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空间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城市群空间整合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带规律性的重要现象.通过城市群空间整合,将城市群空间发展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引导城市群在空间上的协调有序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中部城市群的空间整合.应因群制宜采取不同的空间链接模式,并把握好中部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跨国区域整合视角下的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心城市群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心城市经济布局是区域经济布局网络的连接点与核心,区域必须依靠城市把区域内所有的经济活动凝集成一个整体.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出现,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心城市群有必要进行跨国的区域整合.通过研究环北部湾经济圈中心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问题,探索开放经济下的中心城市跨国区域整合途径是本文的宗旨.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城市群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整合的模式与路径,对增强其整体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协同打造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整合,也为我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供新的典型。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群经济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群发展两个视角分别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分工与合作、城市群内部的产业集聚与扩散、城市群内部的企业扩张和内部的网络化组织的促进作用等几个方面就城市群经济整合进行了理论上的阐述论证.最后,论文从城市群内部的产业整合、市场整合、基础设施整合和区域协调机制的建立等四个方面进行城市群经济整合实证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群逐步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过程中,中部各省也都将城市群作为战略重点积极加以培育,国家有关部委也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在相关政策支持下,中部地区可能形成四个城市群: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城市群、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以长沙为中心的湘东城市群。但由于中部地区城市发展的差异性比较大,阶段性特征也比较明显,并非所有的省份都能够形成城市群;城市群在某种程度上是自然形成的,不是随意打造的,政府只能促进或进行引导,为其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6.
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认识,目前主要有三城市群说、四城市群说、五城市群说、六城市群说等几种观点,且中部地区各城市群的概念、空间范围差异很大。对中部地区城市群的空间特征进行科学分析,为合理布局城市群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和形成中部崛起的城市群带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可以放大中部地区的优势,强化中部各经济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本文深入探讨九江-小池融合发展意义,分析了其共赢发展的基础,从组织、规划、旅游产业等方面提出了合作共赢的针对性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作为一种新的空间地域组织单元正成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协调的现象,因此,加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城市群协调发展从概念内涵、评价方法、协调机制及战略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梳理和评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协调发展:内涵、概念模型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群是一定地域内的一组相互密切联系的城市,这组城市之间存在着规模等级和空间结构及功能分工,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和与之相对应的集体行为。城市群协调发展是在内生与外生动力双重作用下系统秩序逐渐形成、整体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演进过程,包括城市群内部的各个城市之间相互开放,形成有利于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的环境;通过竞争优选或者政府推动,形成以产业分工和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功能分化,依此形成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和发展上的依赖、互动关系;通过城市之间的平等协商或上一级政府的安排,共同解决跨区域的交通、通信、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的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路径有城市群发展战略与规划、政策法规、空间管制与生态环境治理、要素流动、企业跨区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11.
归纳了我国西部地区地理优势区域和交通优势区域中主要中心城市的分布状态,测算了我国西部地区主要中心城市之间的吸引力强度,考察了我国各省市之间的联系强度,在综合考虑优势区域、吸引力强度和联系强度的基础上,对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经济圈加以定位,以期为学界和决策界制定我国西部地区城市经济圈的发展规划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城市群的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城市群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城市群竞争力目前仍没有一致的定义。本文将城市群竞争力定义为: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通过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结、相互作用而获得竞争优势,最终实现城市群价值最大化的力量总和。在对城市群竞争力模型和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对中部城市群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城市群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体形态,也是区域重点开发及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群的发展不仅能够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而且能够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从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从概念、模式、形成机制、空间结构、协调发展以及发展阶段与判断指标体系等方面对城市群国内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综合,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合作共赢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题,城市经济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江西加快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西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政策路径在于强化区域合作、实现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生态安全和农业安全以及发展城市经济。因此,江西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积极努力:承办下届长江论坛;积极推动昌九一体化的开放式发展;着力推进江西与长江中游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积极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了多中心竞逐发展模式.多中心竞逐模式在拉动珠三角经济迅速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挑战和内部恶性竞争导致的严重内耗.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要继续发挥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必须加强区域内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走联动整合发展之路,以增强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王亮  张芳芳 《城市发展研究》2022,29(2):41-47,封2
研究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效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以空间公平为核心构建城市群利益共同体关系模型,选择分别对我国北方地区、西南地区协调发展起到引擎作用的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进行一体化发展成效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两大城市群双中心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强度、一体化响应程度均远超群内其他城市.(2)两大城市群成...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城市群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的发展条件、形成机制与空间范围进行界定,然后对其发展阶段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其未来空间发展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对城市群及其相关概念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尽管被官方翻译为“urban agglomeration”,但与西方对城市密集区、集合城市等相关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具有理想化和难以明确界定的特点.未来中国城市化的研究中,应更多的放在城市密集区界定、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对城市密集区优化方向、优化路径等问题上,以与国际上通行的“城市密集区”研究接轨,为中国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城市群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格局经历着由"单核引导"的点轴结构向"单核+多中心支撑"的网络状结构的转变,支撑其演变的市场力和调控力的力量对比也在发生着变化。长三角城市群已有部分协作机制和内容,但区域一体化过程推动缓慢。目前,国家和区域空间管治制度和财税制度正在逐步优化改革的过程中,并且有世博会和高速铁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只有尽快抓住机遇,完善区域空间管治制度并细化落实,才能真正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环长株潭城市群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载体。应大力实施环长株潭城市群协同发展战略,推进长沙与株洲、湘潭同城化,形成国际化大都市区,辐射带动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等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同时,着力构筑环长株潭城市群融入发展轴线,推进城市群毗邻城市组团,完善城市群融入发展机制,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共同打造全国经济重要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新型城市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