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80年代末的购并浪潮预示着机构投资在公司治理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此前其作用主要局限于是否向筹意收购出售其股份,然而自80年代末开始,通过干预撤换业绩不良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制定并改进包括董事会结构与构成、执行董事的激励以及一系列其他事项在内的公司良性运作规范,并积极参与关于公司法改革的讨论等行为,机构股东开始显示其参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机构投资者股权对银行公司治理与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机构投资者对银行进行投资时,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表现.其中,QFII、证券公司、社保和保险基金都能影响银行的公司治理,促进其综合业绩的提高;证券投资基金和企业不能对这两个方面产生显著影响.在选择银行股时,证券投资基金注重银行过去综合业绩的表现,企业、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注重银行过去市场价值的增长,QFII和证券公司同时考虑了这两个方面.实行银行股权全流通,放松时机构投资者的管制,改革证券交易方面的税收制度,培养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有利于发挥机构投资者对银行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是利用恰当的契约来安排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对应关系 ,以确保企业的决策效率 ,使各利益相关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西方国家存在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导向 ,在以资本市场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结构中 ,机构投资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完成了从被动型投资到主动地参与公司治理的转变。研究这一问题 ,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公司治理水平 ,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响 《上海金融》2002,(3):31-33
在传统上英美国家的机构投资者都是被动投资、用脚投票、并不参与公司治理。但是随着机构投资者逐渐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主导力量,公司治理活动也开始对机构投资者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机构投资者的崛起和全球性公司治理运动的展开,已经导致传统上所谓英美的外部模式和德日的内部模式这两种公司治理模式产生了明显趋同态势。虽然各国有不同的公司法律和文化,但机构投资者们把股东价值看得最为重要这一点上量致的,本文试图从机构投资者的目标与激励、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意愿与方式以及对中国与英国机构投资者的比较来分析目前国内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情况与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机构投资者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市场、促进市场改革与发展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以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我国证券市场有望在将来进入不可逆转的机构时代。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机构投资的相对规模仍然偏小,内部结构发展不平衡,参与公司治理的功能发挥不到位。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本文运用静态博弈与动态博弈分析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条件:机构投资者持有公司的股权份额、监督成本及对公司价值的改善状况,并提出规范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政策建议,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证券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上市公司治理也不够规范。近年来,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蓬勃发展给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也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上市公司的规范治理和健康发展。本文以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重仓持有的股票为样本,利用统计分析软件Eviews对机构投资者在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为更好地发挥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战略投资者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群 《新金融》2006,(8):56-59
我国国有银行公司治理的关键性缺陷主要是出资人缺位问题、人事制度及扭曲的激励约束制度问题和风险管理制度缺失问题,战略投资者加入之后对这三方面的缺陷都有改进作用,有利于国有银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但是囿于我国金融基础性制度的缺失和地方政府干预金融的政治体制缺陷,战略投资者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状况.……  相似文献   

9.
试析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治理问题起源于公司法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公司治理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而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的作用越来越大,被认为可以解决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裂而产生的问题.本文介绍了美国的机构投资者的初步崛起.最后说明的是既要认识到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作,也要充分认识到机构投资者它内在的囿有缺陷,引导其正确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2003至2005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和二阶段回归方法,对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上市公司的治理,其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公司治理水平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地抑制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1.
由于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在缺乏必要的公司治理机制时,公司管理层将有可能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行动,而不是从股东利益的角度出发,从而可能侵害投资者的权益。为此,进行有效的公司治理变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美国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现代公司中,股东与管理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因此股东需要一定的控制机制对管理进行监督和约束。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以养老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开始活跃地出现在美国的公司治理中。  相似文献   

13.
杨慧 《时代金融》2013,(17):203-204
合理引导机构投资者发挥股东积极主义作用是当前我国金融市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机理,然后提出激励我国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基金投资看机构投资者的多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颐  刘志远 《上海金融》2005,(12):40-42
中国股市存在机构投资者与股市行情之间的“二律背反”:证券投资基金规模迅速壮大,但股票指数却逐渐滑落。这是由于我国机构投资的布局不合理,基金一方独大,市场中缺乏足以与其博弈的机构力量。超常规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成为监管层的明确意图,但如果不打破现有机构格局,并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关键性缺陷主要是出资人缺位问题、人事制度及扭曲的激励约束制度问题和风险管理制度缺失问题,战略投资者加入之后对这三方面的缺陷都有改进作用,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但是囿于我国金融基础性制  相似文献   

16.
机构投资者近年来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蓬勃发展,成为一个活跃的市场主体,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并引导其积极介入公司治理,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效率的一个有效又现实可行的途径。本文在对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进行简单回顾的基础上,对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机构投资者、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实证研究了2001—2004年间中国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针对我国特殊的股权结构制度背景下,现金股利政策的两种理论观点——“自由现金流假说“和“利益输送假说“以及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呈现的“恶意派现“现象,实证检验了我国机构投资者是否能够发挥治理、监督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在2001—2004年间,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的每股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显著地高于非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发放现金股利公司的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显著地高于不发放现金股利公司,公司现金股利发放水平成为投资者构建投资组合的重要标准;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不会对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产生影响,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近年来出现的“恶意派现“现象,机构投资者发挥了其监督治理职能,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发生“恶意派现“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18.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是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作用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具有积极意义。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参与公司治理方面已取得一定实效,但仍存在总体积极性不高、制度不规范、披露不充分、手段有限、质量较低等问题,激励及引导规则的不足是导致实践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必要参考境外做法,引进具有软法性质的行为指引制度,构建具有约束力的促进型法制。相应规则的设计应以促进机构投资者有效行使股东权利为核心,着重加强对机构投资者的激励与引导,培育机构投资者自愿、自主和自觉参与公司治理的能力,推动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9.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而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几乎没有效应。因此,我国应大力培育并规范机构投资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浅析美国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机构投资促进了美国的公司治理的良性发展。在此过程中,美国的公司制度在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基础上,也逐渐实现了从经理人掌权、不受监督制约的“经理资本主义”向由投资人控制、监督经理层的“股东资本主义”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