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韩留富 《乡镇经济》2009,25(12):34-36
近年来,农民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但目前在国家就业体系、劳动者权益保护、就业服务和法规救助等方面存在着许多歧视性政策,阻碍着农村劳动力平等就业,影响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大。  相似文献   

3.
刘濛 《北方经济》2012,(5):48-49
一、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分析 (一)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现状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据资料统计,2009年底,河北省总人口达到703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95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56.3%。农村劳动力2944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74.4%。2009年,河北省乡村从业人员数量达到2789.7万,比上年增长10.5‰。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行业仍以第一产业为主,但比重不断降低,由1990年的75.5%降为2009年的52.6%;大量农村劳动力源源不断流入二三产业,同期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却由24.5%上升为2009年的47.4%。其中,加工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及住宿和餐饮业分别是第二、三产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行业。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党和政府对此始终给予了高度关注,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文章对就地就业、离土不离乡、跨地区流动就业和有序转移4个阶段农村劳动力就业政策的演变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经济转型和大城市人口调控背景下,研究了上海劳动力资源供需平衡趋势与外来劳动力需求情况。研究显示,在上海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下,2015-2020年外来劳动力需求量在700-856万人之间,这使大城市在对待外来劳动力上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面临着经济发展对外来劳动力的依赖性,另一方面面临着大城市人口调控的压力。目前上海劳动力市场中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就业岗位、工资待遇、社会福利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外来劳动力与本地劳动力在岗位上更多的是一种优势互补关系,对外来劳动力歧视有悖于社会公平理论,同时政府的强行调控政策也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政府的职责应该是尽可能地创造出健康、有序、公平的市场秩序,让市场在调节劳动力供需和结构性短缺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03,(9):39-39
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就业是依靠就业而不断增加的.一批人就业了,他们有了收入,就会花掉,于是就使另一批人获得了就业机会,而后者有了就业机会,又会花掉,这样又会促成更多的人就业,这就是"以就业扩大就业"的方针.  相似文献   

7.
8.
美国就业促进政策的变迁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辽宁经济》2010,(4):84-85
失业问题是工业革命后随雇佣劳动而产生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因其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潜在破坏作用,促进就业一直都是各国政府政策的重点。就业政策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社会福利政策、教育与培训政策等。美国在促进就业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对当前我国就业政策的制定和顺利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西方发达国家就业政策及其对我国再就业政策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失业问题入手 ,分析其特征 ,探索其成因。认为是经济的全球化和知识化 ,以及西方国家原有就业政策的弊端导致西方国家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业问题 ,但通过对政策的一系列调整 ,西方国家当前的失业问题有所缓解。由此 ,应该立足于我国国情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 ,采取有效措施 ,对我国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0.
就业问题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城市就业尤其是人口高密度城市就业问题尤须引起关注。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境外先进城市的相关就业政策,为扩大我国城市就业容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劳动力对经济发展而言,其生产率高于资本,因而经济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逐渐变小)。据测算,我国2013年以前劳动力就业压力很大,2015年以后劳动力又会供不应求。所以,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中,2014年前后应采用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来充分满足劳动力就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陈闻君 《改革与战略》2009,25(6):100-10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于就业机会带来的收入增长,但目前面临的困境制约着转移大军就业机会的获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就业机会之间的均衡应是工业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包括大力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现代化,而不是一味地向城市转移或者表面城镇化。当务之急是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含量,增强就业机会的主动创造能力,实现农民从贫困落后向现代生活方式与观念转变的文明转型。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为18099万人,需求为17247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为852万人,剩余比例为4.71%,可见,目前我国农业已基本无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调查发现,劳动力的这种供求状况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主要表现为耕地撂荒、弃粮从经、降低复种指数和粗放经营等。因此,人们对明天"谁来种地"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劳动力断层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大量优秀人才特别是农业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抛荒、弃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业生产,致使农业劳动力可能出现断层现象。文章在分析农业劳动力断层这种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等建议,以期使我国农业走上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st examines the sources of growth in the Singapore economy by decomposing real per capita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growth into two components. It is found that, for the period 1974–1999, labor productivity was a signi?cant source of economic growth in Singapore. Conversel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rate of change in employment ratio was only of secondary importance. On further decomposition, the rate of change in employment ratio was due mainly to rate of change in population age‐structure ratio and rate of change in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Growth patterns of the labor force were examined after it has been segregated according to gender, citizenship and age group independently.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was highest in the transport, storage and communication sector, while labor productivity growth was lowest in the ?nancial, insurance, real estate and business services sector.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国际经济形势的恶化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加剧了我国就业压力。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应建立和启动失业预警系统;加大对社会组织吸纳就业的政策干预;积极实施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Demand for foreign maids by households in Malaysia has increased rapidly and expected to affect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Simple comparisons of households with maids and those without suggest that maids raise the participation rate of their female employers by 26 percentage points. However, such comparisons are not directly comparable. Households employing maids differ in many ways from those that do not. When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s are used to estimat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having a foreign maid, the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is estimated to be only 18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in 1993/1994 and 13 percentage points higher in 2004/2005. This decline over time in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not apparent when simpler but potentially biased methods are used. The small and declining impact of hiring maids suggests financial losses to the host househo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