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及其分工深化是农村产业融合的基础,农地产权细分又是农业分工深化的前提。产业融合被赋予了促进农户增收的历史使命,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状态下,农户收入来源多样化且更加稳定。基于农地产权细分与农业分工深化基础上的产业融合模式是促进当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而"农业共营制"是此种模式行之有效的实施机制。实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在当前还将受到相关制度、要素配置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夯实农业的基础性地位、积极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农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有利于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民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2.
提高我国农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要提高他们的人力资本水平。而我国目前农户家庭经营模式制约农业产业内分工深化,难以形成对特定劳动者的规模需求,不能有效发挥人力资本产权的激励与约束作用。这些都会影响农村人力资本的累积和深化程度。而只有在农业中广泛推行企业化经营,才能真正有效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的累积和深化。但这绝不是对农户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完全否定,而是一种扬弃过程中的深化与发展,是政府扶持企业、企业扶持农户综合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农户家庭经营状况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从确定家庭经营自主权开始,经过20多年不断深化、完善,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农户家庭经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大跨度成功演变,牢固地树立了农村社会生产经营基础地位,本文针对“八五”末至“十五”开局之年全省1200户跟踪调查户家庭经营状况实证分析,真实反映农村家庭经营状况,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参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70%-80%的现金流量发生在农村,广大农户是农村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角色,并且在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资金是困扰他们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农户的借贷特征对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和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背景资料。本文没有按通行的标准,而是以家庭经营类型和收入水平为标准划分不同类型的农户,以此作为研究农户借贷行为的基础。具体是:家庭收入全部来自农业的为纯农户,50%以上来自农业的为Ⅰ类农户,50%以下来自农业的为Ⅱ类农户,离乡离土的农民为其他类农户。一、农户现金…  相似文献   

5.
这个研讨会的题目是小农与市场。讲到我国当前的农民,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小农。这涉及到对我国当前农村社会经济性质的认识。应该说,始于本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初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的是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以农民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因而,农村社会经济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集体农业经济,另一方面是农民家庭经济。这两方面是不能分割的;集体经济采取了农户分散家庭经营的形式;农民家庭经济因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而得以存在。集体经济组织因掌握着土地所有权而对农民家庭承包责任制进行调节和  相似文献   

6.
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结果分析表明:第一,在农村劳动力的非农转移中,女性人数低于男性人数,女性非农转移中回流人数高于男性人数,因此,女性农民成为今后农村发展的主体力量。第二、农户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农业家庭经营性收入。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经济条件,依据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农村家庭对女性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预期收益明显低于预期成本,因此,缺乏对女性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动力。本文提出:1、政府应该成为女农民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力量;2、家庭应该重视女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3、个人需要转变人力资本投资的观念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钟文晶  廖挺 《南方经济》2020,39(9):13-25
农户是中国农业经营的主体,农户的技术采纳行为对于推进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文章阐明了社会网络通过塑造农民态度进而促进其技术采纳时间的作用机制以及存在异质性作用的情景,并基于河南麦农对新种子采纳时间的实证分析表明:以网络位置和互助水平为表征的社会网络对农户新种子早期采纳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农户的采纳态度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文章进一步引入分工网络,考察了其与社会网络的互动及对农户技术采纳时间的影响。文章的政策意义在于,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型必须重视乡村社会网络对于农业新技术快速采纳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在推广机制上应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在乡村治理中加强农户家庭生产决策中的女性话语权,理解农机服务外包可能存在的"双刃剑"作用,以此动员和激励农户对新技术的快速采纳。  相似文献   

8.
李翠锦 《特区经济》2010,(3):180-181
采用2000~2005年全国26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该时间段内我国农户家庭经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及转移性收入对农村贫困缓解的影响。同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各种收入对本区域贫困缓解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家庭经营纯收入是我国农村贫困缓解的主要因素;与东、中部地区比较而言,西部地区贫困的缓解更加依赖于家庭经营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对西部地区贫困缓解的效应强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高贵如  王健 《乡镇经济》2008,24(7):84-88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但由于家庭经营规模小,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缺乏进入市场的能力,交易环节受损相当严重。只有减少农民的交易成本,才能真正增加农民收益。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农户家庭经营交易受损的深层根源,并对农民的合作需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王占东 《改革与战略》2008,24(10):32-35
分工与协作是人类劳动的两种组织形式,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两个极为重要的现象。近代以来,一些学者和经济学家围绕分工与协作提出许多理论观点,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分工与协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文章以分工与协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为视角,阐明分工与协作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使人们认识分工与协作的重要性,厘清分工与协作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分工与协作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
家庭经营发展到一定程度、各类市场发育到一定阶段之后,在家庭经营和广阔市场之间需要一个中间环节来调节产、供、销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农户经营进入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就是这样一种应运而生的新型的中介经济组织。目前,全州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5个,拥有会员5.6万个,带动农户4.1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6%,全县60%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是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的,1/3以上的农产品是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外销的。  相似文献   

12.
影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有两个原因:一是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分散封闭的家庭经营方式制约农民增收;二是农户经营始终迈不过市场经济这一关口.市场经济对弱势经济而言,是难以逾越的鸿沟.没有新增资本,形不成扩大再生产态势,收人当然难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合作经济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城是江苏省面积最大、农户最多、农产品生产水平较高的农业大市.近几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猛。到去年底,全市已有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及股份制合作社)947个.入神农户47.2户,带动农户56.7万户,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西部地区1889个农户家庭经济状况进行深入调查显示,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呈现智力资本、体力资本、土地资本和金融资本四重短缺,农业基本处于放弃状态,农村经济呈现无根状态。从农村经济金融的角度建立农业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社是主要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金融机构。从2001年以来,吕梁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执行人民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指导意见》,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吕梁地区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建立信用村镇工作实施意见》,以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突破  相似文献   

16.
走向“一体化”与“区域性分工”的粤港澳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制度与结构调整产生的影响和应注意的问题,强调在调整中实现新的经济区域分工。在此前提下,把握宏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势,综合分析地区经济的比较优势,科学地进行不同地区经济主体功能定位,积极推动区域性分工,制定不同地区各自的与相互间协同合作的发展战略,才能够使粤港澳之间真正形成优势互补、优化组合、健康发展的新型关系,实现“一体化”基础上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7.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农民是农村投资的主体,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利用2006年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抽样调查资料,对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投资结构、投资方向等做了分析,针对农户固定资产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 农村地区性合作经济的生产底垫资金,就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时,原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将库存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及一部分积累资金,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按承包土地面积,划拨给承包农户作为家庭经营起步所需的资金,承包合同结束时归还集体所有。浙江金华市1981年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的数年,集体经济每年都有一部分这样的资金下拨到农户。到1984年底,全市集体经济下拨到农户的生产底垫资金7520万元,每亩耕地平均27元,每个农户平均87.4元。这样做,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初期,对从“生产大呼隆、分配大锅饭”旧合作体制束博中刚刚解放出来的承包户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它解决了农户生产资金不足的困难,增加了农业土地经营的物质投入,推动了家庭经营正常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江浙地区为例,运用农村固定跟踪观察样本资料,对1986~2002年期间农户家庭经济增长与税费负担的关系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税费负担与农户经济增长关系十分密切,特别是税费的收取方式不同对农户经济增长影响非常明显,以税为主的浙江,农户经济增长明显,而负担则相对较轻;以费为主的江苏,农户经济增长缓慢,而负担则相对较重。本项研究在细致地梳理了农村税费的结构性特征和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关系基础上所得出的一些结论对于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具有很强的经验价值与政策含义。税费改革的政策设计不仅要关注农民税费负担绝对水平的下降,而且更应突出税费负担的结构性调整,包括缩小地区间税费负担差异,更多地减少低收入阶层农民负担程度,控制和矫正社会身份在农民负担中的负面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与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锐 《北方经济》2008,(11):90-91
中国的改革是由农村开始的,从土地承包入手,在农村进行了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家庭经营的普遍实行,改变了人民公社体制下集体和国家主导的状况,重新恢复了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