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造船业发展势头迅猛,造船产量逐年提升,市场份额迅速扩大.无论是硬件设施条件、造船生产效率,还是造船技术水平、产品结构升级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中国造船业的迅速崛起直接推动着世界造船业由四极格局向中、日、韩三足鼎立的转变.对于中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日本造船界起初不以为然,认为中国造船业与其相比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技术水平上都相差甚远,中国还谈不上是个真正的竞争对手.随着新世纪以来中国造船业的飞速发展,日本造船业的警觉也越来越高.2005年乃至2006年上半年,中国的造船接单量超过了日本,这在日本造成了轩然大波.日本造船工业会和日本主要造船重工企业的高层领导均对此进行了评论,"中国造船威胁论"的声调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2.
曾经有机会访问过韩国大宇、三星造船两大公司,考察时间虽然很短,但深感我国在造船效率上与韩国的巨大差距.从目前来看,我国与韩国在造船硬件设施上的差距正在缩小,造船效率的巨大差距主要体现在软件上,尤其是在造船理念、产品开发和设计、现代造船模式的运用、造船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等方面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最近两年,虽然由于汇率的变化给建造出口船带来了负面影响,但我国的造船事业却有了迅猛发展.2005年的造船总量达到1212万载重吨,比2003年的641万载重吨翻了近一番.造船总量不断扩大的原因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国家有关部委与地方政府的全力支持;大型造船设施的扩建与因陋就简造船法齐头并进;总装造船方法在大中型船厂得到推崇与实施;造船主要工种技术含量不高使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国内中、小船厂在世界造船市场具有低价接单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年造船总产量来看,我国造船业是世界上仅次于韩国和日本的第三大造船国.但据造船技术专家估计,目前我国造船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造船水平相差15~20年,落后于韩国和日本两到三个台阶.近几年我国开始了大型造船企业和造船基地的建设,目前,外高桥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已全面竣工,崇明岛修造船基地和长兴岛造船基地也已相继开工;待这些基地建成后,上海的年造船能力将在2015年达到1200万吨,成为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中国也将成为世界上造船能力最大的国家.但如何做强造船业,还需有一定的基础作保障.造船工艺的研究、推广和应用便是造船业的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船舶市场处于新的发展时期,竞争日趋激烈,各造船国家都在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船舶技术,力求以技术取胜于市场.我国船舶工业与日、韩等先进造船国家相比在造船技术水平上还存在很大差距,加大科技投入,开展船舶共性与制造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全面缩短中国造船总体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的差距,已成为加速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这些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新船型、高附加值船开发能力,确保中国船舶工业长期稳定发展、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世界和我国造船完工量双双再创历史新高,国际船市持续火爆,我国造船能力进一步增强.然而,这表面红火的形势并不能让中国造船人感到真正的欢欣.因为我国船舶配套业落后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随着造船规模扩大、产量大幅增加,造船企业进口船用设备的成本也在大幅上升,主要船用设备、关键部件供货紧张,受国外设备厂商特别是竞争对手的制约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1994年,我国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家,2008年,中国在造船产量上成功超越日本,由世界第三大造船国跃升为世界第二,2010年我国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跃居世界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达43.6%.目前,我国船舶工业在国际市场中份额稳居前列.2013年我国造船完工4534万载重吨,新接订单6984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31亿载重吨,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1.4%、47.9%和45.9%,三大指标均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8.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大国和强国,《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环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三个现代化大型造船基地.在三大造船基地中,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造船基地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应当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联动发展,尽快建设成为世界造船基地,为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船舶主配电是船舶的电能核心管理设施,是船舶的重要配套设备.随着国内造船电气配套行业不断发展,我国船舶电气设备技术和产品取得了持续进步.特别是其中的重要设备——船舶主配电柜已经非常成熟,并占领了国内外市场较大份额.就目前而言,在国内造船市场,不管是国内船舶还是出口船舶,本土生产的船舶主配电柜已经成为配供的主流.  相似文献   

10.
一位业内人士日前与笔者谈起国内造船设施建设时,不无忧虑地说,近两年船舶工业的大规模建设,为我国向世界造船大国进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建设中出现的一个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那就是有些地方出现了盲目投资扩大造船能力或建新厂现象.对那些国家统一规划部署的造船基地如两大船舶集团公司正在建设的上海崇明基地、长兴基地,广州龙穴工程,大连造船基地等,国家应一如既往地支持,使其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形成规模和能力,但对那些没经有关部门批准的盲目投资项目,国家应该坚决予以控制.否则,大规模建设结束之日很可能就是新一轮恶性竞争开始之时.  相似文献   

11.
我国船舶出口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三,这离不开中国造船人的努力,也离不开中国进出口银行对船舶企业的支持.正如江南造船(集团)副总经理楼吉威所说:中国造船业向"外"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出口信贷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 在以信息电子技术为引领的产业革命中,我国造船业开始走数字化造船之路,造船效率和效益有了显著提高;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提升了船舶工业的设计水平、制造水平、管理水平.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造船领域成功地经历了"经济体制"和"造船模式"的双重改革;面向国际市场,引进、吸收、提高、出口,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建立新的造船模式,减少造船业对劳动力和大投资的依赖;使得造船吨位有了跨越式提高,造船能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造船品质有了跨时代的提升,双重改革为中国造船业带来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3.
由于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今的中国船舶工业满怀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豪情和信心,从两大船舶集团公司到沿海地区船厂都制定了扩大产能的宏大规划.这样的热情固然可喜,然而,通过何种手段实现发展目标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如今,部分业内人士仍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硬件投入视为提升造船能力的不二法门.另一方面,面对中国船舶工业的挑战,韩国造船界虽然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但仍然有信心通过提升技术水平和在海外圈地,在未来二三十年内领跑世界船舶工业.分析韩国同行的做法可以发现,单纯进行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入,并非是提升产能的惟一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造船产量已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三,目前我国造船企业新接造船订单总吨位已经连续几个月排名世界第一,世界造船工业向我国转移的趋势更加明显,这也为我们船舶物资行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船舶工业物资总公司(中船物总)作为我国最大的造船物资配套供应企业,在"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将本公司建设成为国防科技工业系统中规模最大、配套能力最强、服务最优、国内一流的现代化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提到建造高技术船,中国造船界常说,中国有四种船型不能造,即:大型集装箱船、VLCC、LNG船和豪华游船.随着近两年中国造船加大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进军的步伐,大型集装箱船和VLCC已经被中国造船人攻克.而随着广东液化气项目的启动,中国造船人也有了参与建造LNG船的希望,建造LNG船对中国造船界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梦想.这就使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能不能建造豪华游船,在建造豪华游船方面,中国的技术储备如何,中国造船离豪华游船还有多远?带着这一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程天柱,请他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张碧蓉  陈刚 《中国海关》2007,(12):19-20
2006年,中国船舶完工量新船成交量和手持造船订单量3项指标创历史新高,中国造船产量连续12年稳居世界第三.2006年我国船舶共计出口53.1万艘(条),出口总额近80.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9%,月均出口金额达到6.6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船舶工业遵照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指示,率先走出国门,在国际造船市场已苦苦征战了二十个春秋.在船舶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我国造船企业的领导、经营和技术人员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在实践中学习和摸索,承接了数以千计、品种不一、大小各异、难易悬殊的国内外船舶,还开发了各种非船产品.出口船舶的建造,使我国的船舶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建造队伍在锻炼中得到了壮大,造船的水平也日趋提高,昔日的造船弱国成了今天的造船大国.如今,我国的造船产量已连续六年居世界第3位,船舶产品销到包括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内的近50个国家和地区.一些国内资深人士对船舶工业所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真正的出口产业"、"民族工业的榜样".  相似文献   

18.
我国造船生产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造船生产效率状况及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 我国造船企业的生产效率与日、韩先进造船企业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已引起行业内普遍关注.我国大型骨干船厂云集的上海地区船舶企业与世界一流水平的造船企业--日本三菱重工和韩国三星重工造船生产效率比较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19.
8月1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由沪东中华承造的我国第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船建造合同,在这里签署.公司与广东液化气运输项目船舶的投资方在北京签订的建造2 1艘世界上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LNG船项目,是中国造船企业首次取得的该型船定单,成为上海造船走向高科技的一个里程碑,上海造船业向世界造船之冠发起冲击的一次难得机遇,使我国的造船工业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0.
韩国造船企业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源泉之一就是其雄厚的科研实力,其中以现代重工、大宇造船与海洋、三星重工和韩进4家大型造船企业为代表.这些造船企业都设有专门的科研机构,拥有高素质的科研力量.这些造船企业科研机构也是韩国整个造船科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韩国大型造船企业的研发机构及特点,对借鉴先进造船国家的成功经验,把握我国船舶工业未来的竞争态势,有针对性地制定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