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九鼎投资于2014年4月23日登陆新三板,成为首家登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并且设立了其首支公募基金——九泰基金,成为获准筹建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民营PE机构。截至2013年10月31日,按照认缴金额计算,九鼎投资管理基金总规模为264亿元,累计投资25.09亿美元,在管项目185个,所涉及行业也颇为广泛,退出方式主要依靠IPO,成就了备受瞩目的"PE工厂"。  相似文献   

2.
《国际融资》2014,(11):50-51
九鼎投资(简称:九鼎)作为中国国内首家获批挂牌新三板的PE机构,在投资、运作上具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首先九鼎颠覆了传统的私募股权投资业务模式,在遵从大环境的规律下,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投资运作的独特性和创新性让九鼎投资成为中国国内发展最为迅速,管理着264亿元人民币基金的本土PE。九鼎的创新性体现在不墨守成规于固定的商业模式和战略优势,而是抢占投资先机,让投资成为产业链;让私募股权机构走上公募的平台,挂牌新三板,不断拓展非传统的私募业务,如成立公募基金和进行各种另类投资,从而进一步推动九鼎投资的"大资管"  相似文献   

3.
回望2013,私募股权投资(PE)行业不乏诸如监管统一、资产管理窗口打开、新三板全国铺开这样的好消息,但较之人股市场长达一年有余的IPO停摆,却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相似文献   

4.
研判金融     
黄嵩 《新理财》2014,(1):60-61
未来中国企业融资中,私募股权直接融资将是重中之重,新三板、私募股权(PE)、创业投资(VC)、企业间投资并购,都是私募股权直接融资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5.
2016年开年之出,"监管"二字就牢牢刻在了新三板市场内心,今年注定将成为新三板"监管大年",罚完挂牌公司,罚董监高,再罚主办券商和做市商,3月25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股转系统)官网发布了关于阿波罗,九鼎集团等9家公司的2015年年度报告问询函,要求挂牌公司对相关问题予以说明,及时报送股转系统.[1]本文从挂牌企业的角度讨论公司应如何做好年报披露,并探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赵梦 《投资与合作》2007,(12):33-33
2006年以来,国内股市撰续活跃,加之以红筹模多海外上市步伐的放慢,使得一些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将退出渠道瞄准A股市场。PE投资行为从海外转移到中国境内的变化,使得PE在中国境内的投资面临着从外商投资领域监管、外汇管制、人民币汇率风险及退出税务策划等几方面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7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稳"字勾勒出中国经济的全年脉络: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下半年,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而要实现"六稳",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是稳金融的重要一环。虽然目前我国的融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但我国资本市场已初步形成由股票市场(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组成的多层次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8.
陈萍 《云南金融》2011,(4):26-27
富人过剩的资本和聪明人过剩的智力通过何种途径达到最有效的结合?私募股权(PE)投资也许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答案。得益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10年中国的PE市场发展更显火爆,雄厚的资金流正助推着PE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预计未来5年,将会有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的资本进入这个行业,尤其是大量民间资本的涌入,预示着"全民PE"热或许正在到来。  相似文献   

9.
天星资本总裁、创始合伙人王骏:投资新三板的三个误解 随着制度的建设和改善,A股和新三板市场也在不断变化,很多人会对新三板市场存在误会,一是认为新三板市场只是帮企业融资,不需要交易.实际上融资的前提是定价,没有公允的定价,直接融资就和非直接融资一样.A股的定增相对好做的原因是它在二级市场有公允的价格,大家都看得到,所以就非常方便融资.因此,融资的前提是定价,定价的前提是交易.二是投资者往往觉得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高,交易活跃,方便投资机构买卖退出,这是从投资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归根到底还应落到企业的角度看问题.没有流动性最终会影响企业融资的需求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PE之热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PE)正对中国市场重拾信心。超过90%的PE预计,在未来的12个月中国PE市场的投资活动将会增加。当前,这些投资机构正在为未来更活跃的市场做准备。而热衷于吸引PE的许多地方政府,也开始准备大干一场。  相似文献   

11.
A股研究推出注册制、新三板实施分层、四板加速扩容、PE深耕新兴产业、VC天使助力万众创业……进入2016年,股市的震荡并未撼动国家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战略布局。对北京而言,挂牌门槛相对较低、规模数量足够庞大的"新三板",被各界视为中国的"纳斯达克",不仅有效弥补了北京多年缺乏证券交易场所的不足,也为北京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撑。更重要的是,"新三板"作为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石,重点服务于中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三板市场中以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因此不同于主板市场,其投资风险也要更高.本文通过深入探讨价值投资的内涵和与价格投机的区别,分析了两种投资逻辑的特点.随后,结合我国新三板证券投资市场的现状,进一步指出了投资逻辑的重要性,并分析了价值投资在新三板的优势所在.对于引导投资者在新三板市场理性投资,规范新三板市场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三板市场在2015年上半年俨然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明星,IPO量级企业频繁挂牌新三板市场,大量资金汹涌入市。高成长价值、高溢价、暴富等名词成为了新三板市场的标签。投资于新三板市场的基金不断"超募"、"任性超募"、"破亿元"。中小投资者对新三板市场早已跃跃欲试。然而,在高收益下蕴藏着的却是高风险。新三板市场的投资环境及风险与我国主板市场投资环境及风险大有不同,盲目入市新三板将有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早在2011年初,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中把"买卖未上市交易的股票或者股权"定义为"证券投资",这意味着私募股权投资(PE)将被纳入基金法的范畴。对此,25家协会建议有关部门不要将PE特别是VC不加区分地纳入正在修订的《基金法》中。投资行业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引导、自律和规范?《国际融资》记者就此在"第二届中国创业投资行业峰会"上进行了采访,政府官员、投资人和有关专家们表达了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资本市场千变万化,风险投资更是风云变幻,万千投资机构徜徉在募、投、退的角逐中,每一笔投资案例都在考验投资人敏锐的市场嗅觉和资本操控能力。2014年是VC/PE市场蓬勃发展的一年,一方面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尚处于成长期,因此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自我完善日新月异,另一方面,资本积累促进投融资,科技发展促进创业创新。具体来说,2014年境内IPO开闸,打破了2013年A股市场的沉寂,给投资者带来了一丝暖意;IPO退出依然是VC/PE的  相似文献   

16.
中小企业视角下“新三板”市场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小企业应该认真分析新三板市场的利弊因素,合理定位其市场功能,将登陆新三板视为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信号灯",充分发挥"信号效应",并对自身的优劣势加以分析,借加入新三板的契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创自身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李茉 《中国税务》2014,(7):52-54
2013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国发[2013]49号),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功能,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新三板"的出现,给众多中小微企业开辟了一条绿色融资通道。在"新三板"挂牌申请中,如何处理好涉税问题,将影响到企业是否能够成功挂牌。为使纳税人更深入地了解"新三板"挂牌中的涉税问题及操作实务,本刊特约北京致通振业税务师事务所集团管控事业部经理李茉解读"新三板"挂牌过程中同业竞争问题的涉税处理,以服务于中小微企业。  相似文献   

18.
会计信息披露是新三板市场运行的基础.本文基于理论及现实,从新三板市场萌芽期、场外交易市场制度形成期、股转系统制度完善期三阶段梳理了新三板市场会计信息披露的演变进程,指出目前主要存在会计信息披露违规、外部监管不力、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标准缺失问题;基于市场制度、公司内部治理、外部监管效力、披露成本维度分析了影响新三板市场...  相似文献   

19.
PE将I PO视为终极目标而疯狂的热潮终将渐渐消退,市场也将恢复它以往的平静。当下中国的PE市场正如一部影视大片一样高潮迭起,看的人激情澎湃,但是任何的热闹之后一切终将归于平静。不可否认,在过去的近两年时间中,在中国A股I PO前景的诱惑下,PE爆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PE机构投资阶段后移渐成趋势,其中Pre-IPO的项目以其风险低、回报周期短等特点受到投资机构追捧,投资后快速退出之风已开始在行业中盛行。  相似文献   

20.
新三板市场作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随着新三板市场各项制度的逐步完善,市场的融资功能日益显现,投资交易活动也日益活跃。本文基于国内新三板的发展现状,用swot分析说明新三板带给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机遇,并提出适当的建议,为新三板更好的服务上市中小企业,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