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阳 《宁波经济》2014,(5):52-53
均胜集团的海外并购与借壳上市,这两件事情看起来貌似独立,但却是紧密相连、互相支持的。海外并购的全球战略计划特别是其技术跳跃为均胜赢得了辽源政府的青睐,而借壳上市则为海外并购的成功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陆莹 《宁波通讯》2015,(2):54-56
均胜电子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中国宁波国家高新区,是为全球一流的汽车企业提供高端产品与服务的全球现代化上市公司。收购德国汽车零部件优秀企业Quin集团是均胜电子2014年第二起较大规模的海外并购。自2009年确立并购战略起,"并购"成为均胜电子产业升级的关键词,企业在规模和技术上得到很大提升。结合创新研发、储备人才,尤其是海  相似文献   

3.
彭文 《上海国资》2008,(4):46-48
近年来,国内企业集团战略并购热潮空前高涨,大型企业集团是战略并购的核心和主体。经过多年发展,国内某些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并有能力通过战略并购来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而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在沟通和人员安排上较海外并购更易协调。同时,政府在一些特定行业,如采矿业,钢铁业出台了限制小矿山、小钢铁厂发展等政策,这些都引导了企业以并购重组来扩大规模。  相似文献   

4.
郭志明 《宁波通讯》2011,(24):31-32
2011年中德技术与经济论坛,在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见证下,宁波均胜投资集团(以下简称均胜)出资10多亿元人民币,并购德国著名汽车电子公司普瑞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普瑞)签署了并购交割合同。至此,中国企业在德国最大并购案,同时也是宁波企业最大海外并购案产生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发展迅速,但其中机遇与风险共存。本文选取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案例,对此宗海外并购的财务效益进行了多角度分析,认为仅从此次并购活动看,其直接效益并不明显,但如果将此次并购活动纳入吉利的海内外整体发展战略来看,其长远效益和潜在效益值得深度关注。同时也对吉利并购沃尔沃案对我国的海外并购活动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进行海外并购是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的捷径,通过剖析大连远东集团、大连橡塑公司、天津海鸥手表集团海外并购的成功经验与做法,识别出三家企业海外并购的关键成功因素,并进行成功异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天津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海外并购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2014,(38):33-33
中粮集团10月28日宣布,其参与主导的两项并购交易已通过全球并购审查,并顺利完成交割。这两项并购交易分别是:收购荷兰农产品及大芽摘品贸易集团尼德拉51%的股权和收购香港来宝集团旗下的来宝农业有限公司51%的股份。记者28日从中粮海外并购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中粮联手厚朴投资、世界银行成员机构国际金融公司、淡马锡、渣打私募股权投资等财务投资人进行联合投资。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贸》2012,(9):9-9
《日本经济新闻》日前报道,据日本知名的企业并购咨询公司Recof统计,2011年日本企业海外并购总额达73264亿日元,同比增长将近1倍;海外并购件数达474件,同比增长23%,海外并购的金额和件数均创历史新高。雷曼冲击后,日本企业的手头资金日渐充盈,加上史无前例的日元升值降低了并购成本,日本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产业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国内上市公司并购海外公司案例数量逐年增多。本文首先介绍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系列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家电产业、装备工业、能源产业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出发,以产业视角分析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最后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观点: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使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提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时机及产业发展程度不同,海外收购模式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欧美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获得难得的机遇。并购过程中必然要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财务风险因其特殊性不容忽视。企业并购一般可以分为筹备、执行和整合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筹备阶段对财务风险规避的成效如何,往往直接影响并购的成败。基于中国平安收购欧洲富通集团失败案例的分析,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的筹备阶段面临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等多种财务风险,企业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集体经济》2005,(3):16-16
据报道.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了一连串“大手笔”并购行动,让国内不少媒体欢呼不已。关于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并购时代”、“掀起海外并购高潮”等字眼,频频见诸报端。然而专家指出.中国企业仅初步具备了实施海外并购的部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林播 《环球财经》2008,(5):85-85
作为中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企业,中钢集团通过海外并购获得稳定的铁矿石货源供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4月14日,荷兰怡信集团(Equity Trust)与重庆市外经贸委、重庆市经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等部门共同举办“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策略”主题研讨会,向重庆等地的企业介绍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的主要地区、行业和类别以及在海外上市、并购的策略等。  相似文献   

14.
陈阳 《宁波经济》2014,(4):52-53
成立于2004年的均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均胜电子”,股票代码600699)前身是一家以汽车功能件为主业的零部件企业。2011年公司收购了德国普瑞公司,普瑞定位于高端汽车电子市场,目前配套宝马、奥迪等众多高端豪华品牌。同年5月,均胜集团又完成了对辽源得亨的重组方案,借壳上市。2012年,均胜集团通过增发方式将德国普瑞注入均胜电子。  相似文献   

15.
王敏 《中国经贸》2012,(6):18-19
截止2011年11月,中国并购市场再创新高,1—11月中国企业实现海外并购106起。战略性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最有效进入海外市场的手段.面对如火如荼的海外并购,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曾轰动一时的TCL的海外并购。2003年和2004年,中国的TOL公司分别并购了德国施奈德公司、法国汤姆逊公司、阿尔卡特公司。虽然并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从中得到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重庆市四联集团与全球五百强企业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签约,出资收购霍尼韦尔在加拿大的蓝宝石工厂资产。开重庆企业海外收购高新技术企业的先河,为重庆企业海外并购提供经验和样本。2010年,重钢、机电、力帆等企业纷纷扬帆出海,到海外市场"冲浪"。  相似文献   

17.
最近,随着金融危机触底,中国企业到海外收购的热潮又悄然升级。汤森路透集团的数据显示,2009年一季度全球跨境并购规模同比下降36%,并购收益下降了60%,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今年海外收购总额同比增加40%.涉及金额达到218亿美元,仅次于德国,居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重庆市四联集团与全球五百强企业美国霍尼韦尔公司签约,出资收购霍尼韦尔在加拿大的蓝宝石工厂资产。开重庆企业海外收购高新技术企业的先河,为重庆企业海外并购提供经验和样本。2010年,重钢、机电、力帆等企业纷纷扬帆出海,到海外市场"冲浪"。  相似文献   

19.
王丹青 《上海国资》2013,(10):68-69
纵观本次并购项目,可以说双方各自的价值均已发挥到最大,实现了全面共赢 借助中国市场的力量,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拥有了极好的前提条件,但其并购之路仍然崎岖而荆棘丛生,真正实现期望价值的屈指可数。这里,笔者试图通过一个相对成功的并购案例剖析,为力图走出国门、逐鹿海外的中资企业提供帮助和索引。  相似文献   

20.
《浙江经济》2011,(18):11-11
浙商海外并购持续升温 海宁蒙努集团收购美国杰妮芙股份有限公司日前正式获省发改委核准批复,类似并购已成为今年以来浙商境外投资的主要路径之一。继去年创下历史新高后,今年前8个月浙江共审批、核准25个境外并购项目,并购总额达10.45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境外投资总额的四成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