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知识产权壁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外国跨国公司越来越把知识产权作为直接投资的替代品、来获取垄断高额利润。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壁垒。本文首先分析了外国跨国公司如何利用知识产权设置种种壁垒,包括制度壁垒、市场垄断壁垒和法律壁垒等。进而提出跨越外国知识产权壁垒的方法和途径。包括建立“创新立国”的新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股务公司,充分发挥第二发明人的作用,以及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典和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等。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前我国产能过剩局面以及新S型曲线的提出,供给侧改革主张依靠市场,降低行政壁垒,所以本文以2015年我国工业行业层面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势力、国有资产比重对创新强度的影响,发现市场势力与创新强度之间关系呈现倒U型曲线,而国有资产比重与创新强度之间呈现负相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关于供给侧改革下,我国市场结构如何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工业为例,揭示我国垄断型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并探究垄断行业虚假业绩的真实源泉。研究表明,我国垄断型国有企业的真实绩效非常低下,它们的利润通常来自于对市场势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在华制造业投资与市场垄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行业出现了限制性竞争的市场。跨国公司垄断中国市场的危险成为更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制造业作为吸引外资最多的产业,在跨国公司投资引发市场垄断的问题上表现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跨国公司投资引发垄断的原因以及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提出制造业应对跨国公司垄断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宁波民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许多有实力的跨国公司进入宁波市场参与角逐,加上国有企业在改革后竞争力也大大增强,使宁波民营企业面临着同国外、国内企业争夺资源和市场的严峻挑战。文章通过对宁波民营企业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总结出宁波民营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对如何提高宁波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在下游企业顺序进入市场条件下,本文分析了跨国公司对于上游企业创新动机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表明:上游企业的创新投入既取决于其国有股的比重又取决于下游企业的国别属性以及市场势力。具体而言,如果上游企业是一个私营企业,那么下游企业的国别属性不影响其研发投入。相反,倘若上游企业是一个纯粹的国有企业,那么只有当下游企业均为国外企业时,其研发投入不足,在其他情况下,上游企业的研发投入相同。假如上游企业是一个部分国有企业,那么下游跨国公司的市场势力越大,其研发动力越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1998—2007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的企业数据,根据产业演化模型分析了中国制造业行业生产率提升的来源,重点研究了沉没成本和以国有经济比重度量的行政性进入壁垒对市场结构和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我们发现,沉没成本和行政性进入壁垒的降低显著提高了行业生产率,同时行业沉没成本的降低提高了市场竞争性,降低了市场集中度,但行政性进入壁垒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通过企业的进入退出分析以及行业生产率的分解,行政性进入壁垒降低对行业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国有企业的进入退出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国有企业自身的生产率持续提高,对总体生产率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行政性进入壁垒的降低,减少了非国有企业的进入成本,高效非国有企业的进入提高了行业生产率;随着国有经济比重降低,偏向国有企业的政策扭曲减少,降低了行业生产率差异度,整体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许多有实力的跨国公司进入宁波市场参与角逐,加上国有企业在改革后竞争力也大大增强,使宁波民营企业面临着同国外、国内企业争夺资源和市场的严峻挑战.文章通过对宁波民营企业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总结出宁波民营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对如何提高宁波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9.
跨国公司可以通过FDI进入东道国市场。在大多数研究文献中,对于FDI这种市场进入模式是不加区分的,也就是不区分新设投资和跨国并购。本文研究了跨国公司对这两种模式选择的规律,分析了跨国公司市场进入模式选择与东道国福利存在的冲突性,并通过分析寡头市场以及垄断型市场下的差异,予政府的政策干预提供了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跨国公司进入策略及东道国福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选定一个投资目标国后,有若干个可供选择的进入策略。本文概括分析了三种进入策略:直接投资,合资和排他性许可,以及这些方式给跨国公司带来的投资利润和对东道国福利的影响。我们的分析表明,在东道国政府不加限制的情况下,较低的进入成本,跨国公司较大的成本优势,东道国较大的市场容量以及较高的贴现率水平都会促使跨国公司选择FDI作为其最优的进入策略。反之,许可方式会给跨国公司带来最大的投资利润。然而,在适当的所有权安排下,合资方式会给东道国带来最大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1.
After controlling for firm-level factor intensities and scale, and industry-level concentrati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differentials between MNC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joint ventures or SOE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private firms were usually positive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2001–2006. Differentials between wholly foreign MNCs and private firms were usually positive and significant in a lagged specification but not in a contemporaneous one. Estimates of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from SOEs and MNCs to private firms and the productivity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 tended to be in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Substantial variation of estimates among industries and time periods suggests that combining heterogeneous industries or time periods biases productivity estimates.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一般均衡框架下构建理论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国有资本功能在国有、民营两部门中的差异,讨论"双循环"战略下如何有效配置国有资本,推动竞争中性框架的建立.研究表明:国有资本在理论上具有正向的经济效率并促进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但经验证据显示其经济效率偏低,且在国有和民营部门有较大差异.在国有部门中,国有资本的经济效率显...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垄断优势正在不断地被弱化,广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引进并留住最优秀的人才,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战胜对手的最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了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引进人才的几个误区后,进而指出在人才引进方面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从而确保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人才优势。  相似文献   

14.
竞争是市场运行的核心,有效发挥市场职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文章借助《反垄断法》实施的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反垄断法》实施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但是与竞争企业相比,垄断企业增加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更少。机制检验表明,《反垄断法》促使垄断企业削弱要素投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具体表现为垄断企业的研发投入和研发部门员工比例下降、员工薪酬和高学历员工比例下降、并购金额降低。上述影响仅在国有企业中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垄断法》也会影响垄断企业的产品市场表现和资本市场表现。文章研究表明《反垄断法》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促进经济增长,更能够打破垄断企业的优势地位、助力经济均衡发展。文章为评价《反垄断法》实施效果补充了宏观层面的经验证据,也有助于认识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中的重要角色,为如何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5.
石俊华  任建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7):116-120
我国目前的市场结构具有典型的分散竞争型特征,这种市场结构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实现,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也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改善我国的市场结构,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参与全球范围的垄断性竞争.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的市场结构具有典型的分散竞争型特征,这种市场结构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实现,不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也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改善我国的市场结构,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参与全球范围的垄断性竞争。  相似文献   

17.
李传裕 《改革与战略》2010,26(8):172-175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跨国公司正迅速扩大在华投资规模,新一轮的投资和市场进入使得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竞争日趋白热化。面对跨国公司在华深广度结合的市场推进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企业如何进行应对变得非常紧迫。文章通过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营销战略演变进行分析,认识其营销发展战略的特征及在华成长与发展的现状,为我国企业应对跨国公司的挑战和自身进行跨国经营提供借鉴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投资产业集群的产量竞争优势,在于其较低的边际成本和东道国缺乏需求弹性的市场结构。东道国产业集群的对外开放度越高,其消费者所获得的福利也就越多。对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产业集群市场竞争进行博弈分析,提出促进我国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陈卫武  叶广宇 《特区经济》2008,42(4):288-289
转型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的政府政策环境不断发生变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要保证正常的经济运转和维护企业竞争优势,必须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府事务策略,充分挖掘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政府资源,回避不利的政府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20.
徐璐 《特区经济》2008,(12):99-101
跨国公司通过国际技术转移,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对东道国企业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有利于我国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节约了我国企业对于先进技术的研发时间及资金的使用,还能消除被跨国公司控制技术的局面;另一方面,先进技术转移也会制约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影响到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技术转移对我国企业产生的经济效应及其产生的深层原因,进而探讨我国企业应当采取的应对策略,来消除技术转移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