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伴随着金融体系的直接融资对间接融资的替代进程,信用债发展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刚兑的打破,也让监管层和市场参与者更为清楚地看到信用债融资目前仍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从规模、券种、成本、区域、行业、企业、评级等多个角度深度刻画信用债一级市场融资现状,并从监管、地方和发行人层面提出了信用债融资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2.
连立帅  朱松 《金融研究》2023,(10):125-144
如何完善对债券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从而提升信用评级质量、促进评级行业高质量发展,是国内监管机构迫切关注的问题。2021年开始我国调整了债券发行强制评级要求,在保留对主体评级强制选择的同时,将债项评级的选择由强制调整为自愿,这一政策的实施,将长期影响评级市场的竞争格局以及评级机构的迎合行为。针对强制评级政策的调整,本文研究发现:取消债项强制评级后,保留债项评级的发行人数量与债项评级质量均下降;而当评级机构声誉较高时,信用评级质量下降程度较低。异质性分析显示,上述关系主要存在于评级机构竞争程度高、客户重要程度高及首次发行的情形。本文还发现,取消债项强制评级后,保留债项评级的发行人评级膨胀,会降低债券融资成本,表明债券市场并未充分意识到信用评级存在膨胀问题,促使发行人寻求虚高信用评级。本文的结论表明,取消债项强制评级政策一方面会增强评级机构之间的竞争程度及评级机构的迎合动机,短期降低了信用评级质量,但另一方面债项评级的选择由强制调整为自愿之后,评级市场的声誉机制能够发挥作用,长期而言有利于“市场驱动”的信用评级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信用债违约事件不断出现,从利息违约到本金违约,从私募债违约到公募债违约,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信用债品种.违约事件频发背后,反映出我国信用债市场违约风险分担和市场化处置机制不完善、监管与信息披露机制不足、信用评级机构评级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深入剖析了信用债违约背后所呈现出的共性特征,并对信用债违约风险防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从统一监管、提高市场透明度和加快评级市场建设等角度,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信用债市场主动管理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在深度投入信用债市场主动管理之前,投资者须明确主动管理所能带来的超额收益空间,以确定是否有必要进行主动管理。文章基于中国债券市场,考察不同信用债主动管理策略的潜在收益空间,发现依据久期、评级和资本结构择券带来的收益空间最大。短久期和低评级的债券在长期范围内更容易实现高额收益,而基于行业轮动的择券在某些短期经济波动中,尤其行业基本面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带来超额收益,但长期来看,其提供的超额收益有限。因此,文章研究信用债市场的主动管理可为我国信用债市场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高成长债可以有效引导资金支持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当前国内高成长债市场在发行人主体信用评级、发行利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文章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约束和激励以及推进债券市场建设等三方面对高成长债支持创新、服务国家战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小茗 《中国外资》2012,(18):232-233
自美国次债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如何发展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建立符合我国国情且科学完善的现代主权信用评级体系,使其为我国的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服务是目前最为关注的焦点。但目前,我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更多地是处在自主评级的阶段,面临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缺乏市场话语权,收费经营模式存在缺陷和监管和规范评级机构行业的法律法规滞后等问题,因此本文建议应从提高主权信用评级的评级质量,加速改造目前存在利益冲突的商业模式和建立规范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等方面解决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信用评级业的收费模式和公信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娟 《中国金融》2006,(16):28-29
信用评级是专业信用评级机构运用科学的评级方法,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对受评企业或债项的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级,并用信用等级加以反映。信用评级作用的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用评级机构自身的“信用”。对此我们可以从评级机构“能力”和“意愿”两方面进行分析。信用评级机构获取信息的能力、科学的评级方法、规范的评级程序以及合格的信用分析师,是其市场公信力逐步树立的基础。但就评级机构“意愿”来讲,有观点认为向被评级者收费这种模式存在制度性缺陷,使得其“意愿”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伴随金融体系直接融资向间接融资的替代进程,信用债发展成为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自2014年刚兑首次打破以来,债券市场经历了数波信用违约潮的冲击,令实体企业尤其是民企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影响。这其中既有经济周期与监管加强的因素,也有信用债市场自身机制不完善的原因,例如,投资者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区域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声誉意识薄弱、高收益债市场尚未成熟、信用评级行业未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等等。为营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需要从上述层面多措并举、对症施药,不断健全和推进信用债市场建设,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本期中,本刊组织专题,聚焦信用风险降解和信用债市场有序发展作深入探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乔永刚  薛永洁  景欣 《征信》2016,(2):62-64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具有民族品牌的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人民银行积极从信贷市场寻求信用评级业发展的途径,但受我国信贷市场市场化程度低,银行信贷授信方式和风险评估机制固化,对推动第三方评级意愿不强等因素影响,市场主体参与评级的积极性不高,导致信贷市场对外部信用评级的需求动力不足.如何改变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借鉴欧盟等国际组织及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方面的经验,分别从监管立法、完善准入机制等几个方面,探索构建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行业管理框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中国债券市场收益率曲线平坦化上行,高评级信用利差收窄,信用债等级间利差拓宽。展望2014年,资金面仍将维持紧平衡,利率债供给压力将小幅增加,国债收益率曲线小幅陡峭化下移,下半年市场表现好于上半年;在信用债市场,随着下半年市场收益率水平下行和信用债供给的增加,高评级产品利差将会拓宽;中低评级债券受信用风险事件和交易所重启IPO影响,等级间利差也将拓宽。  相似文献   

11.
张黎 《时代金融》2012,(29):41-42
在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中,信用评级机所扮演的推波助澜的角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讨论。本文以哈佛学派的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为基础,系统分析SCP范式下信用评级市场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分析总结得出:信用评级行业在行业格局、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寡头垄断状况,必然导致效率低下的市场行为,大大增加金融市场风险。通过系统分析信用评级市场,为我国发展本土信用评级市场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加强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市场运行现状,指出评级市场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存在市场结构单一、不正当竞争凸显、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为从制度层面有效提高我国评级行业竞争力,完善体系建设,文章提出以机构创新促发展——成立全国性的、公共征信的再信用评级公司,规范引导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发展,促进市场公信力建设,提高信用评级体系综合实力,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样化、专业化的信用服务需求,进而增强我国金融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该文回顾了中国信用债市场的发展历程,指出经过自2005年以来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信用债券市场已取得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基础性建设不断完善等成绩,但同时也存在机构投资者持债结构不均衡、国际化程度较低以及信用评级机制有待完善等不足。展望未来,中国信用债市场仍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发行和投资主体将更加多样化、国际化,且交易市场也将趋向统一。  相似文献   

14.
谢金静 《征信》2011,(4):10-15
在“次贷”危机、此轮“欧债”危机和海外市场做空“中国概念股”等一系列事件中,信用评级机构都无法提供正确的参考信息,从而引发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诸多争议.从金融法学的视角对“谁成就了信用评级机构”和“该对其采取何种监管模式”这两个争议展开分析,认为与自身声誉说相比,法律壁垒说更能解释信用评级机构的壮大和垄断,通过引入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完善对于培育成熟的资本市场至关重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评级机构的经验,遵循评级行业的国际惯例,立足中国当前金融市场的实际,在开放环境下运用市场化的力量推进评级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中国评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评级市场的首要议题。本文从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信用评级市场、评级监管体系和评级行业自律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海外市场评级体系构建的经验,提出促进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银行间信用类债券市场表现不俗,发行星大幅增加,品种不断丰富,交易活跃度不断提高。文章回顾了2008年信用市场的总体特点,重点分析了其信用利差的变化趋势,从宏观基本面、市场供求等角度展望了2009年信用市场发展前景,并对其风险、评级、定价和择债策略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信用评级公信力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于信用服务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为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推动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金融全球化与我国债券市场国际化不断推进,投资者越来越依赖市场信誉好、公信力高的评级结果来开展金融业务,我国信用评级行业主动开放需求与被动开放压力不断增大。从国内实践情况看,当前不论是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熊猫债,还是境内企业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都很少使用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结果,这反映出我国评级行业话语权和公信力不足,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和发展仍然是任重而道远。在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形势、大背景下,探索如何做好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国际和国内信用评级体系的现状,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使得世界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评级行业,我国信用评级业也急需改革。本文列举了近几年关于推进信用评级改革的措施,探讨了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丹 《征信》2017,35(5):61-63
黑龙江省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相对落后,市场主体少、业务范围窄、评级结果缺少公信力等因素制约了评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建议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开拓业务范围,开展产品服务创新,推动评级产品应用,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的配套扶持政策,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规范管理和行业自律,促进信用评级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