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希伟 《浙江经济》2005,(24):22-23
2006年,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坚持“双稳健”的基本政策取向,继续控制投资增长,挖掘消费增长潜力,为经济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增长创造新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加强“双政策”协同配合,在坚持宏观调控基本方向不变的基础上,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以改革化解风险,为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当前我国经济还存在一定的下行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  相似文献   

3.
《山东建设》2005,(7):30-31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刘国光认为,中央确定的“双稳健”政策,就是经济学角度的中性经济政策,在宏观调控上,有保有压、有松有紧、松紧适度。他说,中性的经济政策还有两个意义,一个是“双防”,既防通涨亦防通缩。二是这一政策和中长期的结构调整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刘勇  李仙 《调查研究报告》2006,(172):3-25,F0004
2005年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依然保持了近年来“东部和西部快、中部和东北慢”的格局;地区经济总量继续呈东部和中部比重提高,东北和西部比重下降态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是“东部和东北高、中部和西部低”格局。在人口与经济双调节机制作用下,我国东西部绝对差继续减速扩大,相对差继续缩小;城乡间绝对差和相对差继续扩大。2006年我国区域经济还将继续保持全面增长的照好态势。  相似文献   

5.
樊彩耀 《开放潮》2001,(4):30-32
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但由于近来美国经济急速下滑,可能影响我国今年外贸出口增长大幅回落。因此,当前要继续采取各种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努力缓解外部压力,夯实内需增长基础,为“十五”经济发展开好头,起好步。  相似文献   

6.
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共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重申了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这两个“必须毫不动摇”,不仅确立了中国继续大力发展国有经济的决心,而且也明确体现出中国继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延续和加强。一、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民营经济的政策在不断发展和加强。1988年…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起始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经过将近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近几年来,在新时期党的“三农”工作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各级政府通过完善支农政策体系,构筑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逐步建立起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但是,“三农”问题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继续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认真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成都经济发展》2006,(2):37-43
今年以来,在国家继续实行财政、金融双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全省积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背景下,我市以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推进各项工作,1-4月,全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9.
《北方经济》2006,(4):14
“十五”期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在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大亮点。但是,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仍面临一些突出制约因素,例如市场准入限制、融资难问题、贸易摩擦升级、政府公共服务不到位等。为此,当前我们应该抓好“非公经济36条”的贯彻落实工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以继续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市推进“两区”开发、“三大丁程”建设关键的一年。全市上下坚持“开放引进、开发拉长、多元大、科学发展”的经济结构调整思路,积极推进“三大工程”建设,继续引深“双百双千”项目建设和环保攻坚两大战役,全市经济总体上保持着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国家宏观调控紧缩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调查研究报告》2006,(93):1-16
2006年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各项经济指标变动基本在正常范围内。主要行业市场运行相对平稳;价格温和上涨。总体来看,尚未出现通胀和通缩的典型特征。但是,经济运行中显现出一些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是继续实施“双稳健”政策,防止因投资信贷过快增长而导致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12.
宏观     
《西部论丛》2006,(1):6-6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大中型困难企业2008年全部退出市场;“双稳健”政策奠定2006年经济走势主基调;重点中央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要尽快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国土资源部:2006年将继续严把土地“闸门”  相似文献   

13.
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的问题,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十一五”时期必须把加快技术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优先地位,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进行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注重技术创新,把自主开发与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相结合,努力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一五”时期,我国技术进步的重点是产业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主要目标是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深化集体企业改革,继续支持和帮助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流 《中国报道》2009,(12):72-75
明年我们稳增长就行了,既防止在经济回升过程中因继续“保增长”的政策力度过大过急,导致投资过快增长,引发通货膨胀;又要防止因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和政策效应减弱,经济出现第二轮下滑。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在世界经济稳中趋缓的背景下,在国内稳中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下,我国经济发展有可能出现高位趋稳、小幅回落的态势。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压力,基于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经济转型有望进入加速期。相应地,从紧的货币政策类型也将由“数量型”为主转型为“价格型”为主,汇率与利率政策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金融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农村经济遭遇了“非典”突发事件和严重自然灾害,影响较为严重,但由于政策环境明显改善、国内农产品市场转暖和国际农产品市场形势有利,全年总体上稳定运行。2004年,中央为统筹城乡发展,将启动和加快推进一系列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加上国内国际农产品市场将会继续有利,2004年农村经济形势将继续朝着可喜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8.
《重庆经济》2005,(2):F002-F002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规划的转折之年,也是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最末一年。从国际国内大环境看,既面临加快发展的机遇,也面临挑战,总体上是机遇大于挑战。世界经济和贸易继续保持增长,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冯霞  凌海金 《改革与战略》2008,24(2):158-16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当前出现了一系列制约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制约因素,如能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等,中国的经济发展必须选择一条节约型发展道路。文章阐述了我国当前发展“节约型”经济的必然性以及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推动“节约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对现阶段经济问题的积极回应,政府已将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调控任务的转变对政策制定提出了更高要求,紧缩政策通常可以同时实现“两个防止”,而“一保一控”则意味着政策制定经常面临“两难冲突”。显然,实现“保增长”和“控物价”两个目标不能依赖单向的经济政策,必须发挥多种政策工具的组合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