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西部》2012,(36):8-9
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达到4%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3月5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这意味着该目标自1993年提出以来我国有望首次实现这一承诺。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2011,(12):9-9
2011年7月15日,教育部《教育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实施一周年。财政部教科文司吴国生副司长说,据初步统计,201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3.69%,目前教育已成为公共财政的第一大支出。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为立国之本"。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22236.23亿元,达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4%的战略性目标。然而,该目标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早已提出。可见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值得反思与深究,教育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学界也聚集了更多的目光审视政府的行为。内蒙古自治区有其独特的边疆位置和民族特点,分析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的公共教育支出总量情况对全  相似文献   

4.
任美华 《东北之窗》2010,(Z2):40-41
日前,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了2010年年度工作要点,提出今年要促进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目标的实现。消息一出,即引来一片议论之声,很多人都给予了乐观的解读。但是,有一个事实我们不能忽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只有近几年我国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才超过3%。而且,从变化趋势来看,这一比例并不是持续增长的,而是呈现起落不定的波状发展态势。即便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的2008年,比例也只占GDP的3.48%。全国人大在2006年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规定,"逐步使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而今年正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实现这一具体目标的最后一年。4%,一个紧箍中国教育10余年的"魔咒"能就此打破吗?4%,能还得清高校的负债吗?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我国高等教育法人单位数达到5099个,就业人数达到164.61万人;产业活动单位6253个,就业人数160.27万人。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这是一项伟大的历史性成就。但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比重持续下降、高等教育收费水平超过城乡居民承受能力、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偏低、高等教育结构失衡、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6.
程慧 《特区经济》2005,(4):252-253
<正>一、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概况1.总量分析。①绝对量分析。总体而言,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随着中国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此趋势将会持续下去。据相关数据显示,伴随着GDP平均每年7%-8%的增长率,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从1978年的75.05亿元增至2000年的2179.52亿元,增长了近30倍。以1978年为基期,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都保持两位数  相似文献   

7.
完善我国高等教育 财政拨款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我国颁布《教育法》,提出要在中国逐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校办产业的收入、社会捐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从法律上确立了教育经费的多元投资体制。明确了财政经费在多元教育投资中的主体地位。1997年,在经过几年的“并轨”过渡之后,中国高等教育开始全面实行收费制度。从成本补偿角度来看,我国现有的教育结构模式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高校经费严重不足,财政压力巨大;高校教育经费的主渠道薄弱、结构不合理;财政性教育经费事权、财权不统一;高校教育拨款依据和收费标准不合理,不科学;对多元化筹措教育资金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8.
国家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在最近几年里突飞猛涨。2006年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是6282亿元,是当年GDP的3.1%;2010年5月5日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到GDP的4%。  相似文献   

9.
谁来保证4% 其实,对于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比例这样的好事本不应怀疑的,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怀疑。为什么一件好事,用了十多年也实现不了呢?责任在谁呢?  相似文献   

10.
比起对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等,动辄万亿的"慷慨"投资规模,10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还未到4%。在捉襟见肘的经费面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口号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关于提高教育经费在全国GDP中比例的政策由来已久。早在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48  相似文献   

11.
黄琳  娟子 《中国西部》2011,(16):16-19
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12年要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以下简称4%目标)。国务院于6月8日召开常务会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育投资比例衡量标志的财政性教育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西部地区过去15年都没有达到4%的目标,原因在于西部地区教育投资的增长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以及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偏低,同时,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长不能持续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也是重要的因素。因此,必须发挥财政投入主渠道作用,加大中央对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以确保增加教育经费的各项法律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经济》2008,(4):15-15
尽管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连年增长,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率并没有明显增长。从1993年国家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第一次提出要在20世纪末达到4%的目标,到现在已经将近15年了,基本是在3%浮动徘徊。要实现2010教育投入全部达到占GDP4%的水平,难度依然很大。  相似文献   

14.
语录经典     
《宁波经济》2011,(4):9-9
我还欠着一个“账”,明年一定把这个“账”还清! ——中国政府早在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55中就明确提出,到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4%。但这一目标迄今尚未实现。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参加全国人大江西省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这么向江西赣州的小学老师、全国人大代表刘艳琼作出承诺。  相似文献   

15.
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收入首次实现了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随着教育经费投入的加大,高校财政拨款也大幅增加,如此巨额的教育经费,如何能保证每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高校国库集中支付作为国家财政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其改革是积极的、有效的。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业务实践中仍然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问题的有效改进,会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西部》2012,(9):22
2012年3月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7.
于霏 《中国西部》2012,(9):22-25
2012年3月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13日联合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即 GNP 的比例,本世纪末达到4%"。但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与国际平均水平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投入水平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的统计,在1999—2000年度,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 GDP 的均值为4.8%,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秘鲁、泰国和突尼斯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2012,(9):19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解决考试招生、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逐步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府在扩大教育公共服务范围上,可谓三年三大步:2006年在西部农村开始实行“两免一补”(免除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义务教育经费机制;2007年,这一机制扩大到所有农村;如今,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体现了政府优先发展和投资教育的理念.有利于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的目标,更进一步坐实了“义务教育”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