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这个消费者至上的年代,在这个消费者被尊为"上帝"的时代,在这个为讨得"上帝"的欢喜而你争我抢的时代,有没有一种"魔力"让"上帝"也疯狂?有!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古玩价值连城?为什么一幅名家字画能拍得天价?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钻石比水贵重万倍,而在沙漠中水又比钻石要贵重万倍?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们稀缺,或者说具备  相似文献   

2.
消费者通过代言人形象和行为所产生的情感转移是品牌代言人对品牌形象和品牌个性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文章通过对情感转移过程的分析,探讨了服装品牌代言人在品牌形象和品牌个性上对消费者品牌感知的影响,文章认为服装品牌形象代言人的选择要注意确定品牌的目标消费者,明确品牌核心价值并选择与品牌形象相匹配的形象代言人。  相似文献   

3.
纺织企业的文化和品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建设是当前社会和企业关注的热门话题,优秀的品牌依靠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文化可以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消费者购买产品选择的不仅是产品的功能和品质,同时也选择了该产品品牌的文化品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产品同  相似文献   

4.
品牌受文化的影响是无时不在的,而文化主导品牌的时代即将到来。在现代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感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在对服装的选择上逐渐从单方面崇尚流行度转向更加注重追求精神享受。因此,原创服装设计品牌在摆脱单纯地追求单纯的产品的物质体验的基础上,应以品牌文化氛围为基点,塑造一种积极的态度、品味以及对消费者更深层次的精神满足。在对品牌文化的塑造上最大程度地迎合大宗消费者的审美理念,从而使他们对品牌形成一种强烈的文化归属感,他们对品牌文化价值的认同感也是一种对品牌无形的推广方式,使得品牌的传播更具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刻影响到传统纺织服装行业,也已成为一个品牌拿来武装自己最好的力量。在首届中国童装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HAVAS灵智上海首席策略长张峥做了"社交网路时代的品牌塑造"演讲,在她看来,当品牌能够找到目标受众在哪儿的时候,就找到了最好的途径。记者在会后对张峥进行了采访,探讨品牌塑造、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苏华 《中华商标》2013,(4):29-32
正人们常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新出道的品牌为了有效激发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吸引消费者消费行为,就要找棵合适的大树,借用大树的品牌力量,无形中为新兴品牌赋予担保,加强其承诺强度,这就是"品牌背书"。一.何为品牌背书有形产品或者无形服务可以满足特定消费者在功能或者精神层面的某种需求。而为了加强产品或  相似文献   

7.
一、为什么中国品牌总是走不远中国市场经济不发达是民族品牌走向国际市场难以逾越的屏障。品牌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生长在消费者心中 ,只有在商品极度丰富 ,有充分选择余地的市场条件下 ,消费者才有可能产生对同类商品中某一品牌的偏好和喜爱 ,甚至忠诚。中国搞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 ,基本上是市场上销售什么 ,消费者就买什么 ,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在卖方市场的条件下 ,自然谈不上品牌意识。改革开放以后 ,中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商品日渐丰富 ,同类商品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这才为品牌成长创造了必要的市场条件。但是与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8.
品牌精神是品牌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它意味着消费者不只是简单地购买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在选择一种观念和态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包装工业》2012,(1):39-45
标志的设计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消费者的观念和行为也在变化中,标志自然需要不断更新来满足消费者的变化。当然,要想扭转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光依靠更换标识是远远不够的。品牌标识只是品牌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品牌的形象更新和重新定位,不在于品牌标志是否更换,而关键在于品牌能否重新找回消费者需求的原点,关键在于品牌所提供的物质功能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能否再次满足消费者。如果品牌的核心价值无法再次得到消费者的肯定,那么所有一切的外在改变都将是徒劳无益的。  相似文献   

10.
品牌经过积淀和升位后拥有一定高度产生的位能称为"品牌势能",或者称为"品牌竞争势能"。品牌势能最大的意义是其随时可能爆发成品牌动能,促成品牌崛起。成功转型的圣得西(SUNDANCE)品牌即将爆发品牌势能,实现崛起。一问:谁在淘汰谁?市场的意义在于一切皆有可能,不需论资排辈。只要你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你就有市场。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的市场环境下,产品间的区分成为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也将成为消费圈划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消费者心智资源开发的品牌优势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时代”阶段,品牌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概念,其本质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无形的心理契约,该契约的标的是消费者心智资源,它是一种具有价值性和稀缺性的认知性资源。本文根据消费者心智资源个体与群体的分布演变关系,建立了一个基于消费者心智资源占有份额差异,反映品牌优势强弱的量化指标BMi,而BMi值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品牌差异性和品牌代表性,这两个属性分别从高、低层面,两两组合形成了现实中的四类品牌,由此为企业提升品牌优势提供了策略性思路。  相似文献   

12.
著名品牌战略专家David Aaker提出了品牌五大资产,即品牌忠诚、品牌知名、品质认知、品牌联想和专有资产。这些资产的总和构成了企业的品牌资产,它可以提升一个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其中,品牌忠诚在品牌资产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是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的载体[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品牌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品牌忠诚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企业带来切实的利润增长和竞争优势。任何品牌想要长久立于不败之地,培育消费者长期的品牌忠诚是有效途径,这就需要品牌企业准确地分析行业特征和目标客户群,不断地维护和提升目标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他的品牌蒸蒸日上,而你的品牌却石沉大海?有人顿足捶胸:既生瑜何生亮?你是生错了时代,还是看错了时代?有人自己生产商品进卖场数十年如一日地"打"品牌,有人一掷千金不惜血本投广告"砸"品牌,还有人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造"品牌……同处一个时代却造就了命运迥异的"国王"、"乞丐",在当今供给过剩的WEB3.0时代,是品牌角逐商业模式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4.
人们习惯认为,企业应通过"示强"——"凸显自己优势"的方式来赢得消费者青睐。然而,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却通过"示弱"的营销思维赢得全球"粉丝"(如苹果等)。虽然美国学术界已证实"示弱营销"更能赢得消费者情感认同,但国内理论界尚未关注"示弱营销"的价值。本文在国内率先对"示弱营销"进行实证研究,以国际市场"蛇吞象"并购为背景,探索"示弱"品牌传记是否能减弱"蛇吞象"中对"强"品牌的负面影响以及其机制。结果表明:当弱品牌不采用"示弱"品牌传记时,消费者对强品牌的购买意愿下降;当弱品牌采用"示弱"品牌传记时,相比"示强"品牌传记,消费者对弱品牌的情感认同更高,对强品牌购买意愿下降得更少;品牌传记与强品牌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经过消费者对"弱"品牌的情感认同发挥影响。论文最后讨论了本文结论对新兴国家企业在借"示弱营销"建立品牌情感,以及并购后品牌管理、品牌传播等方面的营销战略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当下这个到处都体现着"娱乐"因素的社会里,"娱乐"成为了人们常挂嘴边的词语。对此,企业家又该如何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以此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呢?在众多相似的商品中,企业要做的是让消费者在"关注我"或"要买就买它"的理念里,做到驾驭娱乐的"主人"。因为娱乐业对经济的冲击漫天盖地、无所不至,作为服装企业必须超  相似文献   

16.
汪涛 《汽车观察》2012,(4):32-35
有关调查更能反映自主品牌从此项政策红利中受到的长远影响,几乎所有的中国消费者都对这项政策给予了支持,更有众多消费者表示,在政府和领导干部的示范效应下,自己也会选择自主品牌汽车。或许,这才是这项政策出台的初衷。  相似文献   

17.
当消费者与品牌之间建立了情感关系,消费者就有了对品牌的忠诚度,从而有了支撑品牌生存的根本。阐述了女装强势品牌更应定位于情感;情感定位要求发展品牌个性;定位于情感的女装品牌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文化";女装品牌如何与消费者发生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8.
基于消费者效用的品牌权益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品牌权益是品牌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在现有品牌权益理论的基础上,以品牌战略营销为导向。以创造品牌价值为目标。从消费者效用的角度研究了品牌权益的价值源泉。建立了基于消费者效用的品牌权益模型,探讨了品牌识别系统、品牌的感知效用空间和品牌行为及品牌竞争优势之间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建立、维持、利用和提高品牌权益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传统观点认为满意和价值是驱动品牌忠诚的前置变量。然而,在当今与消费者联系的时代,这种观点有些滞后。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并提出了超越满意—忠诚模式的新路径。本研究在品牌社群情境下,基于超然消费体验的分析视角,采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揭示出品牌社群影响品牌忠诚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超然消费体验对品牌忠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品牌依恋和品牌成瘾性在二者间起到正向媒介作用。其中,品牌依恋在超然消费体验和品牌成瘾性之间起媒介作用;品牌依恋对品牌忠诚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作用。品牌成瘾性在品牌依恋和品牌忠诚之间起到了部分媒介作用。最后,作者探讨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蚕丝被品牌很多,但是能深入人心的并不太多。因此,打造一个蚕丝品行业的品牌时代,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阶段,这也是广大消费者的必然要求。当下,中国蚕丝被企业陷入了两难处境:一方面是只能依托于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