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索金融分权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分权能显著促进辖区内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对不同发展偏向的绿色企业与污染企业影响方向迥异,地方政府运用金融资源“两手抓”绿色激励与污染约束。进一步分析表明,金融分权通过提升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相比于国有企业,金融分权对非国有企业特别是绿色企业的促进效应更高。因此,应完善适度金融分权制度,提高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助力企业乃至经济的绿色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8-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区分产权性质,实证检验了会计稳健性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稳健性会抑制投资过度,加剧投资不足;国有企业的会计稳健性加剧投资不足和抑制投资过度的程度要弱于非国有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高管团队的平均年龄、任期异质性、教育背景及其异质性显著影响会计稳健性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非国有企业高管团队的任期及其异质性、教育背景及其异质性显著影响会计稳健性与非效率投资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旭  李健 《武汉金融》2023,(1):71-81
中国上市公司具有金融背景的CEO呈现出鲜明的个人特征,其特征必然会反映到企业投资决策中,这为研究投资效率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在此背景下,基于“烙印理论”和“高层梯队理论”,本文考察了CEO金融背景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CEO金融背景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进而降低企业投资效率,且银行背景CEO产生的负向作用更为显著。渠道检验发现,CEO金融背景通过提高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来抑制企业投资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CEO金融背景对企业投资效率的负向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本文在丰富高管金融背景与投资效率相关研究的同时,也为公司治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考。  相似文献   

4.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发展的新型业态,极大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范围和深度,对缓解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困境具有重大作用。本文基于我国2015-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不仅提升了债务融资规模,还抑制了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同时,数字金融不仅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还通过提高财政透明度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间接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成本和风险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影响还受到地方政府能力的影响,在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能力和公共治理能力的调节下,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的积极作用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具有积极影响,这为缓解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困境,科学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地位,其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然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挤占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加剧了制造业企业的融资困境,这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文章结合2011—2020年地级市政府层面的债务数据和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约束数据,从微观角度探究地方政府债务与制造业企业融资约束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负债越多,制造业企业将面临更强的融资约束,且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非国有企业和审计质量低的企业也会受到更强的融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程度高的地区,政府债务对企业融资的负面影响较低。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缓解制造业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影响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是在地方财政压力、官员晋升压力背景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承担了更多政府功能,使其投资效率低下。金融生态环境决定了平台企业的外部融资条件,势必影响其投资效率,然而鲜有文献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2011-2015年省级城投债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金融生态环境所具有的缓解融资约束,降低政府干预两方面构建分析框架,分析金融生态环境及其维度对平台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处的金融生态环境越好,该地区实体经济基础越发达、金融发展与政府治理水平越高、法律制度环境越好,平台企业融资成本越低,这有助于缓解融资约束造成的投资不足现象;政府治理能够抑制平台企业过度投资;法律制度环境能够抑制平台企业过度投资,法律制度环境与政府治理对提高平台企业投资效率存在替代作用。研究结论对于推动平台企业经营市场化改革,防范与治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提高其投资效率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融资约束影响企业的现金持有量、盈利能力、融资渠道与其投资效率,发现融资约束主要通过银行信贷途径影响企业投资效率,对股权融资途径影响较小。充分现金持有、盈利能力强能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在融资约束条件下,国有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提高投资效率,非国有企业投资效率下降。在非融资约束条件下,非国有企业债务融资的投资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投资不足是影响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中国2009—2014年地方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政府干预、债务融资对国有上市公司投资不足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不足的样本数量占所有非效率投资国有上市公司总量的53%,超过了投资过度的样本。资产负债率对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随着政府干预程度的提高而增强。此外,就债务的期限结构来说,不论是高政府干预程度还是低政府干预程度,短期债务都能够有效治理地方国有上市公司的投资不足行为。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参与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总体上普遍存在着非效率投资现象,即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机构投资者参与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效率,减少了企业的过度投资或投资水平不足;(2)相对于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参与对民营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影响更显著,即民营企业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程度越低;(3)相对于中央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参与对地方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影响更显著,即地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或投资不足程度越低。通过进一步地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参与带来企业内部第一类、第二类代理成本的降低和融资约束的缓解,促进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是企业投资效率得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杨乐 《征信》2024,(3):83-92
当前经济发展需要优化投资结构,加快补齐生态环保等领域短板,坚持实施金融安全战略,保持融资杠杆以稳为主,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通过系统分析企业债务融资、企业环保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债务融资对企业环保投资具有抑制作用,其中,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非重污染企业比重污染企业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非制造企业比制造企业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企业环保投资短期内对区域经济增长起抑制作用,其中,非重污染企业比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中部地区企业环保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债务融资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形”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企业防范金融风险,推动可持续和稳健的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效应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经济社会应对“未富先老”的全面冲击。本文从企业债务融资视角,探究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微观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显著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水平,这一结论在采用计划生育强度作为工具变量检验之后依然存在。机制分析表明,地区人口老龄化主要通过加剧融资约束和增加经营风险两个渠道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传统行业、资本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样本中更为明显。进一步地,人口老龄化在引致金融资源供给冲击的同时,也会加剧金融资源错配,体现在地区人口老龄化显著提升了企业的融资不足水平,且对企业债务融资的负面影响在生产率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从微观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视角理解人口老龄化的经济效应,并为国家实施积极的人口老龄化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金融赋能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是否影响企业投资效率备受关注。本文以2018年“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实证探究供应链金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显著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机制检验发现,供应链金融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等渠道促进企业投资效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企业位于金融发展程度较高地区或产权性质为非国有时,供应链金融对其投资效率的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的检验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提升企业投资效率主要表现为缓解投资不足,并且供应链金融引起的企业投资效率变化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升。建议政府以多层次、系统化的支持政策推动供应链金融的实施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企业投资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3.
地方融资平台正处于转型关键期,而其债务规模的持续增长给市场化转型增添了压力,不利于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选取2009-2019年2489家地方融资平台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分权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分权显著促进了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扩张;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效应主要体现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中的城投债务和长期债务,融资约束是金融分权债务扩张效应的作用渠道.此外,金融分权的债务扩张效应在基础设施、民生相关行业的地方融资平台中更加明显,新《预算法》实施后该效应减弱.本文的政策建议包括,重塑金融垂直管理体系、加快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改造不同区域和行业的地方融资平台.  相似文献   

14.
以2004~2009年间70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政府干预、政治关联对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干预一方面会加剧有自由现金流量公司的过度投资,对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缓解融资约束企业的投资不足,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投资不足。这说明,出于自身的政策性负担或政治晋升目标,政府会损害或支持所控制的企业,这为政府"掠夺之手理论"和"支持之手理论"提供了实证支持。研究还发现,政治关联与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均负相关,这表明,政治关联可以作为法律保护的替代机制来保护企业产权免受政府损害,并为企业谋取利益。  相似文献   

15.
地方隐性债务的主要风险之一是通过市场化的渠道长期影响企业行为,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造成负面影响。笔者立足于我国信贷市场中金融分割的特征,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背后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地区企业债务成本与负债水平的联立方程,结果表明:在金融“结构分割”与“地理分割”的影响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仅加剧了本地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由于存在融资渠道的差异,相比于更具有隐性债务特征、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地方政府非标准债务,城投债等相对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标准债务并未影响本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文章的机制分析还发现,基于中小银行发展的金融“结构分割”弱化,以及省内较弱的金融“地理分割”,均可以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加对本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负面效应。以上研究为如何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进入实体经济中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金融强监管旨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而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以《资管新规》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16—2022年中国A股非金融、非房地产类上市公司半年度数据为样本,考察金融强监管对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资管新规》的实施加剧了短贷长投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且这一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低成长型企业和银行竞争水平较低的地区表现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这一影响由企业外部融资环境变化和债务偿还压力共同作用实现,实施《资管新规》引致的影子银行业务收紧加剧了短贷长投企业的债务偿还压力,最终导致其债务风险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对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若短贷长投由过度投资所致,则《资管新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治理效应和缓解债务风险;若短贷长投由长期融资约束所致,则《资管新规》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流动性效应和加剧债务风险。本文从企业债务风险的角度拓展了《资管新规》的政策效应研究,为优化强监管政策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债务是连接财政与金融政策的重要工具,研究其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得到的中国2006—2019年279个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利用收支相抵法估算得到的中国地级市政府性债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有利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第二,地方政府债务对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和阶段上的异质性。第三,机制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能够显著提升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但未能增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质,且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转换。第四,不同债务存量规模下,税收征管和地方举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进一步明确了债务存量规模的“适度区间”。研究结论对探索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国际学术界关于金融深化能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已达成共识,但国内学术界对于我国金融深化与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存在分歧。本文提出地区非国有企业负债占比以及地区非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差额这两个新指标,以衡量地区金融深化程度。利用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地区金融深化程度的差异导致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不同,金融深化同时促进了地区第二、第三产业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我们还发现,经济周期会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第二产业在经济低迷期存在投资过度的现象,而第三产业在经济繁荣期投资相对不足;实际利率的提高有利于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从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9.
以2011—2021年沪深A股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但会加剧企业的投资过度,与A股上市公司相比,数字金融对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影响程度更大;数字金融影响投资效率的内在机制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主要表现为提高企业的信贷可得性;数字金融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数字金融对内控有效企业投资过度的影响不显著。因此,要大力推进数字金融的发展,优化农村地区数字金融环境和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双碳”背景下,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十四五”时期重要的战略任务。本文以2016年颁布的《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作为转型金融政策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转型金融政策对钢铁企业转型研发和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钢铁企业,转型金融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钢铁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和转型项目投资水平;同时抑制了钢铁企业债务融资,尤其是流动性较差的债务融资。机制分析表明,转型金融政策实施效果在不同钢铁企业间存在差异性,对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具有明确的低碳、减碳项目或活动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研发、转型投资促进作用;对非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和暂不具有明确的低碳、减碳项目或活动的企业具有较强的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