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审计需求的假说出发,结合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由政府控股这一特殊的制度背景,对政府控股的公司的审计师选择行为进行了理论分析,结果发现:与私人公司相比,我国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其雇用高质量审计师进行审计的激励相对要小。  相似文献   

2.
审计成本与风险溢价是影响审计师定价的两个重要因素。以2007—2014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审计师定价的影响,并考察了产权性质、审计师特征以及法制环境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相较于非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审计师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司的审计定价更高,且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审计定价越高。进一步地,在民营企业、“四大”审计的企业及在法制环境好的地区,审计师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司的审计定价都更高。这表明审计师能够识别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带来的风险,并将其反映在审计定价中。  相似文献   

3.
基于审计成本效益理论和审计风险溢价理论,以2015—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检验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审计定价的关系及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审计定价正相关。控股股东杠杆增持行为主要通过提高审计师风险溢价以及增加审计投入对审计定价产生促进作用。上述关系在企业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法律环境较为严格时得到强化,而较好的信息披露质量以及较高的股权制衡度会削弱控股股东杠杆增持与审计定价的正相关关系。同时,控股股东杠杆增持带来的风险溢价效应会抑制审计师出具标准的审计意见,损害审计质量。研究结论有助于强化审计师对控股股东杠杆增持的风险认知,进而为进一步提升审计报告质量、强化投资者保护提供了增量证据。  相似文献   

4.
李娜 《财会月刊》2011,(24):70-74
本文以2003~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及其主审会计师事务所为研究样本,在控制了上市公司规模、盈利能力以及财务风险等因素后,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国有最终控股的上市公司比国有控股的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的概率要大;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越大,则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和管理层持股的公司则更有可能选择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师;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对上市公司对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情况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年报监管问询对审计师定价决策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年报监管问询通过增加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可信度和威胁程度,提高了审计费用,即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发挥了中介效应。从问询函特征来看,被问询次数越多以及公司回函越详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中介效应越显著。进一步从内外部监督视角来看,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的中介效应在选择不具有行业专长事务所以及董事会独立性低的上市公司中更显著。拓展性研究发现,审计费用的增加是因为购买高质量的审计服务,而并不是因为审计意见购买。上述结论丰富了年报监管问询在公司治理层面经济后果的研究,拓展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和审计费用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股权代理问题与高质量审计需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国外研究发现股权代理问题影响了审计需求,股权代理问题越高的公司,更倾向于聘请高质量审计师,而我国的研究刚刚起步并存在不足。本文认为,未来的研究重点在于研究高质量审计师的替代变量;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是否影响其审计师的选择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当前,各大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披露在即,面对上市公司变更审计师事务所的现象更加频繁,恶意变更审计师事务所的现象不断发生的情况。文章以我国2008至2011年A股市场变更审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在新会计准则下,变更审计师事务所的动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非标意见、控股股东(董事长或总经理)变更和公司重组、国资委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财务困境是影响审计师事务所变更的显著因素,而审计任期与事务所变更呈负相关,即公司审计任期越长的,越不容易变更审计师事务所。  相似文献   

8.
作为证监会监管转型的重要手段,非处罚性监管受到政策制定者以及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以问询函机制为载体的监管方式使得上市公司年报“卸妆”,公司存在的疑点问题暴露于公众,令投资者拍手叫好。而审计师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是否会将问询函视为一种风险预警信号,从而改变其审计定价决策,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此,利用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5—2018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交易所发放年报问询函对审计定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年报问询函与审计定价呈正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审计成本的度量指标——审计延迟,进一步揭示审计定价提高是审计师要求风险溢价补偿的结果,审计师并没有对收到问询函上市公司增加更多的审计投入。这种相关性在非国有性质、内部治理水平较低以及处于市场化程度较差地区的公司中更为明显。上述结论不仅丰富了问询函与审计师定价行为的文献研究,而且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问询函对审计定价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可分为强制审计和自愿审计。企业自愿聘请外部审计师进行审计,目前主要有3个理论假说:代理假说、信号假说和保险假说。本文利用审计需求理论并结合我国的中报审计制度的背景,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自愿审计动机很可能是企图向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发送信号,与审计需求的信号假说相符。并提出自愿审计需求并不一定是对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自愿与否也不是影响审计质量的真正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应当是上市公司的审计动机,上市公司对审计服务质量的需求影响了审计服务质量的供给。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代理成本作为分析工具,引入审计质量需求函数,分析公司更换审计师的动机。分析结果表明,在竞争性市场中,当公司主审审计师的审计质量水平发生变化,导致代理成本偏离最低点时,公司会产生更换审计师的动机,此时进行恰当的审计轮换是符合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审计署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审计的案例,实证检验政府审计对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审计前相比,接受政府审计后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降低;与未接受政府审计的央企上市公司相比,接受审计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轻。这表明政府审计有效抑制了公司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代理成本作为分析工具,引入审计质量需求函数,分析公司更换审计师的动机。分析结果表明,在竞争性市场中。当公司主审审计师的审计质量水平发生变化,导致代理成本偏离最低点时,公司会产生更换审计师的动机。此时进行恰当的审计轮换是符合社会福利最大化原则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审计师变更的原因、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购买之间的关系、市场与政府对审计师变更反应等方面,对西方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对在我国特定制度背景下审计师变更的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的实务等,作了简略地评述。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收集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研究ST公司在外部审计师选择上的特点,实证研究发现:我国ST公司大部分是资产负债率比较高的小规模上市公司,其更倾向于聘用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且更容易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审计费用也更高,上述联系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会影响到外部审计师的选择,对于财务状况较差、风险较大的上市公司,我国审计师也体现出更为谨慎的执业态度,通过执行更多的检查来降低审计风险,收取更高的费用来补偿损失,出具更多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来规避未来可能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10年至2012年除金融类上市公司以外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审计师双向选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净资产收益率、上市公司所在地市场化指数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以及审计收费与最终审计质量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受会计师事务所与审计质量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审计报告改革后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财务舞弊视角探讨审计师如何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其察觉的重大错报风险。研究发现,对于存在舞弊迹象的公司,审计师在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披露的事项种类更多、风险主题和差异化内容更丰富。进一步研究发现,若公司当年存在财务舞弊,其下一年经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更高、审计师被牵连至监管处罚或法律诉讼的可能性更大;财务舞弊对审计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主要存在于审计师经验丰富或投入审计资源较多的公司中。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从审计师变更的原因、审计师变更与审计意见购买之间的关系、市场与政府对审计师变更反应等方面,对西方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对在我国特定制度背景下审计师变更的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的实务等,作了简略地评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2005年至2006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能力、审计意见以及自愿性审计师变更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财务能力越差的公司,越容易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而财务能力较差的公司或者上一年被出具非标准意见的公司,在本年度更容易发生自愿性审计师变更。同时还发现,针对“ST”、“PT”公司的特殊审计市场,审计供求双方进行的博弈非常激烈。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审计署公布的中央企业集团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公告,以2010—2014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政府审计监督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审计监督能够抑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这种监督作用并不对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产生影响。政府审计在发挥其监督职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研究发现这种抑制效果将会持续到政府审计公告年度。  相似文献   

20.
"吃人的嘴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①。但是,中国资本市场中的确存在着一些上市公司自愿为审计师提供餐饮费的现象。如此的"好客"行为是否会损害审计质量呢?搜集2001—2010年间上市公司为审计师提供餐饮费的数据,使用盈余稳健性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实证研究了餐饮费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承担审计师餐饮费的上市公司,其审计质量(盈余稳健性)显著更低。按照最终控制人性质的分组检验表明,为审计师提供餐饮费的民营上市公司,其审计质量显著更低。上市公司为审计师提供餐饮费的行为,导致了两者之间的利益"绑定"关系,从而严重地损害了审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