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看中国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银弟 《中国金融》2003,(10):54-55
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中国金融制度变迁形成了独特的变迁路径,并将影响中国金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研究这一变迁路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今后金融制度变迁的影响,对避免制度变迁的效率损失、保持制度变迁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诺斯在《制度、制度变  相似文献   

2.
段银弟 《金融研究》2003,(11):89-94
本文运用西方制度经济学的“成本—效益”理论,分析了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利益主体及其效用函数,揭示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轨迹是政府效用函数与政治银行家的个人效用函数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导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绩效分析和改革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国以来,我国金融制度经历了从市场金融到计划金融再到市场金融的历史变迁,而真正的现代市场化金融制度改革是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其制度变迁表现出了强制性、渐进式、路径依赖性以及滞后性等主要特征,但也正在发生一些积极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无论从制度存量和制度增量的创新,还是金融总量的增加和金融市场功能的增强,不过这些变化并不深刻,在金融组织结构、市场功能以及金融监管和金融宏观调控等方面仍未发生质的变化。从改革取向看,中国金融制度应在金融市场制度变迁、金融产权制度变迁和金融调控制度变迁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金融制度经历了从市场金融到计划金融再到市场金融的历史变迁,而真正的现代市场化金融制度改革是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其制度变迁表现出了强制性、渐进式、路径依赖性以及滞后性等主要特征,但也正在发生一些积极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无论从制度存量和制度增量的创新,还是金融总量的增加和金融市场功能的增强,不过这些变化并不深刻,在金融组织结构、市场功能以及金融监管和金融宏观调控等方面仍未发生质的变化。从改革取向看,中国金融制度应在金融市场制度变迁、金融产权制度变迁和金融调控制度变迁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发展对当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形成了压力,并诱发性地导致了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国金融制度变迁再掀高潮。但不同于以往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革,此轮制度变革首先呈现出诱发性制度变迁的特征,通过竞争和压力倒逼金融制度变革,又由于中国金融体量的庞大和结构的复杂,诱发性制度变革还会转变成强制性制度变革。  相似文献   

6.
崔兵 《武汉金融》2012,(9):17-19
财政分权理论和金融发展理论中的金融约束论和市场增进论都证实地方政府在金融发展中的正向作用。地方政府作为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中"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的主导者的职能及充当信用和信息中介职能的中国经验验证了金融发展理论的理论结论。  相似文献   

7.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将中国渐进的金融深化作为制度背景,将中国加入WTO作为一项制度安排,海外业务既是国有银行为捕捉新的获利机会而进行的诱致性变迁,也是迫于市场压力而产生的强制性变迁,是中国金融深化进程中的一种复合型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8.
非正规金融演进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农村广泛存在非正规金融现象,对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以及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探寻农村正规金融的制度缺失与非正规金融具有的经济效应、制度效应入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深入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演进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内在机制,并指出非正规金融的发展与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应是市场诱致性制度变迁与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金融体制经历了从计划金融到市场金融的历史变迁,而实质性的市场化金融体制改革是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变迁方式表现出了强制性、渐进性、滞后性的路径依赖特征,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变迁进程的路径选择以及政府行为作了深入分析,揭示了今后变迁过程中的路径取向和政府应该担任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金融体制经历了从计划金融到市场金融的历史变迁,而实质性的市场化金融体制改革是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的.变迁方式表现出了强制性、渐进性、滞后性的路径依赖特征,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变迁进程的路径选择以及政府行为作了深入分析,揭示了今后变迁过程中的路径取向和政府应该担任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制度环境变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梳理中国农村民间金融制度环境变迁过程,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分析,认为应根据不同形式民间金融制度所具有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加强监管,而不是以“一刀切,,方式禁止或放开民间金融,这是破解农村民间金融困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演化逻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金融制度由于“国家悖论“、政府效用函数最大化以及政府偏好序列的约束,及各个既得利益集团为获取制度租金而采取的博弈,使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锁定在低效状态.要退出中国金融制度锁定,必须引入新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实施动态的制度变迁,从而达到高效的路径替代.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比中外碳金融制度,指出国外碳金融市场属于市场驱动型,实现了制度的诱致性变迁;而中国碳金融市场是政府推动型,需要制度的强制性变迁.最后,本文针对中国碳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肖舟 《金融论坛》2013,(5):73-79
本文基于博弈理论,以中国工商银行的信贷制度变迁为案例,分析中国信贷制度的变迁。中国的信贷制度经历了从计划信贷到市场信贷变迁的过程,它是以国家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线展开的。尽管新制度由国家设计和供给,但是信贷制度变迁是通过多种力量互动博弈的方式完成的。在国家主导的制度变迁过程中,信贷制度属于金融制度、银行制度的"次级制度",商业银行通过细化制度、组织变革、技术进步等途径,在与国家、企业的博弈过程中持续地推进了信贷制度创新。实践证明,这种制度变迁模式在中国的体制内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15.
分业与混业是金融制度选择的重要内容。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是内生的,制度的选择与变迁实际是各主要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只要各利益主体在制度变迁中获得实际利益的满足,这一制度才具有稳定性与持续性。本文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美国金融制度和中国金融制度的演进过程,为把握未来金融制度的发展方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依托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及中国金融改革的发展,贵州的经济发展也与金融支持密不可分。本文结合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在选取较为详细的金融发展指标对贵州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和发达地区相比较的基础上,尝试探讨对于贵州金融发展有效的制度变迁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金融外部市场化推动国有金融改革的理论思路对转轨实践的解释有限度,中国国有金融制度变迁需要探索新的解释理论.从中央政府理性行为介入的分析视角,可以构建一个国有金融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框架.考察中央政府控制金融的效用函数及其变量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应成为解释中国国有金融制度演进规律的一条关键线索.以国有金融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历程为例可以佐证这一观点,并可以在这一解释框架的基础上展望国有金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依托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及中国金融改革的发展,贵州的经济发展也与金融支持密不可分。本文结合金融发展与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在选取较为详细的金融发展指标对贵州的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和发达地区相比较的基础上,尝试探讨对于贵州金融发展有效的制度变迁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大事记》主编吴晓灵定价:220.00元《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大事记》是中国金融业第一部以编年体形式,忠实、客观、简明地记录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辉煌历程的大型史料工具书。它以金融制度变迁和重要金融改革措施为主线,按时间顺序记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领域的重要政策演进、重要机构变动和重要事件概要,完整地勾勒出了30年来中国金融业的时代变迁,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历程的一个索引。  相似文献   

20.
书讯     
《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大事记》,吴晓灵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本书是中国金融业第一部以编年体形式,忠实、客观、简明地记录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辉煌历程的大型史料工具书。它以金融制度变迁和重要金融改革措施为主线,按时间顺序记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领域的重要政策演进、重要机构变动和重要事件概要,完整地勾勒出了30年来中国金融业的时代变迁,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历程的一个"索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