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桂兰 《环境经济》2004,(11):35-39
《中国21世纪议程》要求用环境税收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将生态环境税作为一种政策选择,可以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消除外部不经济性,达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问题由来已久,从人类关于自然资源利用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到当代对全球环境状况变化的分析与反思,都不断地提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大会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1994年3月,我国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  相似文献   

3.
《生态经济》于1985年问世,至今已15周年了。我们怀着万分兴奋的心情,热烈地祝贺它。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经济社会在飞速前进,生态经济学科在深入人心、发展壮大,并在不断地作出新的贡献。21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进入生态经济、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时代,是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巨大变革时期;21世纪,又是生态经济的世纪,生态产业必须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在中国,生态经济学这门新兴边缘学科的建立,只有很短的历史,这门学科十分年轻,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它潜育着巨大的生命力,并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正显示出威力。1 生态经…  相似文献   

4.
生态本位理论是世界文明发展进入生态时代的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发展观和实现观。把21世纪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放在以生态为本位的框架内,在理论上旨在使可持续发展学说成为以生态为本位的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实践上旨在使人类超越只把自身需要与利益作为经济社会实践选择的唯一的、终极的价值尺度的狭隘眼界,追求各种实践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实现世界系统运行过程中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双赢”的发展轨迹和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孝胜 《经济论坛》2004,(19):21-22
当今世界面临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1994年3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2l世纪议程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将实施人口、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后,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而对于占全国陆地面积71.7%、总人口为3.5亿的我国西部来说,在人口素质低下、自然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落后的条件下,探讨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以后,意大利出于它在西方七国集团和欧盟中的地位等考虑,积极制订了《为实施21世纪议程意大利可持续发展全国计划》,(以下称《计划》),而并没有专门制订意大利的21世纪议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萍 《技术经济》2004,23(3):17-18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一种全新的发展观。1992年6月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等件后,我国政府积极响应该倡议,于1994年3月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本分析了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是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吉林省被国家确定为生态建设试点省,这是吉林省的自身需要也是必然选择。农业是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影响和依赖最大的经济部门。农业作为与资源、环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其可持续发展研究更是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领域和根本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质是经济、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中国21世纪议程》指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和下世纪发展的自身需要的必然选择"。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世世代代的追求,只有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造福子孙后代。三湖(松花湖、红石湖、白山湖)是吉林省的重要水资源基地,总库容178.8亿立方米,担负着吉林、长春、松原、哈尔滨等10多个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的共同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发挥人的创造性,防止产生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保持与之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可持续发展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丽红 《现代财经》2003,23(11):49-52
1994年,我国政府通过的《中国21世纪议程》,确立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的战略目标,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立法体系的要求。目前,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立法与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需要相比,是滞后的,软化的,甚至是空白的。因此,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立法的相关问题亟待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先后制定了21世纪议程,中国是全球第一个制定《21世纪议程》的国家。1999年,国务院要求全国认真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全国不少省市已相继制定了实施方案,内蒙古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地区,地理位置独特,资源丰富,环境脆弱,气候复杂,因此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和独立的研究内涵。由内蒙古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内蒙古财经学院教授马林主编的《内蒙古可持续发展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项目)的问世,为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增添了一项具有开拓…  相似文献   

13.
张宇  齐欢 《经济论坛》2005,(18):9-11
自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1962年发表《寂静的春天》,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以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在世界各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1992年始,我国相继发布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等重要文件。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特别是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按照“五个统筹”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地域广大,人151众多,地区发展水平差距大,地区地理自然条件差距大,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21世纪议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政府为解决面临的一系列全球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川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该文件参照联合国《21世纪议程》的框架与格式写成,内容分以下四个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该文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社会经济不再重蹈发达国家的覆辙,而是要按“低消耗、低污染和适度消费”的模式发展。根据我国的国情,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即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该文件重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即要提高解决全球问题的认…  相似文献   

15.
解决环境污染是21世纪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保护环境成为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我国政府也相应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确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化工行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遵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目标,发展化学工业必须走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道路,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狠抓管理两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正>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到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全过程,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国家战略决策,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大举措。为了进一步加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研究,助力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经济研究》编辑部、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营造一个更可持续的社会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要议题。跨越三个世纪,从"可持续"(sustainability)概念的萌芽到"新生态"(eco+)思维的融合,"生态"的概念逐渐沿着非线性的复杂路径发展。基于联合国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计划"等行动纲领,我国也形成了《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等治理体系框架,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演进和深化,可持续发展模式显示出充足的宏观驱动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8.
晔枫 《经济问题》2002,(12):5-7
21世纪,是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在系统整体意义上协调发展的世纪,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基本国策的世纪。这种强烈的时代特征,使得所有有关技术创新的理论和实践都必须正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间紧密联系与协调发展的现实问题。与此同时,考察任何技术创新活动的基本性质,都必须依据系统整体性原则及系统科学范畴的协同学方法论。技术创新的三维视野,旨在纠正传统技术创新理论狭隘的经济增长观及其在认识上的误导,以使之符合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 ,生态经济学兴起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至 80年代初。中国生态经济学理论的核心与精华 ,是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90年代前期以来 ,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础上 ,正在形成一种引起现代经济社会巨大变革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新学说。近期 ,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思华选集》 ,如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进程。这部选集是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教授研究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问题的结晶 ,是中国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首部个人论文选集。本选集收录了刘教授在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领域的 67篇论文和 2篇研究报告 ,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有关文献评述1993年3月,我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中国21世纪议程》,议程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这个总的战略目标下,国内很多学者开始更多地关注农村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为这是实现总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对此,学者们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