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艺是以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为题材,或者主要反映生态内容的文学和艺术形式。生态文艺从古至今经历了兴盛——衰微——复兴的发展历程。现代生态文艺的复兴对于人类回归自然,重塑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当代生态文艺必须创造性地开发生态文艺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唐果 《黑河学刊》2010,(3):50-50,121
少数民族是中国大家庭的一份子。同样,少数民族文学也是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学。特别是满族的文学经历了同矩篇小说写起,到长篇小说各种文学作品的发展和流传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晓郁 《魅力中国》2013,(31):296-296
汉语言文字千百年来不断传承,是世界文字发展史上最古老的的语言文字之一。汉语言文字独特的发音、词序使得在其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学更加丰富多彩、与众不同、富于无穷的想象空间与广阔的意境,且有无限的升华高度。汉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是中国文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的源泉和推动力,了解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吕海裕 《发展》2007,(5):134-135
生态批评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英美文学界,它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旨在通过文学来重审文化,探索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构建蕴含生态智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5.
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美丽中国的战略定位、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在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中国梦的框架中得以彰显。生产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物质基础,生态良好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本质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更加切实、整体、科学、更具包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执政和发展理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艾平 《东北之窗》2022,(12):64-66
<正>时下自然文学蜂起,关于欧美自然文学的推介也是连绵不断,不少文学刊物都以各自的方式,引导作家面向自然,面向生态,面向动物,开始了淘金式的写作。一时间小到鱼缸里娇小玲珑的观赏鱼、沙发上伸着懒腰的猫、花盆里静默的蝴蝶兰,大到原始森林、火山和海洋,都被众多的写作者以力求平等客观的眼光重新审视。这是中国文学在欧美自然文学起势170余年之后的醒悟,  相似文献   

7.
刘勰在《时序》中提到了多位统治者,他们对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刘勰认为,统治者并不能左右文学发展的方向.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相对封闭的体系之中,与此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文学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它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文学内部的纵向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玉玲 《黑河学刊》2013,(8):66-67,77
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目标之一是走向生态安全型社会。生态安全型社会是指国家或社会的生态环境资源状况能持续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状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当今,针对中国生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设生态文明,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下,从思想上、政策上、措施上确保生态安全,走向生态安全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杨歆雪 《魅力中国》2014,(10):77-77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文化在江南。至于北朝,所谓“五胡十六国”,在人们心目中,文学文化,一片沉寂,人也质木无文。北朝文学,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薄弱一环。然而,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隋唐文学的发展,与北朝文学是密切相关的。北朝文学奠定了隋唐文学繁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当前生态文明思想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源泉。我党历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其在时空上呈现出一个具体的历史过程,既是实践发展的过程,又是理论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生态经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蕴含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的思想,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思想,以及强调科技在发展生态经济中的作用。新时代下中国生态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是:培养经济理性思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加强生态经济法律和制度建设,实现生态经济制度化。  相似文献   

12.
“美丽中国”时代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是"转方式、调结构、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十八大的报告用"坚持"写出了"美丽中国"的态度,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写出了"美丽中国"的路径,"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写出了"美丽中国"的庄重承诺。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美丽中国"理念的引领。发展中的中国承担着空前的生态压力。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在十八大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国生态建设取得  相似文献   

13.
伍长清 《新西部(上)》2007,(8X):206-206,202
刘勰在《时序》中提到了多位统治者,他们对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刘勰认为,统治者并不能左右文学发展的方向。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相对封闭的体系之中,与此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文学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它的主要发展方向是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文学内部的纵向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形成五位一体总布局,引起国人热烈反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彰显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境界,显示出我们党推动科学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坚强意志和决心。生态文明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也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我们一定要用生态文明的力量托起"美丽中国";同时,乘着美丽中国建设的东风,我们要大力推进美丽西藏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文学自身如何发展?如何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与丰富?这都是亟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无论历史和当下,都要放在心海里澄一澄,放在想象中比对一下,再放在价值的天平上称一称,那时才可能会触及真实。而真实,恰恰也是文学意义上的中国经验最重要的内核。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区是国家生态功能保障区,拥有中国中东部最为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大别山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维系生态安全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以大别山旅游发展现状和区内生态文化资源的生态价值为基础来对大别山的生态文化旅游竞争力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重要特征,二者相辅相成。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引发展生态经济,是推进二者协同共进的重要路径。发展生态经济是践行“两山”理论、以绿色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时,彰显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生态意蕴。它以推动自然生态要素参与生产和分配为主抓手,有利于发展生态生产力、改善生态经济领域生产关系,提升富裕程度和共享水平,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促进作用。新时代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动生态经济建设,依靠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实施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因地制宜探索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模式,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为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开拓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彭真  王立国 《老区建设》2013,(14):16-1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历史悠久、山川秀丽、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湖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以特有的生存智慧形成了独具魅力而又丰富多彩的旅游文化,由此产生旅游文学。文章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学资源现状分析,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文学资源在提升旅游文化品位、设计旅游线路、丰富旅游商品、培养旅游人才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欧洲生态城市发展过程中绿色生态农业、循环生态工业、生态循环社区和绿色生态旅游等具体方面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总结了欧洲生态城市发展的具体内涵和主要形态。在对中国生态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生态城市健康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何龙娥 《特区经济》2021,(2):152-154
生态文明建设的走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基础性影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经济持续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生态思想观念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明确树立科学生态思想的重要性;通过比较各个时期生态思想观念的异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古为今用,持续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