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业内动态     
政策信息我国11城市都市类报纸发行量9月起统一核查鉴于我国都市类报纸目前普遍存在虚报发行量的情况,为规范报刊发行秩序,中宣部、国务院纠风办、新闻出版总署、国家邮政局近日联合发出通知,委托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对11个城市出版发行的都市类报纸统一进行发行量认证,并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2.
传媒人声音     
核查工作进展得太慢了。 中央四部委提出对11城市都市类报纸统一进行发行量核查。距1月15日召开的“全国11城市都市报发行核查通气会”一个多月,仍有12家报社未递交核查申请。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理事长石峰感叹。  相似文献   

3.
《广告导报》2006,(9):149-153
《广告导报》:您认为这次新闻出版总署对报纸发行量“打假”。会给你们当地报业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会解决报纸发行虚假这一问题吗?  相似文献   

4.
国内酝酿5年之久的出版物发行量核查制度终于有了结果。4月25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属的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以下简称为“国新中心”)正式在北京挂牌成立。不管是有意识的招摇撞骗,还是无意识的随口而出,虚报发行量在国内司空见惯,是个不争的事实。传媒业这个传播信息、追求真相的社会公器本身是个可信度极差的行业。这一现实有望随国新中心的成立而逐步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5.
在4月28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媒体经营管理论坛上,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主任张友元,就关于发布11城市44家都市类报纸发行量核查结果做了说明。出乎人意料的是,张友元宣布暂不公布调查结果,原因是有的报社提供凭证不充分,核定数据困难;还有的报社对核查结果存在异议,或者认为竞争对手存在虚假现象,为了妥善处理好各方面意见,暂不公布核查结果。  相似文献   

6.
《广告导报》2006,(10):16-16
据调查中心主任张友元介绍。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调查中心理事长石峰同志对这次培训工作非常重视。在中央四部门的《通知》下发以后,石峰同志及时、明确地指示:完成这次发行量核查的关键。是认真做好核查前的宣传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7.
乔迁之喜     
宋号盛 《广告导报》2006,(2):109-109
2005年12月20日.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会布了对《车友报》的核查报告.这是自2005年4月份国新成立以来公布的首份核查报告。报告显示:《车友报》2005年5月至10月间25期的期平均发行量为每期619281张。另外,报告还提供零售、订阅、机构消费、赠阅和免费等不同方式发行数量的具体数字。  相似文献   

8.
报纸发行是保证报社正常运转的"三驾马车"之关键一环,在报业经营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报业发展遇到困境时,报纸的发行工作也困难重重,发行成本上升,发行数量下滑,发行效益不佳,尤其是近三年间,都市类报纸的发行量呈两位数下滑。对于各级党报来说,其发行量也在近三至五年间出现波动乃至下降,虽幅度比都市类报纸小得多,但也给党报经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我国,党报不仅肩负着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对国家大政方针进行深度解读的重任,而且是引导主流文化建设,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阵地,把党报传递到人民手中,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一项政治任务,所以党报发行一直以来有行政力量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发行是报纸的命根子,”一句话道出了发行的重要性。 报纸发行是一种典型的市场销售行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发行量的高低、市场份额的大小、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报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报纸发行面对的足读者市场,是报业产品销售的终端。随着城市报业竞争的全面升级,以全新的视角看待发行,以创新的思维推动发行,进而建立高效多元的发行模式,成为都市类报纸现代营销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0.
2005年5月25日,对于中国报刊业来讲是个值得记忆的日子。这一天,在北京古玩城书画艺术世界,一个刚刚办刊三年的刊物——《收藏界》在京城百余家媒体面前公开其发行数据,并正式申请国家认证,从而成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下属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成立后接受的第一家书面申请认证的刊物。《收藏界》杂志的举动犹如一枚重磅炸弹,一时激起京城、乃至全国众多媒体的关注和探究。  相似文献   

11.
都市类报纸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同绕中心城市发行,依靠广告收入维持再生产,内容反映城市读者综合新闻需求,运营体系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这一类报纸。2005年以来,中同报业经营遭遇“拐点”。报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面对新兴媒体以及其他媒体的冲击,报业经营如何突出重围?  相似文献   

12.
田珂 《中国报业》2009,(3):20-24
2008年,对于中国报业来说,与北京奥运、四川汶川地震一同构成焦点事件的,无疑是国内新闻纸的3次涨价,前两者考验了中国报业的新闻责任感与更多广告的承担与得失,而后者直接促成了多家报纸提价。报业本身的利润不高,纸价猛涨使报纸普遍感到压力,为缓解压力降低成本,都市类、财经类、全国性周报类等报纸,先后加入涨价行列。涨价后的报纸生存境况如何?  相似文献   

13.
于国清 《中国报业》2014,(15):20-24
一年一度的发行工作是报业经营的重头戏。为提高发行量,各家报社使出浑身解数,各位发行人更是殚精竭力。从“扫楼入户”到活动营销,从同城操戈到抱团取暖,拼价格、拼人脉、拼资源。经过多年的努力,发行队伍不断;l士大,发行手段不断翻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数据奇迹,成就了报纸发行的荣光与辉煌。  相似文献   

14.
《广告大观》2003,(12):24-25
《办法》一经实施,必定对广电经营单位、广告公司,广告主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很容易隐隐感到在国内传媒改革风声鹤起的大形势下.《办法》的背后肯定有着更深层的改革操作,只不过相对于前不久报刊市场从发行领域掀起的改革,这次电视媒体整顿选择了从广告入手。那么究竟谁又将成为这次“操作”对象呢?  相似文献   

15.
近日,底特律的两份城市报纸宣布改变发行方式。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述:“所公布的最重要的计划就是《底特律自由报》——20世纪周日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以及《底特律新闻报》将放弃每天的人户投递业务,选择在周四、周五与周日这三天送报。除了这三天外,公司将在报摊出售小型的单张印刷版,并且逐渐将读者吸引到报纸的数字版。”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同城都市媒体报道内容"同质化",导致全国一些大城市不少都市类报纸经营滑坡,市场日趋萎缩,生存维艰。都市类报纸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三秦都市报》审时度势,实施了"品牌价值再造,经营战略升级、模式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自2008年9月以来,一举遏制住亏顺局面,2009年、2010年、2011年连续三年年年实现30%的以上增长,成为陕西报业市场成长性最好、增长性最快的报纸。"品牌价值再造,经营战略升级、模式转型发展"这一总体思路的核心是重新定位办报理念,升华原来的办报理念,将办报理念调整为"传递心的温暖",再造《三秦都市报》新的品牌形象,全面升级新闻竞争、发行竞争、广告竞争的策略,稳步、有序实现报纸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报纸发行的高投入、高成本和低产出、低效益,是近年来困扰报业经营尤其是都市报经营的突出问题。其影响所及,一是增加了报纸的经营风险,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格局;二是渠道建设维护的高成本与开发利用低效率之间的矛盾,在劳动力、纸张和印刷费用大幅上涨的宏观背景下更趋尖锐;三是由于报纸的二次销售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报业协会第三届发行工作委员会自1996年组建以来,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报业"的宗旨,在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行业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报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一直与中国报业同呼吸、共命运,为提高报纸的发行数量与质量,为中国报业的改革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行业协会的联系、协调、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宸 《中国报业》2014,(13):57-60
由世界报业和新闻出版商协会主办的第66届世界报业大会暨第21次世界编辑论坛、第24次世界广告论坛6月8日至11日在意大利北部重要商业和文化中心都灵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为"新声音、新现实、新活力"。大会吸引了许多国家的报纸和其他媒体组织,来自《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金融时报》、《卫报》、美联社、法新社等媒体的共1000多位专业人士参加了这一全球新闻业重要聚会。  相似文献   

20.
<正>5月6日-31日,由上海复星艺术中心、BFC外滩金融中心和豫园商城举办的第三届外滩艺术季亮相大豫园区域。这次活动汇集了大型公共艺术作品、艺术展览、潮流集市、AR互动装置等丰富内容,将古老的老城厢与现代都市完美融合在艺术的魅力中,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体验。其中,位于BFC外滩金融中心和豫园之间的方浜中路成为本次外滩艺术季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