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和平 《企业导报》2002,(11):20-22
<正> 员工跳槽前会有哪些"征兆"?俞先生(某人才信息服务中心主管):工程技术人员等人才的跳槽,无疑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为此,现在有不少企业为了防止本企业员工尤其是重量级人才的流失,都相继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除了给各类人才增加薪水及提高待遇外,在引进人才签订劳动合同时就对本企业人员流动作了一些具  相似文献   

2.
跳槽是近几年来企业出现的热点现象。在劳动力市场日趋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人才这种稀缺资源具有自发配置的功能,所以人才的流动会更加频繁。正常的人才流动会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保持活力和创造力。然而过于频繁的人员流动便会给企业造成人才匮乏、人员成本上升的困境,而且容易滋生不稳定因素。本文透过跳槽现象分析雇员流动的动因、流动成本,从而制定出相应的策略留住企业内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3.
姜博 《人力资源》2007,(11X):26-30
人才若不为我所用,就很可能被竞争对手所用,越是核心的人才,就越是如此。近年来,许多知名企业高管人员离职,甚至集体跳槽,引起企业、甚至行业震荡的消息时常见诸媒体。因此,人力资源部门不得不经常面对员工的离职问题。在倡导和谐劳动关系的大背景下,企业开始采取措施管理离职员工,维系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创新型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企业员工纷纷跳槽,正常的工作无法开展;一些企业高薪难觅高级技工,致使一些新的仪器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这一现象给企业领导者敲响了警钟,给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正> 人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如果一个企业人员不断流动,或者即使留下来的人员向心力差的话,都会给企业发展带来阻碍。因此,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不让人才"朝三暮四",企业才会快速前进。奖励和分红没必要留到年底记得在一次娱乐活动中,偶遇一位老朋友,问她目前的工作情况,她直是摇头,连说近期要跳槽,原因是她的公司待遇低,主要收入就寄托在奖励和分红上,  相似文献   

6.
<正> 一、民营企业急需留住人才 近年来,日益频繁的人才跳槽现象令用人单位深感忧虑,这种现象尤以民营企业为甚。不乏这样的情况:企业发展了,人才却离开了。另外,跳槽往往是一个小组、一群工程技术人员、甚至是公司的主要经理人员集体出走,这种情况造成的影响极大。整批人马一旦离  相似文献   

7.
《科技与企业》2011,(1):41-42
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员工队伍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员工跳槽现象较为普遍,这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是明显的:一是使企业增加了重新招聘、培训人员的费用;二是劳动生产率很难保持稳定状态;三是很难保持稳定增长的客户满意度,更有甚者,频繁的员工跳槽极易导致客户流失。  相似文献   

8.
《企业研究》2003,(10X):74-75
主持人:谁动了洋人的奶酪?谁敢动洋人的奶酪?随着中国的”入世”,社会上相继出现人才大批回归本土企业的集体“返流”的现象。这样的跳槽现象是否表现得有些“疯狂”?到底是“疯”还是中国社会发展给企业运营带来的必然趋势?外资企业该怎样留住你的人,国有企业又该怎样在这场“拉锯战”中获胜?集体跳槽背后的人才大战,引来话题芸芸。  相似文献   

9.
施振荣的养人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兆谦 《中外管理》2006,(10):52-53
养人不如招人? 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充盈于市,艰难求职:然而在另一方面,企业总在抱怨:人才难得、难用、也难留。这种矛盾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有个因素特别重要:即企业倾向于对人才最好能招之即用,而不愿意养人。然而,外部招聘的人(尤其是中高级经理人)往往职业性、游击性很强,缺乏对企业的长期承诺,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就会跳槽。另外,过多外部招聘减少了内部员工的晋升、锻炼机会,原有员工的忠诚度也随之降低,跳槽也会增加。这都迫使企业陷入”招人一跳槽一再招人”的恶性循环。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人才生态系统恶化,企业文化也难以塑造和持续。  相似文献   

10.
时清扬 《人力资源》2006,(24):53-56
曾几何时,父辈们那种与企业从一而终的雇佣关系已经一去不复返,随之而来的经济飞速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间的人才抢夺战旷日持久,跳槽故事不断地在各个企业上演。从事人力资源工作数年,面对形形色色的员工跳槽,笔者常常会在面试候选人时追问其离职原因,更会在员工离职面谈时了解跳槽背后企业存在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享一些真实的跳槽案例,探悉员工跳槽的深层次原因,帮助企业管理者有的放矢地应对和管理员工跳槽问题。  相似文献   

11.
纳俊杰 《现代企业》2023,(11):54-56
<正>员工培训是国有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应用的关键,也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开始立足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活动,使企业的人才不管是在专业素质还是专业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但是国有企业在人才培训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培训缺乏系统性等,因此本文就培训有效性下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可以给国有企业的管理层人员提出一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后,人才的流动就已开始,并且逐渐的发展到同行之间员工的频繁跳槽。因跳槽带走技术、信息或者其他商业机密而给企业造成了损失的案例频频发生。为了保护企业的利益,早在1996年我国的相关法规就做了规定,以限制员工利用掌握的核心资源到竞争对手单位兼职、任职,或者提供咨询服务,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竞业限制"。但由  相似文献   

13.
员工“跳槽”作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日益受到各界的重视。员工是否“跳槽”取决于其对所服务企业的忠诚度,而忠诚度又来自于其对所服务企业的满意度。本文通过构建模型,对具体员工“跳槽”之动机因素进行了图形透析,从微观角度给企业如何留住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澎 《河北企业》2011,(9):74-74
<正>关于企业人才"跳槽"的问题,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人才"跳槽"现象倒是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平常了。近年来,我国企业人才的跳槽率逐年递增,在IT界,人才的年平均跳槽率甚至高达50%,令人惊叹。一、为什么"跳槽"1.不满意薪酬。为追逐更高薪酬是人才"跳槽"最常见  相似文献   

15.
花大价钱引进的人才“跳槽”了,悉心培养出来的骨干辞职了,委以重任的心腹“叛逃”了,还带走了骨干团队、大批客户资源甚至商业机密……诸如此类因核心员工的“不忠”而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引发企业经营震荡的事情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花大价钱引进的人才“跳槽”了,悉心培养出来的骨干辞职了,委以重任的心腹“叛逃”了,还带走了骨干团队、大批客户资源甚至商业机密……诸如此类因核心员工的“不忠”而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引发企业经营震荡的事情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正>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竞争的焦点也已从产品竞争转移到人才的竞争上来了。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技术人才还是中高级管理人才的跳槽无疑会给企业带来  相似文献   

18.
云帆 《企业与市场》2002,(10):68-68
《劳动法》中规定,劳动跳槽前30天应告之企业,但现在仍存在着员工想走就走,以致给企业经营造成被动的现象。新出台的《劳动合同》中规定:“劳动违反提前30日或约定的提前通知期要求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可以不予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也就是说单位可以不给违反规定的个人转档案,不给转走保险关系,不给新单位出具证明等,这就对随意跳槽行为带来了约束。  相似文献   

19.
企业员工的“跳槽”与“反跳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这种竞争不仅表现在产品市场上,也表现在如何吸引、使用和培训人才上,因为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增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生存。近年来,企业员工跳槽率呈上升势态,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剖析了当前企业员工跳槽的原因和员工跳槽对企业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对策。企业员工跳槽的原因探析一名理性的员工对于跳槽问题会持谨慎态度,一般情况下,单一因素是不足以促使员工采取跳槽的行动的,导致员工跳槽的原因通常是多方面的。企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武大郎开店”现象,令人深恶痛绝。“武大郎”们害怕下级的才干超过自己进而夺了自己的“饭碗”,往往极力压制人才。如今在一些企业里这种现象仍是屡见不鲜,这于人才的成长不利,更与企业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如何治理这一“怪胎”,知名企业红桃 K的做法颇有意思,可给我们一些启迪-- ●内部“跳槽”自由 /红桃 K总部经常张贴各部门的招聘广告,每月都有企业内部人才招聘活动。员工们若对自己的上司或岗位感到不满意,可以自由地前去应聘,根本不需要自己的上司同意。他们的上司无权阻止也没有办法去阻止。   内部招聘由总裁直接领导下的人力资源委员会进行,为所有应聘者保密。员工只需私下填好招聘登记表,写清应聘岗位、职务并陈述自己的才干,用信封密封起来亲自 (或委托专门的督办人员 )送交招聘小组,即可进入初试和复试,程序相当简单。复试时,员工可以放心大胆地畅谈“跳槽”的理由,包括自己在本部门是否受到压制等等。一旦被聘上,即可跳到新的部门或新的岗位。即使未被聘上,也无关紧要,一来因为保密,别人都不知道,不存在面子过不去的尴尬;二来你还可以再选择其它岗位继续秘密应聘,直到彻底摆脱在“武大郎”手下工作的烦恼。通过这种方式,公司可以及时发现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