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文学 《基建优化》1997,18(2):3-4,11
1.灾害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灾害是指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各种变异对人类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危害性后果的事件。这样的事件在同样的致灾强度下,人口的密度,经济发达水平对灾害损失绝对数量起着决定影响,人口的密度越高,经济越发达,损失也就越严重。因为自然变异和人们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使全球自然灾害日趋频繁(据1990年~1992年统计与1965年相比,全世界自然灾害频次增加3.2倍),损失越来越大,甚至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近40年来,全球因灾害造成的损失成倍增长,60年代约60亿美元,70年代为60…  相似文献   

2.
核殇     
切尔诺贝利是人类灾难史最黑暗的一幕。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境内的切尔诺贝利4号机组发生爆炸,造成27万人罹患癌症,其中9.3万人已死亡的巨大悲剧。这一事故的影响远没有结束,有报告称全球受其影响的人口最终将达到20亿。  相似文献   

3.
发挥国家物资储备优势参与救灾物资储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灾害种类多,生频率高,损失严重,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建国以来,仅气象、洪水、海洋、地质、地震、农、林等七大类突发性自然灾害,平均每年就造成近2~3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国家财政收入的1/6~1/3,相当于建国以来用于基本建设方面的年平均投资.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强,自然灾害损失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的增长速度,20世纪70年代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损失为254亿元,80年代为409亿元,90年代中后期每年因灾损失已超过2000亿元.  相似文献   

4.
垃圾焚烧发电利国利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各国工业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大量集中,城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造成地球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已成为一大公害。据1996年有关资料统计表明,目前全球每年排放垃圾近100亿吨。产垃圾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每年已超过2亿吨。德国人均年产垃圾为世界之最,为800公斤。  相似文献   

5.
1.人口13亿,地球上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位是中国人。2.拥有20个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00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3.中国拥有几乎无限大的劳动力资源,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达7.52亿。4.现有老年人的人口达1.31亿;2015年将达2亿。到2040年,60岁以上人口将占全国人口的28%,而现在是11%;2002年,人的寿命已从1949年的40岁提高到了71.4岁。5.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人口1700万。上海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巴西相仿。6.据世界银行统计,20年里,4亿人口脱贫。7.自2000年以来,2亿农村人口离开乡村定居城市;2030年以前,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离开乡村来到城市。8.中国…  相似文献   

6.
据民政部2009年公布的数据,全国65岁以上人口已近1.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按国际公认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8%,即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即为老龄社会。联合国相关组织预测,中国将在2024年全面进入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7.
目前,由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已掀起伞球性的裁员潮.目前,全球实体经济已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目前巨额损失尚待披露,但已相当巨大.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到2009年底,金融危机可能使世界失业人口从2007年的1.9亿上升到近3亿,是10年来全球失业人数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了的发展战略,到2050年我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必须达到4000USD/人·年,才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据预测205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亿-16亿.届时我国GNP将达到6万亿USD.在我国大力发展风电,使之成为我国电力工业的一个方面军,不仅是能源开发的需要,也是环境保护的需要.风力机对环境的正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可以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减少污染.也可以保护我们的土地免受过度开发的灾难.最可贵的是风电的环境的负面影响非常有限.这可以使我们人类与自然界友好相处.在地球上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应加强林业专项资金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据国家林业局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还未得到有效的遏制。截止到2002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沙化土地面积达174.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野生动植物物种减少,有近15%至20%的野生动植物物种濒临灭绝;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缺水地区和缺水量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10.
论构建我国人口政策与人口立法的互利互补体系□宋伯勤1、人口问题,将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的最严重的问题。到1995年底我国人口总数已逾12亿,据有关资料分析,当前我国控制人口急剧增长,正面对三大困难。一是居于人口生育高峰期,年新增人口近2000万;...  相似文献   

11.
一、1994年人口流动概况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口的流动,成为不可阻挡之势,显示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急剧转变。据初步统计,1994年底全国离开户籍所在地一年以下的流动人口数已达1.3亿。其中,农民占60%以上。这是古今中外所未有的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了解,除中国以外的其它国家所有移民的和也不超过7000万人。  相似文献   

12.
李义 《活力》2009,(22)
"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粮食是生命之源,宝中之宝,粮食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粮食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世界的和谐与稳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目前世界人口约为63亿,今年全球饥饿和营养不良的人口首次突破10亿,达到10.2亿,每6秒钟就有1名儿童因饥饿或相关疾病死去,这些数字令人触目惊心.而到2050年时世界人口将增加50%,超过90亿,如何保证90亿人口的生存,更是要全世界关心、关注.  相似文献   

13.
城市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按照联合国规定,在每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中,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0%,或者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的社会,即认定为进入老年社会。据联合国最新公布,现在世界人口已达59亿,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已超过5.78亿,占总人口的9.79%。1999年全世界人口将突破60亿大关,联合国报告将这一日子象征性地定为1999年6月16日。这表明,在世界人口构成中,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和青少年人口相对减少的状况,在相当长的时  相似文献   

14.
薛薇 《数据》2007,(12):26-27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目前全球抑郁人口多达1.2亿人,抑郁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由金融危机引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已掀起全球性的裁员潮。目前,全球实体经济已受到严重冲击,尤其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目前巨额损失尚待披露,但已相当巨大。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到2009年底,金融危机可能使世界失业人口从2007年的1.9亿上升到近3亿,是10年来全球失业人数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16.
聚焦     
近四成城市人为"中产阶级" 8月3日,社会科学院发布2011年城市蓝皮书,称中国城市合理贫困线在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间,城镇贫困人口数约为5000万人,城市中等收入者已达2.3亿人,占城市人口的37%左右。这意味着,近四成城市人口跻身"中产"。  相似文献   

17.
王春和  周先怀 《价值工程》2021,40(10):64-65
众所周知,环境、人口及资源已并列成为当代世界最突出和亟待解决的三大难题.人类的生存环境其本质是自然生态环境,离开了自然生态环境就无法地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由于全球人口激增和人类经济活动日趋频繁,人类与地质环境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社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造成人类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地质灾害成为了一种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较为普遍的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8.
杨珂 《现代企业》2014,(10):53-54
一、当前我国农民养老所面临挑战的主要方面 1.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是指老龄人口达到较高比重时的人口结构状态,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7%是人口老龄化的国际标准。当前人口老龄化是根据60岁和65岁以上人口在国家总人口数中的比率决定的。近20年来,计划生育使中国少出生了3亿人,与此同时是中国人口的迅速老龄化。据中国人口学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的比例将接近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夏树 《乡镇论坛》2009,(2):27-27
据报道,占全国人口不到2%的美国农民,不仅养活了近3亿美国人,而且还使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  相似文献   

20.
问风 《质量跟踪》2002,13(1):29
伴随着人类进入新世纪,旅游业也步入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新天地,成为21世纪的一项举足轻重的朝阳产业.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0年来中国旅游的海外游客为3100万人次,国内游客近3亿人次,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4519亿,全国直接旅游从业者1600万人,涉外酒店8000家.而去年,仅第个黄金周的七天里,旅游业又为国家赚了300个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