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今麦郎的方便面做到了足够创新,在康师傅一直坚持“就是这个味”的时候,它勇敢地说“就你弹”。但是在今麦郎水上,我没有看到更多新精神,看来统一的加盟没有给华龙带来什么新招。最近我跟“依云”的人接触过,仅在十多个大城市,依云矿泉水销售额就有好几个亿,依云330ml的矿泉水居然能卖到13块钱。反观国内的企业,它们擅长的是把价格做低,这么多年来,矿泉水价格是越来越低,还没有人敢于在高档市场上谋一杯羹。今麦郎还要走老路子吗?  相似文献   

2.
金焕明 《糖烟酒周刊》2004,(38):A047-A047
在方便面行业,对于占绝对多数的内地企业来说,所谓的抓产品结构就是提升产品档次,完善产品结构。而其具体表现就是推出高档的方便面产品。高档方便面市场一直是康师傅、统一的天下,其他的内地企业主要是通过低价面运作农村市场或者是中低档方便面市场。一般情况下,内地企业都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积累了一定的实力后都要运作高档面市场。比如很早以前的华丰、龙丰,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28日,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庆祝其新产品今麦郎“骨汤弹面”被指定为“中国南极科考队员专用面”,同时宣布代表方便面高档和超高档的产品:“今麦郎骨汤弹面”和“今麦郎VIP”正式上市。这也是华龙与日清合资后第一次出击。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在2006年以前做一个调查:“今麦郎”是什么?答案是方便面。 “华龙”等于什么?答案是便宜的方便面。  相似文献   

5.
一度被外界传言的华龙联手统一进军饮料行业一事终于尘埃落定。日前,二者在京联合成立了今麦郎饮品(北京)有限公司,中国方便面市场的竞争对手在饮品市场成为亲家。今麦郎饮品高调推出了水饮料、茶饮料,并请超女张靓颖做品牌代言人。因为目前饮料市场的集中度非常高,很多营销人对新公司的前途感到担心。  相似文献   

6.
张昌明 《糖烟酒周刊》2005,(6):A006-A006
现在的方便面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康师傅、统一占据高端市场,而华龙则一直在中低端市场上排徊。同时中低端市场上。方便面不断增加份量,添加科包,而价格则一降再降,方便面企业的利润则是越来越微薄,  相似文献   

7.
someone 《现代商业》2013,(4):85-87
2006年,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今麦郎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立了今麦郎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意在凭借统一的品牌资金优势及今麦郎的渠道优势,一起构建一个庞大的饮品帝国。其中,作为台湾食品王国领头羊的统一集团,早在1992年就进入了大陆市场,为了和老对手康师傅争夺中国大陆食品市场的主导权,一直采用“合纵连横“”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如果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看,华龙这次和统一的合作可能不仅是做水这么简单,估计下一步还会有大动作。我指的是统一下一步很有可能把形同鸡肋的方便面事业卖给华龙。方便面的确为统一带来过巨大贡献,但那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随着统一内部“老一辈革命家”渐渐淡出历史,新的当权者正带来新的思维:如果不赚钱,留着又有何用?方便面作为鸡肋,已是不争的事实,统一方便面全国市场一直在康师傅的打压之下,况且现在在全局上又被华龙所超越:按照统一新的当权者意图,如果方便面做不到第二,这项事业做的意义就不大了:可以想象,在最近一两年内,方便面如果不能超越华龙,统一可能会趁瓜还没烂之前把它卖掉。  相似文献   

9.
明势2002年,今麦郎借“弹面”这一方便面新品类概念异军突起,搅动了方便面行业的既有格局。2008年,今麦郎凭“弹面才好吃”这一旗舰型广告,在绝口不提康师傅“味儿”的前提下,完美打通方便面欲求“弹道”和味道的任督二脉,抵挡住了康师傅十来条不同产品广告的合力围攻,取得了15亿的销量增长,对方便面行业老大康师傅发出了有力的挑战信号。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现国认为,第一和第二是一种竞合关系,没有对手和标杆是孤独的,你追我赶才是行业进步兴旺和让消费者满意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我们一提到方便面,首先想到的便是“康师傅”和“统一”。这也难怪,在中国的方便面市场上,“康师傅”、“统一”占领了半壁江山。然而,2002年,这一格局悄然发生了变化,华龙方便面以55亿包的产销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位,与“康师傅”、“统一”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1.
康师傅方便面在中国已经是妇孺皆知,其市场占有率已近半壁江山;几年后,康师傅推出的茶饮料,又引领时代潮流,首开饮料市场“茶”之先河。据说,康师傅的缔造者魏氏兄弟两闯大陆,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是谁鼓起了他们再闯大陆的勇气,策划出“康师傅”而一炮走红?又是谁引领康师傅进入饮料市场,开创“茶”之新品?  相似文献   

12.
李志起 《商界》2013,(2):41
"检讨"今麦郎,初看之下问题多多,比如它和统一的合资问题,比如它的渠道管控问题,比如它的品牌延伸问题,前些年快速成长的今麦郎在陷入"扩张冲动"之后,暴露出来的这些短板都足以让它走得有些磕绊。但在我看来,这些还不是关键。我认为,在饮品业务上,今麦郎最大的问题是产品战略有问题。众所周知,以康师傅、统一、娃哈哈为代表,中国饮品市场最流行的游戏规则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各领风骚两三年":在强大的品牌影响和渠道资源的支持下,各家企业都注重不断推出"战略新品",以创新引领市场,并且区隔竞争对手,成为1~2年内的市场亮点,如此循环往复,旗下优质品类就越积越多,最终成  相似文献   

13.
合作今麦郎,出击饮料市场,统一的最终目的,是在方便面和饮料两项主营业务之间围魏救赵,创造一个市场第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2006年,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今麦郎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立了今麦郎饮品股份有限公司,意在凭借统一的品牌资金优势及今麦郎的渠道优势,一起构建一个庞大的饮品帝国.其中,作为台湾食品王国领头羊的统一集团,早在1992年就进入了大陆市场,为了和老对手康师傅争夺中国大陆食品市场的主导权,一直采用"合纵连横""的策略,和大陆一些本土品牌及区域品牌进行合作,试图通过股权投资来扩大市场份额,与今麦郎结盟构建一个庞大的饮品帝国,成为了其本土化战略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竹一  凌平 《广告导报》2006,(4):22-22
在2005年与2006年岁末年初交替之际.曾经一度成为媒体关注焦点的今麦郎进军饮料行业一事终于尘埃落定。日前.华龙日清食品有限公司与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的今麦郎饮品(北京)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往昔以方便面面孔出现的“今麦郎”将加入到饮品市场厮杀的战团,而目前人气极旺的“超女“张靓颖将以全新造型成为这一新品的形象代言人。“靓““郎”联姻.让很多业内人士感到了华龙日清志在必得的虎虎生气。  相似文献   

16.
白象、五谷道场相继踏足“非油炸”,作为方便面巨头的康师傅、今麦郎再也坐不住了,一场油炸与非油炸的对攻战已经打响。  相似文献   

17.
两强争霸转入“三国杀”。范总,先讲讲您的故事吧。我是地道的河北农村娃,卖过老冰糖,1994年开始做方便面,那时候叫华龙,2001年才改名今麦郎。  相似文献   

18.
《四川物价》2007,(9):32-32
据《京华时报》报道:面临原材料一直大幅上涨的重压,苦苦支撑了近一年时间的中国方便面业也不得已加入价格调整的大军。在高价方便面6月份已率先提价后,从7月26日开始,以华龙、白象等为首,占据我国大部分市场的中低价方便面价格将整体上调。世界方便面协会中国分会事务局局长孟素荷介绍说,自去年年底开始,由行业协会参与,国内方便面巨头召开了3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最近一次于7月初召开,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康师傅、统一、今麦朗、日清、农心等10多家知名企业全部参与此次统一调价,其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大陆,康师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几乎就是“方便面”的代名词。康师傅以60亿包的年销量被称为“中国面王”,同时也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厂商,一年中单用于包装康师傅方便面的塑料薄膜就可以绕地球12圈。  相似文献   

20.
朱玉童 《品牌》2006,(2):28-30
2005年3月,白象方便面在市场上推出了一款新品大骨面,推出不久便上了央视“非常6+1”栏目,不到一年,传出白象大骨面单品销量过亿的好消息,使得白象大骨面成为中国方便面业的一匹黑马。大骨面的成功,受到竞争对手的普遍关注,并纷纷效仿,使方便面市场刮起了一股营养面的“骨头风”,“大骨弹面”、“排骨面”、“今麦郎弹面”、“好劲道”等比比皆是,但不管怎样跟风都很难动摇白象大骨面的领导地位。白象大骨面为什么会一枝独秀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