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认为,农业的经济基础作用与经济贡献和农业的生态基础作用与生态贡献,是“农业是基础”的生态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两种基本形式;而完整性、全瓦性、协调性则是这个规律发生作用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传统农业基础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构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缺土少水,农业可持续发展后颈不足。本文阐述了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与内涵,指出保护、改善和重建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并编绘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图。最后提出了适合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地域特征的持续农业发展的原则、产业化模式与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3.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及其评价探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本文首次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的概念、特点;并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讨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出了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质量和保护整治能力三方面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安全标准值的确定和不安全指数的计算方法,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峡库区经济生态区位于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及大巴山区,属于我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山区和农业大区之一。由于该区域生态环境直接影响三峡库区和长江上游经济发展.因此,如何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针对三峡生态经济区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加快三峡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生态产业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决定了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将其与农民的脱贫相结合、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使农民成为发展生态产业和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同时,西部大开发必须进行观念创新,逐步树立生态文明观,通过发展生态产业的主体产业--生态农业,实现西部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觉醒与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的加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生态环境负效应。生态失落是产生生态环境负效应,导致城市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根源。生态觉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生态城市则是从生态觉醒到生态自觉所要追求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不可替代性”论证“农业是基础”的生态与生态经济实质,从而揭示“农业是基础”生态经济规律的内在依据,在此基础上,指明了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试论生态经济农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缓解生态危机,关键在于建立能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繁荣的生态经济农业模式,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达到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在更高发展水平上和谐统一,21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进入生态经济时代,应该应用生态经济农业的观念指导现代农业,把农业经济行为同生态环境看做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减少和避免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区域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48,自引:1,他引:48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折生态经济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论述了生态功能效益经济价值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体系,以促进我国区域生态价值的研究,为我国生态经济帐户建立和生态损失价值评估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但同时面临着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保障,四川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又是我国西部和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如何建设好四川的农业生态文明,直接关系着我国西部乃至全国农业生态文明的整体建设进程。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视角,探讨四川农业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种草养畜——农区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广大农区只有将牧草纳入农田耕作制,走以草养畜、以草或畜禽粪便养地、用养结合的农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道路,才能使畜牧业突破传统种植业生产的饲料数量有限、蛋白质含量低的双重约束,为人们提供满足营养需要的畜产品。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生态经济分区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熊鹰  王克林  蒋凌燕 《经济地理》2003,23(6):826-830
生态经济分区是宏观管理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旨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关系。研究依据省级生态建设与发展需要,从生态经济系统原理出发,以行政县为分类的基本单元,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湖南省进行了不重叠、内在的聚合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各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经济特点、发展方向和环境保护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为宏观指导湖南省生态经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密集区内小城镇的工业发展不具优势,生态环境压力导致这些小城镇产业选择困惑。需要开拓思路,错位发展,结合当地资源环境的优势发展都市农业,尤其是花木产业。文章分析了常州市武进花木基地嘉泽镇的花木产业发展现状,研究了花木产业的发展基础与优越的市场与区位条件,提出了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形成专业化生产模式,延伸产业链,同步发展休闲观赏农业的产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冲击.黑龙江省不仅是一个农业大省,而且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畜牧业和林业生产基地,要想在国际大环境中得以立足,就必须依托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以优质化、多样化和名牌化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开发扶持和开拓外部市场,走外向型农业的路子.外向型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实现外向型农业仍需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当地实际出发,针对外向型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地区的特点,总结经验,寻求对策,以便更好地发展外向型农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山东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的特点,认为造成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长期人为干扰.分析了石灰岩山区农业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薄弱的农业经济基础.提出石灰岩山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途径主要是重建山区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农业;因地制宜,开发山区自然资源,发展高效特产型农业;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发展精确农业.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综合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综合分析了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的发展空间,提出了退耕还林还草是改善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的基本对策,以林牧为主,建成林牧业基地是方向,并对黄土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实现目标模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南通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通市是江苏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从产值构成,劳动力分布等方面看,其农业都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南通市的农业生产都承担着外部输出大量农产品的艰巨任务。本文从南通市农业发展概况入手,逐个研究区域农业发展的构成因子,对南通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评价,地主要农业指标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18.
农业现代化与生态经济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现代化与生态经济关系,是把经济系统纳入生态系统,一统改虑,使得农业生产长久持续地发展。枝江市是湖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试点市,通过运作认为;除适应市场要求搞好结构调整外,重要的是合理定位,科学运作,全面优化环境建设,文章就此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9.
粮食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粮食持续发展是农业的首要问题,它受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内蒙古科右中旗的粮食生产发展缓慢、徘徊的原因进行了生态经济分析,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粮食增产的对策,认为旱地农业必须走生态农业之路,这是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资产的概念和管理方法的局限性,指出了从传统经济资产向生态资产转变的必要性,给出了生态资产的定义、内涵、特性、分类和评估方法,在分析生态资产与传统经济资产区别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资产管理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