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的产权制度下,国家是终级单一的产权所有者和产权主体,而国有企业与银行都不是独立的产权主体。要构造银行与企业的信用关系,必须改革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本文具体分析了银行与企业的产权改革,并设计创新的制度安排,以确立银行与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
产权动态     
《上海国资》2004,(4):53-53
上海联交所提出产权转让必须坚持“八个必须” 上海联交所提出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中要坚持“八个必须”:必须公开披露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必须建立上市挂牌信息反馈制度,必须按程序履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审批手续,必须严格规范资产评估管理,必须在产权转让协议中落实好职工合法权益,必须在产权转让协议中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3.
李义 《北方经济》2012,(4):45-45
国有企业的改革始终存在着两种改革观的对立:一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坚持公有制,改革其实现形式;一是按照新自由主义,取消公有制,实现私有化。前一种对应"国进民退",后一种对应"国退民进",本文试从产权理论角度分析这两种路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饭店行业整体效益水平较低,文章从产权结构与市场结构两方面分析,指出我国饭店行业正处于国有产权饭店主导的一般竞争类型市场结构,饭店产权改革,实行饭店产权主体多元化,国退民进,是我国饭店行业改革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俄罗斯(原苏联主要继承国)是欧亚大陆的两个大国 ,现在都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中国是在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向市场经济过渡 ,而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是通过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实行私有化的方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其体制转换与我国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改革”一词的内涵也并不相同。但单纯就建立市场经济的努力而言 ,两者也有某些共性的东西可以比较。转轨的目标模式、转轨的速度、转轨的方式和途径是否符合本国国情 ,两国所选择的…  相似文献   

6.
要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必须重构产权经营主体。根据我国国情实际,国有产权运营主体应是集团公司。要使集团公司成为产权运营主体,关键在于建立对集团公司经营行为的约束机制,即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经营权交易市场来约束集团公司的产权经营行为。  相似文献   

7.
张希君 《开发研究》2001,23(5):10-12
传统公有制不是彻底的公有制形式。以传统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已完全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社会主义所有制是一种彻底的公有制形式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经济特征。现阶段 ,应按照社会所有制的思路对传统公有制实践中形成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造 ,途径是通过产权改革来确立劳动者个人产权的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公有制在中国的确立及继续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中国国情及中国绝大多数民众利益的选择。但是,这一选择并不能自动解决以资产运动方式合理化为目标的产权管理问题。这就构成了国有产权管理制度改革的主题。现行的由政府行政机关代国家行使资产管理权的办法,其弊端已昭然。我们以为改革的出路在于变行政管理为持股经营。  相似文献   

9.
肖云 《山东经济》1994,(3):27-29,41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本文以国有企业为对象,就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与股份制选择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作者认为,我国国企改革应该坚持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产权法律思想,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前提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不是所有权制度改革,不能通过全盘私有化来减少交易费用和提高企业效率,而应通过权利配置和组合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小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向何处去?这是目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一个非常现实和迫切的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对小型国有企业除了实行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和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以外,还可出售给集体和个人。笔者认为,把小型国有企业资产出售或者拍卖,不失为产权改革中一种有效途径,应不失时机地加大这项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12.
吴汉顶 《产权导刊》2013,(11):26-28
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历程,进入到以产权体制改革为主要目标的阶段时,便形成了产权市场,这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必然。正如国企市场化改革要不断深化一样,国有产权交易市场化改革也同样需要加快推进。国务院国函办[2013]63号文件提出“推进国有产权交易市场化改革”正是顺应这一客观规律作出的正确与及时的指示。  相似文献   

13.
宗寒 《上海改革》1994,(10):16-18
我国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国有经济在发展中当然也存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所有权及各项权能的关系问题。能不能以西方产权理论来指导国有经济的产权改革呢?我认为: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它的丹析问题的方法,但不能全盘作为我们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4.
析公有制为主的认识误区●黄登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但是什么是公有制为主,人们有许多模糊认识。走出公有制为主的误区,对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具有十...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诞生和成长起来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中国产权市场建设,国务院国资委自2003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积极推动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制度建立,监察部、财政部、发改委、  相似文献   

16.
一、深入学习中共十五大精神,正确认识民营科技企业的地位 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同时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而且提出:"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一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今年,全国人大在修改<宪法>时,便根据这一思想作出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执政党的决议,是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党的思想;一经按照民主程序,由全国人大写进宪法,就成了国家的意志,就有了法律的依据和法律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竞争中性原则,起源于现代产权中立,又促进产权平等。坚持竞争中性原则,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贯彻竞争中性原则,在市场进入中让不同资本拥有同样的待遇,在市场竞争中让不同竞争主体拥有同样的地位,在市场权益方面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受到平等的保护。建立公平竞争环境是市场经济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改革的关键是贯彻执行竞争中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杨昌俊 《特区经济》1993,(6):22-22,27
<正>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相互兼容,实际上包含两个命题:一是市场经济能否被社会主义所容纳,这已在理论上被突破,在实践上也被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所带来的显著成就所验证;另一是社会主义如何詖市场经济所容纳,这尚在理论上深入探讨,在实践上也处于国有制改革的各种试验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许多产品、要素与信息已陆续进入市场,但国有制改革却仍严重滞后。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已成为影响经济改革与发旧的主要因素。一方面,国有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低下,至今仍然未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未能成为真正的主体,这就严重影响市场体系的开发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此,本文提出产权改革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互兼容的关节点,现代企业制度应作为国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一、产权:国有资本金的商品形式与国家所有权的实现形  相似文献   

19.
正确理解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我认为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任重道远,意义深刻。它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不仅要求产权主体多元化,而且要求流动起来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一个重大的不同点,就是计划经济可以是公有制一统天下,一切都由国家控制,按指令性计划办事。你的我的,都是国家的。大家都姓公,何必那么认真。市场经济则不同。因为要互相交换产品,必须产权主体多元化,自负盈亏,以市场为中介,以市场作为联接点。亲兄弟也要明算账。正因为这样,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方面推行市场取向的改革,一方…  相似文献   

20.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