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贸易中心是商品流通领域横向经济联系的纽带,是产销直接见面的桥梁。赵紫阳总理肯定的贸易中心这种新的组织形式,近三年来的实践表明,是有利于搞活流通,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它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全国来看,各地贸易中心的建立,虽然存在着各种差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不同,内部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但从总体来看,发展是健康的,促进了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的流通体制的形成。本文就贸易中心方面急待解决的几个认识问题谈一点浅见。一、贸易中心的概念。贸易中心从广义上说,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以商品的自然流向为依据,以商品流通的主要部份——批发为主体,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大批量商品的集散地。一般设在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生产集中,交通方便的大、中城市。从狭义来说,贸易中心是在中心城市中为大批量商品集散服务的。为批发商业服务的一个组织机构或者企业。所以,我认为贸易中心主要应该是服务型的,当然也可以有部份商品的自营批发业务,但不应该是贸易中心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建立生产资料贸易中心(或市场,下同),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改革物资体制、搞活生产资料流通的一项重大措施。本文结合上海几年来兴办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和近期建立各类生产资料贸易中心的实践,对如何办好生产资料贸易中心作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批发商业是流通过程的起点,是连接生产和零售的重要环节,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商品交换的枢纽。工业品(主要指日用工业品)批发商业,是从轻纺等工业企业购得商品,又向各个流通环节输送商品的主要口子,是消费信息汇总和反馈的中心,它吞吐商品的能力越强,沟通信息越灵,对安排城乡市场、促进引导生产的作用越大,它的活力也就越能发挥。  相似文献   

4.
从发达国家看零售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发达国家看零售业发展趋势黄海(国内贸易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流通是指商品从生产者手中到最终需要者手中的过程。流通的功能在于有效地弥补生产和消费在主体、空间和时间上存在着的差异。由于商品是为交换即他人的消费而生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一般不是同一主体;由于生...  相似文献   

5.
构建商品自由流通的国内统一市场能够增进消费者福祉。在地区间市场开放的条件下,对于有大量商品销往外地的地区而言,其中相应产业应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且该商品在当地的消费市场应更为发达;而当一个地区特定产业的生产规模较小时,外地商品流入将对当地的居民消费产生支撑作用。进一步地,以中间品流通为基础的国内价值链分工能够提升产品竞争力,表现为大量商品外销的地区中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流通行业活动的中间投入需求较大。以全国31个省2007、2012年投入产出表及经济运行数据为基础构建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印证了上述地区间商品贸易与居民消费水平间的关系机制。由此可以说明,促进地区间最终商品和中间品市场整合对于提升居民消费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心-外围模型,通过流通成本和流通供给能力这两个核心概念,运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探讨流通成本变动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作用机制,依据2004-2013年中国工业经济的相关数据剖析流通成本的构成并计算各地区的显性流通成本和隐性流通成本。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区的流通成本差异显著,隐性流通成本对制造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十分显著,流通成本与制造业集聚之间呈负相关,中国各地区流通成本差异是影响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流通成本变动与制造业空间集聚的作用机制,本文试图提供一个研究区域范围内工业集聚、市场潜力与地区收入差距的分析参照。  相似文献   

7.
<正> 百货业是指根据不同商品部类设销售区,开展各自的进货、管理、运营的零售业态。 百货店业态的特点:一般设在城市繁华区、交通要道。商圈范围大,是一个城市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  相似文献   

8.
王睿 《江苏商论》2013,(4):3-11
流通产业因其自身的特性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较强,但由于从业人员规模、产值增长速度、产业内部产值和就业构成比例的偏差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东部及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对于就业吸纳能力有所不同。本文在简要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吸纳力关联机理的基础上,以东部和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产值、就业和企业法人数为主要考察变量,对流通产业就业吸纳力做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发达地区的流通产业产值和就业对总体就业吸纳能力的影响强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限额以上企业法人数对总体就业吸纳呈现负向影响,且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本文的主旨是希望通过具体的计量检验与分析,为今后学术界对于流通产业就业吸纳力的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城市金融辐射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珠三角区域内的九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企业选址理论并结合金融中心发展实践,构建金融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九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了排名。在此基础上,利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测算出珠三角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并以此来量化金融辐射力,为增强中心城市金融集聚力、扩大金融辐射范围以及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流通现代化及流通业竞争力研究(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流通现代化是指伴随着工业化社会和信息化社会在商品流通领域产生的变革、创新过程。流通现代化的特征可以概括为:经营连锁化;物流配送化;交易电子化;管理网络化;流通效率化;服务人性化。流通业竞争力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流通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在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市场中所表现出来的财富积累能力和成本、效率状况。两者目标一致,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欧班列开通对商贸流通产业集聚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使用跨期DID模型来检验中欧班列开通对商贸流通产业集聚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满足平行趋势条件下,中欧班列开通能够显著促进商贸流通产业集聚,这在安慰剂检验、PSM-DID估计和排除选择偏误问题等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中欧班列开通对东部、更大人口规模、商业魅力型、非资源型和交通便利型的城市商贸流通集聚效应明显更强,对批发与零售业集聚的影响最大;中欧班列开通对商贸流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轴辐效应,辐射范围在150公里以内。机制分析表明,中欧班列开通通过激发国内市场潜能、提高市场可达性水平和强化国际市场引力来促进城市商贸流通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12.
一、流通产业的范围界定及其战略地位(一)流通产业的范围界定国家经贸委《"十五"商品流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认为:"商品流通业指商品批发业、零售业和饮食服务业"。商务部发布的《流通业改革发展纲要》指出:本纲要涉及的流通业,主要指批发业、零售业、物流业、餐饮业及居民服务业。广东省委、省政府重视发展流通业,多次发文章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量分析流通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与间接贡献,得出三个主要结论:流通服务业作为一个产业规模较小,传统方法的分析低估了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外溢作用;流通服务业对宏观经济的贡献力、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对上游产业的控制力以及对消费的服务力,使其在宏观经济中稳居基础产业地位;由于流通体制的制约和传导机制的阻塞,流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流通产业影响力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萍 《商业时代》2007,22(17):15-17
本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量分析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与间接贡献,得出三个主要结论:流通产业作为一个产业规模较小,传统方法的分析低估了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外溢作用;流通产业对宏观经济的贡献力、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对上游产业的控制力以及对消费的服务力,使其在宏观经济中稳居基础产业地位;由于流通体制的制约和传导机制的阻塞,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流通的实现,指通过流通使商品的价值得到补偿,使用价值得到替换,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过程。从本质上看,流通实现问题基本上是一个平衡问题。在商品生产条件下,由于生产与消  相似文献   

16.
《商业时代》2004,(5):4-4
大连商业下一步的发展,就是要按照“大大连”发展战略的要求,进一步发展大商业、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全面推进商业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首先,跟进“大大连”发展步伐,做大做强“大大连”商业。进一步完善商贸物流配送功能,突破内需型商业的限制。烟(台)一大(连)火车轮渡将改变大连“货到地头死”的状况,要使大连由交通枢纽变成贸易中心,沟通南北商品贸易。大连的大市场建设虽然数量规模有一定发展,但在东北地区、在全国有影响、辐射力强的市场  相似文献   

17.
《糖烟酒周刊》2005,(16):39-39
郑州是中原市场的物流、贸易中心,也是人均消费大市,当地的副食品消费旺盛、流通走量很大。由于市场不存在特别的喜好、排斥,兼容性较强,不管是大品牌、小品牌在此都能找到容身之地。  相似文献   

18.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也是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的有力保障;不仅要求畅通商品要素流动,还要引导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推动地区产业分工深化。考虑到市场分割可能出现在经济活动各环节,有必要从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环节构建统一大市场建设综合评价指数,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展开展量化评估。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综合指数提升27.3%,取得积极进展。分环节看,商品消费环节指数提升一倍,已位于较高水平;但产业分工优化指数仅小幅提升,商贸流通和要素分配指数甚至小幅下滑。建议以破除准入壁垒、畅通要素流动、推进互联互通等为重点,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推动地区产业分工深化,促进商品和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平等交换,加快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9.
流通产业集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内容,必须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融入流通产业集聚全过程当中.本文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探究我国流通产业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化影响.结果显示:国家层面上,流通产业集聚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体而言,东部地区流通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水平、外商投资水平以...  相似文献   

20.
《财贸研究》1998,9(4):9-12
<正> 流通(从总体上看的交换),是社会再生产总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流通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趋势,以及改革以来的实践经验,研究流通过程的特点及其表现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加以阐述。 一、流通主体的新特点 流通主体是指参与商品流通活动的当事人,在流通过程中具有充当商品的监护人和商品运动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