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月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频频出台。各地房贷细则不断更新,5月,福州市出台调控细则,购房者归属于哪类购房人群,如何根据房产新政选择合适自己的房贷?本刊本期特别为您详解榕城房贷新政。  相似文献   

2.
资讯·金融     
《房地产导刊》2014,(11):13-13
MBS释放流动性有限楼市明年又面临资金短缺?第四季度开始,央行出台"9·30房贷新政",大规模放松房贷,且首次提出动用MBS等金融衍生工具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额度。市场一片欢欣鼓舞,业内人士一致看好今年第四季度的房地产市场。然而狂欢过后,对于新政效应的冷思考提醒市场:央行重新定义首套房,寄望给居民家庭加杠杆,意图刺激经济,这中间隔着个商业银行;而MBS这一住房金融衍生品的规模化将会旷日持久,短期难以提供更多的流动性,长期却是转移楼市泡沫风险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宏观金融调控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4年起,国家开始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把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和汽车作为五大重点调控行业。金融调控和土地调控是国家调控房地产业的两大主要手段,本文试图对其中的房地产金融调控进行一些剖析。  相似文献   

4.
正央行"9·30房贷新政"出台以来,已在各地楼市掀起不小波澜。而作为新政另一个重要武器的房贷证券化也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这被一些媒体称为中国版"两房"。作为上世纪60年代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美国"两房"(房利美、房地美)贷款证券化曾大大提高市场资产流动性,但由此引发的2008年金融次贷危机至今仍在影响着全球经济。如今,这一模式也开始向我国房地产金融领域挺进。  相似文献   

5.
杨少锋 《东南置业》2007,(11):40-42
最近,整个房地产行业的焦点都关注在首付提高和利率提高的房贷新政上,与之相比,悄悄到来的土地新政却显得有些无人关注。国土资源部门在之前调控中的缺位,使得这个部门在公众中的公信力已彻底丧失,房地产行业似乎过于忽略了这个部门的作用。但从该部门最近所公布的一系列措施看,造成房价飙涨根源之一的土地政策正在经历一个180度的转折,其对楼市长远的影响,或许还将超过房贷新政。[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新政以来,政府重拳出击楼市,楼市下行趋势渐渐显山露水,而以房地产贷款为主要业务的银行放贷风险也随之升高。由于近年来我国的房贷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扩张,至今还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楼市波动周期的考验,因:此,增强对房贷风险的判断和防控被提上银行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7.
央行“9·30房贷新政”出台以来,已在各地楼市掀起不小波澜。而作为新政另一个重要武器的房贷证券化也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这被一些媒体称为中国版“两房”。作为上世纪60年代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美国“两房”(房利美、房地美)贷款证券化曾大大提高市场资产流动性,但由此引发的2008年金融次贷危机至今仍在影响着全球经济。如今,这一模式也开始向我国房地产金融领域挺进。  相似文献   

8.
《企业经济》2013,(2):141-144
房地产价格调控是一个持续的长期工程。房地产价格调控重在"疏",而不是"堵"。本文从金融生态的持续发展角度,将房地产价格调控纳入金融生态圈,研究房地产价格调控的有效策略。从房价变动与金融生态循环的关联性分析入手,指出二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房地产价格调控必须动用有效的财政、金融手段,纳入金融生态圈进行有效调节。本文创新之处在于提出开发与房地产相关联的信托业务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金融     
正MBS释放流动性有限楼市明年又面临资金短缺?第四季度开始,央行出台"9·30房贷新政",大规模放松房贷,且首次提出动用MBS等金融衍生工具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额度。市场一片欢欣鼓舞,业内人士一致看好今年第四季度的房地产市场。然而狂欢过后,对于新政效应的冷思考提醒市场:央行重新定义首套房,寄望给居民家庭加杠杆,意图刺激经济,这中间隔着个商业银行;而MBS这一住房金融衍生品的规模化将会旷日持久,短期难以提供更多的流动性,长期却是转移楼市泡沫风  相似文献   

10.
房贷金融衍生产品作为近些年才开始发展的金融衍生产品,其表面低风险高收益的特性使其受到国外市场的追捧。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入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房贷金融衍生产品隐藏的负面效应逐渐出现在世人面前。本文以金融衍生产品CDO为例,分析了房贷金融衍生产品在此次危机中体现出的负面作用,同时分析概述了我国房地产贷款证券化发展的必要性与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就未来中国房贷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作者认为,不能因为房贷金融产品的负面作用而全面否定这种金融创新,特别是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贷款证券化的趋势在我国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简称为“房贷新政策”)对商业银行发放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等七大方面作了进一步规范,提出了更为明确和严格的贷款条件。综合来看,央行“房贷新政策”的出台,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一是从2001年底以来,在经济学界、房地产界以及政府决策部门开始关注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问题;二是2002年底,央行对各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进行了大检查,结果不容乐观。因此,央行“房贷新政策”的推出,绝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明确的制度背景…  相似文献   

12.
一、新一轮楼市新政颇具新意 (一)以前的调控主要注重抑制住房需求.而这次调控在抑制住房需求的同时,积极增加住房供给,进行双向调节 面对几年前经济过热的宏观经济环境.之前的几次房地产调控.都是从抑制需求入手,如对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实行有差别的税收政策和房地产金融政策等,同时通过控制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控制供给的增加。在供不应求的格局下,  相似文献   

13.
9月27日,央行、银监会出台住房新政,将调控目标直指投机性质的房贷,表明有关部门对房贷步入高风险期的预警。  相似文献   

14.
马光远 《中外管理》2014,(11):26-26
9月30日,央行发布的房贷新政,被视为本轮房地产"救市"的最强音。 房贷新政不仅让2008年救市时使用的七折利率优惠重出江湖,同时,还出台了超乎市场预期的首套房贷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产市场》2007,(6):109-109
在部分城市房价高企之时,银行对房贷业务的风险警惕程度正日益提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日前召开的上海市金融形势分析会上明确提出,要“密切关注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房地产价格走势,加强房地产企业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资金流向监控”。  相似文献   

16.
姜惠明 《会计之友》2007,(12X):84-86
2006年房地产调控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之一是调控没有触动现行房地产财税制的某些缺陷,要构建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楼市,除依靠行政、金融手段外,更要发挥财税的职能调节作用。本文分析了现行房地产财税制的缺陷,提出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构建和谐楼市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第二套房贷"新政细则刚发布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就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金融问题作出严厉表态。近日,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强调,要坚决取消转按揭、加按揭贷款,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无真实交易的转按揭住房贷款;不得发放"假按揭"贷款等。  相似文献   

18.
马密 《楼市》2005,(10)
继“国八条”之后,七部委在近期联合出台房地产新政。这次调控显然是“国八条”的细化,核心仍然是稳定房价,手段则是市场化的手段。其中对两年内转让的住房全额征收营业税,可谓本次调控的杀手锏,其精确打击已经令炒家闻风而动。上海已出现突击抛盘现象。在浦东、长宁等地区的二  相似文献   

19.
从次贷危机到全面金融动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大量次级房贷违约是引发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然而,住房金融管制放松和资产证券化已为次贷危机埋下了隐患,美国政府放任房贷机构违规、对金融衍生品监管滞后、忽视金融机构高杠杆交易风险及对评级机构的监管真空,则使次贷危机的爆发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当然,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导致的全球经济失衡才是最终导致美国金融动荡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0.
声音     
《住宅与房地产》2007,(11):66-66
房改很成功,分配需顾及公平;2008奥运会后房地产可能调整;中国有能力解决好房价上涨较快问题;房贷新政将改变投资市场预期;房地产不是暴利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