综合功能健全、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国内金融中心,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定位面临重大的战略转型,即从目前主要为内地经济提供涉外金融服务转向为东南亚国家提供离岸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4.
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明显 《特区经济》2009,240(1):69-71
在考察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可能性以及阻碍国际金融监管合作进行的因素,认为虽然存在一些因素妨碍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进行因素,但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是经济金融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然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实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长期过程,要分层次、分阶段逐步进行。鉴于此,提出了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金融中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京津两地金融合作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提出了加强资金流动、共建北方金融中心、加强金融创新合作和金融生态环境合作等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巨大经济规模已对中国发展多层次、多中心的金融市场产生了日益强烈的客观需求,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已具备支撑多个国家级金融中心的能力。深圳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有条件建设成为国家金融中心,并且能够跟香港、上海、北京等城市并行不悖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借鉴国内外理论研究成果和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推动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因素与机制,认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发展与深化是金融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要求,合作的根本动因是利益驱动,也就是监管合作的效应。最后提出了深化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姚娜 《特区经济》2011,(12):116-118
本文将就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中日在贸易额、依存关系及跨国投资方向三方面的变化,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原因,即合作对等性加强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利用贸易结合度指数论证在新经济形势下中日双边贸易合作的新契机,并对于中日贸易合作前景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王建增 《特区经济》2011,(3):284-285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虽然已呈现较好的态势,但仍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正处在高危险区。即便如此,作为世界上新崛起的一只经济力量,我国有义务配合国际社会开展救市行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当然,关键的前提是要处理好自己的事物,可以说我国能保持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和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本身就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国际化环境下中国企业家素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益国际化的环境对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让企业在国际化环境中更好的生存,我们需要优秀的企业家素质。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分析了我国企业家素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当前国际化环境中应当如何改进、发展我国的企业家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