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而孕育、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领导经济建设的需要而发展,因而,也经历了百年演进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回顾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百年演进历程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此,要展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百年演进的学理分析,对其客观进程进行历史逻辑梳理,进而讨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续中国化时代化,形成新时代中国经济学派。  相似文献   

2.
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随着中国共产党成立而孕育、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领导经济建设的需要而发展,因而,也经历了百年演进历程,这一历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经济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回顾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百年演进历程能够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此,要展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百年演进的学理分析,对其客观进程进行历史逻辑梳理,进而讨论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续中国化时代化,形成新时代中国经济学派。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经济理论要点学习与思考卢希悦/山东财政学院邓小平同志不仅开拓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精心设计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而且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他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就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即...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经济理论,立足于中国实际,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发生过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国家和全国人民的工作总的来说是由解放战争转向经济建设,由解放生产力转向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实质上是一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在一个十亿人口并且经济又比较落后的大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国民经济,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子阔步前进,这是具有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的。认真地、深入地研究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历史,有助于更好地总结和汲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战略水平和政策水平。  相似文献   

7.
沈年耀 《改革与战略》2007,23(9):145-148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围绕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历史课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原则,指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奠定了今天我们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建设工程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党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在经济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的马克思主义新概括,它标志着我党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推到了新的高度。本文不端钱陋,试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正确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历史角度来缅怀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创始人毛泽东同志诞辰…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风雨历程八十年,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旗帜和锐利武器.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充满了矛盾和曲折,也充满了探索和创新,本文旨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特定发展阶段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和创新.它是邓小平同志在历史地、动态地考察中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前提下,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核心,是其中最为耀眼的明珠.  相似文献   

12.
民生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的哲学归结到一点,就是民生的哲学。从革命与斗争哲学,到改革与建设哲学,再到发展与和谐哲学,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走过的历史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逻辑。在这一历史发展和逻辑演进过程中,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马克思主义和孙中山的思想,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以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善民生为己任,逐步形成了中国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民生哲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不断相结合的历史。江泽民同志在今年“ 七一”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年,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八十年”。“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去、现在和将来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永恒课题。它表现为一个历史运动,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断推移而不…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广东学术界于去年十二月份在从化温泉举行了大型学术讨论会。其中,与会的经济理论工作者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运用为主题。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运用问题。与会者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多年来,历史的发展雄辩地证明马克思经济理论是普遍真理。我国建国三十多年来。虽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对于如何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来指导我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需要。对其内涵的阐释也有多种角度,从哲学视角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政治范畴、文化范畴和历史范畴。它是一个不断生成、转化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国民经济建设的序幕刚拉开,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而外国经济研究的资料又相当匮乏,于是,《世界经济文汇》便承载这一历史的使命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内容之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及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进行理论创新的科学性,从而保证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历史比较法,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历史现象的对照,判明其异同,分析其缘由,从而加深、扩大和验证历史认识的一种方法。实践证明,它是一种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历史研究方法。但目前在中国革命史研究中,对这一方法的运用和研究还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本文拟就此略谈浅见,以期引起同行对运用和研究这一方法的重视。首先,在中国革命史研究中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是中国革命史这门历史科学自身规律和特点所决定的。中国革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克思主义在预见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时认为,人类社会将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  相似文献   

19.
李毅  樊振伟 《魅力中国》2010,(35):130-13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有其历史珏然性,是马克思主义学说和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是基本前提,当时中国的国情是根本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重要因素,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努力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瑞艳 《特区经济》2011,(1):143-145
当代中国经济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经济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这一科学创举主要表现在:对市场、商品、计划等经济要素进行客观的中性化界定,并解除其被人为强加的意识形态羁绊。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经济腾飞中,进一步强调经济发展的质——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带来幸福资源的广泛社会辐射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