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用违约互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指信用违约互换的购买者(以下简称买方)向信用违约互换的出售者(以下简称卖方)转移第三方信用违约风险的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买方定期向卖方支付一定费用,而一旦出现第三方信用违约(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买方有权利将债券以面值出售给卖方,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由于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定义简单、容易实现标准化,交易简洁,自199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国外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规模相当庞大,而且流动性强.  相似文献   

2.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目前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在应用中愈发显得力不从心.本文主要分析了一种新型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信用违约互换,它可以在继续保持与客户关系的前提下,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剥离出来,以一定的代价转移给其他投资者,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3.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目前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和工具在应用中愈发显得力不从心。本文主要分析了一种新型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信用违约互换,它可以在继续保持与客户关系的前提下,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剥离出来,以一定的代价转移给其他投资者,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4.
信用违约互换与债券市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信用衍生品,信用违约互换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信用违约互换可以转移信用风险,从而降低信用债券发行难度,增加债市投资者的可选择空间和投资收益。在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银行担保退出的背景下,应当推出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债券市场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都将是重要的市场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5.
张波 《中国保险》2008,(11):31-35
由AIG事件谈起 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以下简称AIG)被美国政府接管,从而避免了迫在眉睫的破产危机.这一事件标志着次贷危机进一步蔓延,作为次贷市场外层环节的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以下简称CDS)开始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和忧虑.CDS本是金融机构的信用避险工具,反倒酿成严重的市场稳定性风险,其中的过度投机和监管空白问题尤其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6.
该文首先分析了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如何为投资者提供固定收益投资的违约保护;其次分析了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资产如何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机会;最后文章认为2008年随着操作流程的简化,企业债券将在国内债券市场上占据较大的份额,而引入信用违约互换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债券市场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动荡的机理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阐述信用违约互换运作机理、功能和风险,分析了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动荡的原因;指出信用违约互换与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广泛挂购、合成以及投机与监管空白是造成市场动荡的重要原因;最后,在展望未来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发展动向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发展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信用违约互换在我国发展和推广的可行性,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目前状况,分析了开展信用违约互换面临的现实障碍,最后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信用违约互换(CDS)在国内已经推出,但是与之配套的监管机制尚未建立。作为一种复杂的衍生品,CDS具有权益性、收益性、风险性和流通性等"证券"特征;CDS坚持合同自由原则,却打破合同相对性原理;具有保险的功能,却不受"保险利益"原则的约束。为防止CDS偏离风险缓释的轨道,应加快制定《场外衍生品法》,确立CDS监管的法律依据;限制参照主体和参照资产的范围,防止政策套利;严控后续转让与交易,削弱流动性;稳步放开市场,防止风险集中;实施中央清算,加强资信评级机构监管;完善信息披露报告制度,提高CDS透明度,加强投资者保护,引导CDS回归缓释信用风险的初衷。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信用违约频发,且从民营企业不断蔓延到地方国企和央企。14年,"11超日债"因未能如期偿付利息成为我国首例违约的债券。2015年4月,中科云网违约,未能支付"ST湘鄂债"利息及回售款项。2016年以来,违约事件更是加速发生。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有29只债券发生实质性违约,其中有12起公募债违约事件。随着违约事件的不断增多,刚性兑付被打破,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变得更加谨慎,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的有效管控显得更为迫切,这些都为信用违约互换(CDS)等信用衍生品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美国信用违约互换带给市场的动荡及可资借鉴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新型金融产品,信用违约互换试图为投资者提供固定收益投资的违约保护,但是在市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该产品却使得信用风险更广泛地分散在固定收益市场中,从而构成了信用风险向体系性风险转化的潜在基础。除产品设计与市场营销策略等技术因素外,信用违约互换市场能否有效扩展实际上是有赖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卖出方是否具有实际最终偿付能力;二是市场对于产品核心风险的评估与产品定价机制是否具有客观而统一的标准;三是买方机构的营利来源及大规模购买产品的意愿。信用违约互换技术上的设计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衍生产品的操作风险,但从根本上讲并未有效化解交易相关的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在2007年9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中,信用违约互换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风险散播到更大范围的市场层面,引起了体系性风险的扩大。该文的案例分析,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次贷危机所凸显出的风险控制对于金融业务与产品创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信用违约互换的变异分析及其风险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违约互换(CDS)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在经历十多年的发展之后,从一种避险型保险产品转变为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并在本轮金融危机中造成了重大损失。本文从分析它性质与功能变异角度来提出相关风险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信用违约互换的引入对于公司股票流动性的影响。一方面,在信用违约互换引入之后,债权人的违约风险得到转移,故对于债务公司运营以及对于债务管理的监管力度有所降低,增加债务的违约风险;另一方面,人们会对于信用违约互换的引入作为违约风险较高的一个信号。实证结果显示,引进信用违约互换会对公司股票的流动性产生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葛欢  张留禄 《征信》2016,(11):51-54
信用违约互换作为一种信用衍生产品通过转移信用风险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了深刻变化,其定价问题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对违约强度的建模给出两种违约模型——结构性模型、简约模型,结合信用评级制度发现了一个公司的违约强度与其所处的评级之间的关系,使用马尔科夫链建模该公司的信用等级转移状况证明其违约强度为马氏调节过程。该模型增加了模型参数,得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信用违约互换定价公式,并对金融危机下信用违约互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全球金融市场的重大事件均与交易信用违约互换(CreditDefaultSwap,简称CDS)有关,无论是2007年,赌次债崩溃获利数十亿美元的保尔森冲对基金,还是后来做交易亏损50亿欧元的法国兴业银行,还是最近亏损20亿美元的摩根大通,无一不是因为交易CDS而成为舆论焦点。这一事实也表明CDS的重要性及流行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王培泽 《新金融》2008,(10):49-51
本文在综述信用违约互换(CDS)及其市场发展的基础之上,分析了近期美国金融市场危机对信用违约互换市场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指出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在防范信用风险有效性及金融工具设计、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近期CDS市场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控制信贷资产风险,稳健经营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乃嘉 《征信》2020,38(2):45-48
从总量的角度来看,信用债违约主体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违约主体的行业、地区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各主体的违约特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受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民企再融资收紧、股票质押爆仓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明显。结合微观企业违约的最新特点,在信用风险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企业是否发生了投资激进、短债长投、公司治理风险、财务舞弊等问题。建议正本清源,加强对财务造假的惩治力度,强化企业信息披露,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民营企业信用缓释工具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截至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在信用衍生品方面仍停留于初级探索阶段。本文基于中国股市、债市数据,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对其CDS产品进行理论定价。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研究关于CDS定价的实证研究空白。定价中采用三种方法对违约率进行计算,并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进行一定改进,以利率期限结构代替利率常数对现金流进行贴现率,提高了计算精度。之后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对信用衍生品的引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内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我国信用类的金融衍生品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是由此造成的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在所难免。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国内银行关于信用类的衍生品的风险信息的披露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借鉴了美国银行的实例。着重对于违约互换的信用风险管理政策进行披露,以此来探讨和完善国内的银行信用违约互换的信用风险管理政策方面披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冯谦  杨朝军 《上海金融》2006,(9):23-25,22
我国金融结构中一个突出的弊端是信用过分集中于银行并且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资金向银行集中的现实,因此通过信用衍生产品使银行的风险向非银行金融机构转移无疑是解决我国社会信用过于集中的有效方法。但我国现阶段推出的CDO信用衍生产品因定价复杂且具融资特性,并不适合在当前推广使用。比较而言,信用违约互换(CDS)不仅具有非融资性、结构简单等特点而且是构造“合成CDO”等其他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工具,因此,应首先开发信用违约互换以促进我国信用衍生产品市场的建立,推动我国金融结构良性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