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时向高级人才举起猎枪的猎头们其实时常先把枪口对准自己人。在北京,猎头公司的员工跳槽现象就十分普遍。当然,相互“挖墙角”的首选目标还是高层,类似总经理助理等职位。互相猎人的原因在于猎头业竞争的加剧。猎头实际上是个很特别的职业,需要熟悉众多行业,而真正懂行、拥有  相似文献   

2.
任何猎头人都会说,猎头不是为人找工作而是为工作找人。那么,什么人才是猎头公司眼里的人才?既然是以客户需求而定标准,客户需求千差万别自然标准不会统一。个性化强、单体运作,本来就是猎头的一大特点,其挑战性也正在于此。近日,猎头界盛传:Google为“挖”李开复, 光给猎头公司的业务费就高达1.3亿美元,创下这一行当天价纪录。设想,如果这一猎头案可以重复,其业务费用怎么会如此奇高?  相似文献   

3.
屈指算来,从国内的第一家猎头机构成立起,至今已有十六个年头。步入“花季”年龄的年轻猎头,是不是也正处在“寻个梦感受心情,其实一切都是朦胧”的阶段?猎头的“猎物”从哪里来?那些正在为寻找合适人才而殚精竭虑的企业,又是怎么看待猎头的?面对各路“诸侯”,他们该如何选择?时至今天,人们还对猎头存在哪些认识上的误区?如何让被猎人才在新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职场精英们应该如何与猎头打交道?作为企业又如何应对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于许多人而言,猎头公司颇有几分神秘色彩。他们似乎神通广大,总能把许多企业需要的人从茫茫人海中“挖”出来。近年来,猎头已渐渐为人们所熟知,有人还把“猎头”这个行业戏称为“城市猎人”。据网上一项调查显示,近50%的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偏向于求助猎头公司搜罗人才。  相似文献   

5.
于许多人而言,猎头公司颇有几分神秘色彩。他们似乎神通广大,总能把许多企业需要的人从茫茫人海中“挖”出来。近年来,猎头已渐渐为人们所熟知,有人还把“猎头”这个行业戏称为“城市猎人”。据网上一项调查显示.近50%的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偏向于求助猎头公司搜罗人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业外人眼中,“猎头”俨然是一个神秘的角色:戏剧化的寻猎行动、高额的佣金、密集的人际关系、类似私家侦探的行业背景……让人宛若雾里看花。 可是,猎头工作究竟是不是如外人想像的这般离奇?《财智》邀请到北京赛思卓越企业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黄剑,一听其——  相似文献   

7.
很多职场人士都很羡慕“猎头”们的工作和生活,因为他们出入高级写字楼、会所,通过“贩卖”职场精英获得丰厚的报酬。然而,羡慕归羡慕,繁重的生活和对风险本身的“恐惧”等原因却使他们不敢轻易迈出成为职业猎头的一步。于是,“荐客”的出  相似文献   

8.
魏建新 《英才》2005,(11):107-107
任何猎头人都会说.猎头不是为人找工作.而是为工作找人。  相似文献   

9.
“猎头”一词是个舶来品,即寻猎人才之意。“猎头”的出现,在我国可谓是新生事物,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职工的心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北京市人事局抽样测算,北京市有40%的专业人员任务不饱和,有1/3的人员有流动的意向。在北京市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这个号称“中国硅谷”的地方,人才流动一般在15%以上,少数企业超过30%。人才的流动为“猎头”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 然而,猎头公司非一般的人才交流场所,他们招聘人才是主动去寻找合适人选,而不是被动地等人上门应征。通常,客户委托猎头公司挖掘的是中高层人才,诸如经理、总裁、总工程师、部门主任之类,都是被“挖”的对象,这些人才是企业竞争的“抢手货”。例如,北京赛思公司成立仅一年多来,就已完成近百家国内外客户的委托,寻猎成功的人才包括总经理4人,副总经理7人,部门经理51人,业务主管、高级文秘126人,涉及的行业包括石化、机电、外贸、商业、医疗、交通、通讯等。美国的惠普公司、通用公司,以及德国、韩国、日本等国的一些大公司都曾是他们的客户。 鉴于我国对国外人才需求的增长,一些国际猎头公司也纷纷在我国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与此同时,我国的中智公司、维用猎头中心等企业也开始涉足国际市  相似文献   

10.
吴剑 《企业研究》2002,(4):35-37
这是一个特殊的“掘金部落”,他们靠给中外公司挖取精英人才挣高薪,有人一年拿到几十甚至数百万元佣金不足为奇……这就是被人称作“博士经销商”的都市猎头。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今我国已拥有上千家猎头公司。那么,猎头者们颇富传奇色彩的职业生活到底怎样?日前记者在京、沪和广州等地对一些从业人员进行了采访,他们的经历令人吃惊不小!  相似文献   

11.
魏薇 《人力资源》2012,(2):34-37
估且不论龙年春晚效果如何,反正总导演哈文主张的“好作品是硬道理”还是有道理的。同理,作为猎头,他与你亲近的原则是“好人才是硬道理”,这个“好”是指比较优势。与猎头打交道会有不同版本的“指南”供你选择,不过,有些“规定动作”还靠你的理性把握。  相似文献   

12.
周袁红领着“阿姨猎头”杀进了家政O2O的角斗场。  相似文献   

13.
市刊2007年2月号(上半月)刊登了一篇题为《怎样成为一个“自助式猎头”》的文章,很多读者纷纷给编辑部打来电话,咨询一些有关猎头的问题。为此,本刊将陆续刊发一系列有关猎头的文章,旨在这个行业能够更清晰地进入HR工作者和职业经理人的视线。  相似文献   

14.
广告媒体业注重复合型人才某猎头总裁表示,从去年底开始一个很突出的变化是,媒体广告行业开始大规模使用猎头服务,包括客户总监、媒体策划等职位的高级人才都是这个行业急于猎取的对象。具体说来,从事媒体广告行业的人才应该成为“创意+外语”的广告人和“网络+专才”的媒体人。媒体人才现在最需要的不仅仅只是拥有新闻专业知识,同时需要掌握另外一门学科基本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此外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也加快了网罗此类人才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戏说猎头     
都说商场如战场,“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猎头是专门帮助企业、公司发现高级将领并使他们最大程度地才尽其用的人。追溯起来,跟古时候那些巧舌如簧的说客也算是同行吧。  相似文献   

16.
有偿开心     
URC总裁罗治元掏出一叠钱:“钱摆在这里,看你有没有本事让他很开心地给你,就像你怎样让我很开心地喝下这杯水。”猎头的丁作就是帮助别人换环境是为了开心。“如果大家一起吃青菜,就不会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如果大家都吃鱼翅,自己却吃青菜,或是大家都吃青菜,有一个人吃鱼翅,那自己就会不开心。”一旦职业猎头发现了你不开心,就会想方设法让你开心,当然这种开心是有偿的。  相似文献   

17.
猎头业在当今世界巳经兴起。可是“猎头公司”这个产业名称,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还是陌生的。 什么是猪头公司呢?猎头公司与人们熟知的人才公司含义相同、业务相同;猎头公司实际就是人才公司、所不同的是猎头公司是主动地寻找“猎物”。  相似文献   

18.
林涛 《中国企业家》2009,351(22):40-41
如果没有“魔兽世界”没完没了的折腾,2009年的中国互联网业界恐怕要淡如白水。即便如此,如果不是两个部委拉开架势公开对决,导致事件升级,“魔兽”之争也只不过是一个高规格的挖墙角而已。  相似文献   

19.
有的公司高层可能有过如此的经历:从未仔细审视过组织的“头”之所在,直到有一天,人才大战硝烟弥漫,自己正在重用的人才在眼皮子底下被猎头或竞争对手“挖”走,且身价几倍几十倍的上涨,与此同时,自己公司的客户资源和订单流失殆尽,更为悲惨的是:人才官司负重缠身,而当年的“手下败将”——自己的竞争对手却如虎添翼、飞速发展!你才回过神来:不好,遭遇“猎头”了。作为老板或者对组织人力资源负责的经理人士,你不但要考虑如何为组织招募人才,还要考虑如何与猎头公司和竞争对手进行斗争,抵御掳掠,反击猎“头”,保住自己现有的关键性人才。这是一场新时代新经济条件下的新型“战争”,猎头公司或者竞争对手的魔爪竞相伸向了你的怀抱,爱将成了“叛将”,雇员成了“叛兵”,或者“一个叛将带走一营叛兵”,甚至多位爱将“集体叛逃”,关键性人才的流失已悄然对一方实施了“斩首行动”,无声无息地置对手于死地。针对各种“猎头”行动咄咄逼人,旨在吸引、保护和留住己方人才,一场“反猎”或“冻结”(anti-headhunting)的自卫反击战已经打响。对于被猎取的对象(对象集团)而言,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只有绝地反击!拿起手中的武器,构筑人才“防火墙”、防御人才“偷袭”,拟定“企业留才全面作战方案”,投入战斗!  相似文献   

20.
坐在朱光辉紧凑的办公室里,一缕阳光从低垂的阴云后逼射进来,恰好照亮朱光辉身后的条幅。条幅上“人生豪迈,光辉人才”几个草书字散放着柔和的光晕,衬托着这位“猎头”大师瘦削的脸。安静的气氛里,朱光辉,武汉市第一家“猎头”公司的创办,用带着孝感口音的普通话接受了记的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