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系统介绍了作物种质资源的生态伦理和资源伦理,对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作物种质资源生态伦理观念和作物种质资源的资源观念进行了界定,并据此分析了代际财富转移模型,这对于作物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自然生态的和谐进步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亟待对转基因作物商业化进行整体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健鹏 《发展研究》2009,(10):68-70
2008年的粮食危机使转基因作物商业化重新成为争论的焦点。我国在2008年启动了转基因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标志着我国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又迈进了一步。然而目前缺乏对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整体战略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全球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概况,分析了进行转基因商业化整体战略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整体战略研究的目标和框架。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22,(1)
明清时期,美洲新作物不断引入中国,新作物引入和扩植的动因主要是:种植新作物能够获得较高收益,种植难度较低且产量高,能够有效缓解生存压力。这些新作物的引入和扩植,对中国具有积极影响:使中国的作物明显多样化,增加了可耕地,缓解了中国的粮食危机。也具有消极影响:导致生态出现破坏,自然灾害发生率明显增高,人口压力也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而提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界定了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为我国作物生产必须走集约持续发展的路子;对作物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辨析,指出全面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物生产是关键,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二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同时提出以禁绝陡坡地种植,改进耕作技术、持续增产、改善品质、发展产品加工、增加投入为主的促进作物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作物商业种植10年以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经济影响值得肯定,但引入新的转基因作物品种还应加强预测研究。 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情况 1996年第一个转基因作物品种商业化种植以来,迄今已经10年。在这期间,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有4种——大豆、棉花、玉米和油菜。  相似文献   

6.
农业基因工程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一批抗虫,抗病,耐除草剂和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已培育成功。随着转基因作物释放规模的增大,转基因作物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转基因作物可能出现的新组合,新性状及其晨的危害性会不会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人们还缺乏足够的预见能力,因此,在发展农业生态基因工程技术的同时,应加强“生物安全”的研究,保障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清中后期,胶州湾北岸海岸发育因大沽河上游——胶东地区人类活动影响再次加速。究其原因,清中后期至民国年间,在粮食危机和农业商品化刺激下,玉米、花生、番薯在胶东丘陵山地获得大规模扩种,导致胶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新作物的生物学属性以及种植方式、除草培土等田间管理行为较传统作物更易诱发水土流失。新作物的扩张与降水、地形等自然因素交互作用,致使胶东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再次加剧,纵贯胶东的大沽河及其各支流输沙量骤增,红岛及胶州湾北岸淤变加速。处于海陆生态交错的红岛地区,其连陆成岸是一个长期蓄势后急速加推的过程,美洲作物引种具有加持性影响,凸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双向互动、陆海联动的生态图景。  相似文献   

8.
美国转基因作物品种及其商业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作物问世以来,全球转基因作物的品种选育和商业化应用获得了快速发展。1994年,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的延熟保鲜番茄在美国获准上市,使美国成了世界上最早实现转基因作物品种商业化应用的国家。在过去的六七年中,尽管美国的转基因作物产品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在消费观念上的挑战,但由于转基因作物在丰产、稳产、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明显优势,美国农民仍然大幅度增加了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目前,无论是在批准商业化应用的转基因作物品种数量上,还是在转基因作物品种的商业化应用规模上,美国都稳居世…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作物(GMO)的研究最早始于80年代初期。目前以美国、加拿大等为中心的转基因研究及商业化程度相对较活跃,通过转基因技术已育成多个作物品种,并进入田间栽培试验。日本虽起步晚于美国、加拿大等国,但近几年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也加大了力度,尤其在制定转基因作物研究的基础研究指针、环境安全评价指针以及商业化转基因食品的标识制度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实施细则。转基因作物的基本情况1.日本目前已批准可作为食品商业化利用的转基因作物有29种,都是国外企业开发的,主要用于食品加工业等领域。这些准入的转基因作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开展了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应用进展以及我国农业气象的现状,简要分析了农业气象业务中应用作物生长模拟模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我国气象系统农业气象科研和业务部门在推进作物生长模拟模型业务农业气象应用方面所做的工作。最后从改善作物生长模拟模型、探讨区域模拟应用技术及稳健推进业务应用和实施等。  相似文献   

11.
能源短缺困扰世界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纷纷调整能源政策,寻找矿物质能源的替代产品.玉米作为集粮,经、饲为一体的经济作物,研发燃料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2.
林业规模经济的非线性均衡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林业规模经济分为两类,即林业经济效益的规模经济和林业三大效益的规模经济。在分析林业经济效益的规模经济时,引入了成本变量,简要说明了林业经营成本与林业经济效益成反向变动关系。在分析林业三大效益的规模经济问题时,运用非线性均衡分析方法,并通过建立模型论证了林业三大效益达到最大化即均衡状态时所必需的条件。对林业三大效益规模经济问题的分析是本文核心部分,旨在为林业三大效益均衡问题的研究提供若干参考依据,同时也为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Ecological economic benefit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rom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economic benefit, I put forward the general formula for the benefit of ecological economy and the appraisal methods of the ecological economy. Theory on ecological benefit and economic benefit is the base of the benefits of ecological economy To some extent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economy, theory and practice on eco-agriculture are both the production made from opposition and unify of ecological benefit and economic benefi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 type saucture, which will give the theoretical bases for enhancing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al benefits.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宿迁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是宿迁市的第一产业,也是支柱产业。宿迁在建市之初,就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生态品牌。宿迁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行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轮作倒茬,协同进化;农林牧副渔一体化,结构稳定性与功能协调原理;庭院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鸡粪→喂猪,猪粪→沼气,沼液、沼渣肥田,生物链索式相互制约等,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为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论生态环境与和谐发展的经济学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生态环境在长期经济增长中的战略地位、生态的“三效”统一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经济学属性三个方面,论述了生态建设与和谐发展的经济学关系。笔者认为:(1)生态环境和科技资产都是宏观经济学模型当中的战略性资本,在长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2)生态的“三效”(即生态效益、生态效率和生态效用)应统一于生态效果,唯有如此,才不至于陷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二者不能兼顾的困境;(3)森林生态系统从生产领域来看,具有私人物品属性,但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来看,又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分析森林生态系统的这种准公共物品属性,有利于制定宏观林业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6.
湘中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示范区农业生态工程设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湖南中部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示范区农业生态工程拟定目标,进行背景调查的基础上,划分了土地生态类型,提出了农业生态工程的任务和设计的内容,制订了设计方案,包括11个生态工程类型和相应的生态技术,以及3个农业生态工程区。6年来,在示范区按照农业生态工程的设计,进行紫色土丘陵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通过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来调整森林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制度设计,美国、德国、日本、哥斯达黎加和巴西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在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资金的筹集等方面都有许多先进的成功经验。我国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构建森林生态效益市场补偿机制,扩大补偿对象的范围,合理确定补偿标准,拓展补偿资金的来源渠道,引进激励机制,完善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背景下区域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创新的"生态化"新内涵,对构建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提供了基本规定,即技术创新是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所规范的过程。在深入分析生态化技术创新与传统技术创新区别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特征,并从创新主体、创新运行机制和创新共生网络三方面构建了区域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框架,以期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Modelling crop yield distribution is crucial in crop insurance premium sett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rop yields due to rotations or systemic risks requires estimation of joint yield distribution for multiple crops. In this article, we apply a nonparametric method to estimate bivariate yield distributions using farm-level yield data of wheat and corn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China. Then, the simulated yield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xpected indemnity of one traditional and one hypothetical crop insurance programme.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nonparametric bivariate method is very flexible in shaping the yield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s to estimate local idiosyncrasies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two crops. It is also feasible to simulate the nonparametric yield distributions at a satisfying level of accurac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pothetical two-crop insurance contract can be more affordable to farmers than traditional individual crop insurance contracts.  相似文献   

20.
试图从生态化产生背景与社会需求、具体表现与基本要求对生态化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认为生态化是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共荣的客观要求,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生态文明下伦理观内涵的必然扩展,生态化表现为一个动态过程,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理念,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相互统一和系统生态缓冲能力的持续保持,并针对生态化水平评价是生态化研究最主要的社会实践应用,根据生态化水平的内涵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