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正>9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共同按下"竣工按钮",跨中俄两国全长997.25公里的中俄石油管道工程宣告竣工。对此,世界为之瞩目。其一,中俄两国元首共同按下"竣工按钮",表明了两国对俄中原油管道开通的重视;其二,中俄原  相似文献   

2.
1日 在国家主席胡锦涛访俄期间,中国和俄罗斯企业界在莫斯科签署多项协议,内容涉及石油天然气、电力以及金融等诸多领域。其中,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签署了有关两家公司共同勘探开发萨哈林-3号项目Veninsky区块的“一号议定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  相似文献   

3.
透视中国     
《董事会》2006,(6):16-17
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进行了他就任国家元首以来的第一次美国访问。由于此前中美两国在人民币升值.贸易失衡.知识产权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不小的分歧,再加上“中国崛起”的语境,此次胡主席的访美就显得举足轻,以至于吸引全球的目光。  相似文献   

4.
宋洁 《中国石化》2007,(4):46-46
1991年12月27日,中国承认俄罗斯联邦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中俄关系的破冰之旅就此展开。随后几年.通过多次亲密接触,中俄在许多国际政治问题上和国家发展战略上达成共识,关系开始渐入佳境。2001年7月.中俄两国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不断加深。2004年l0月普京总统访华时,两国元首批准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2005年7月1日,胡锦涛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正式宣布,为全面推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前发展.双方决定互办“国家年”活动。中俄蜜月行动的帷幕再次拉开。  相似文献   

5.
《董事会》2005,(10):12-12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这个月飞赴美国访问之际,却正是中美两国的经贸关系处于历史新低之时。让中美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的原因,是中国那不断增长的贸易盈余以及针对美国知识产权的盗版行为的一种新的利害关系:中国公司富于侵略性的国际扩张过程。  相似文献   

6.
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于1995年1月1日,1996年期间,经过试运转的世贸组织正式取代关贸总协定(GATT),成为统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贸易等为一体的国际经济组织。1999年4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美期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发表了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已经大大推进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共同目标,……美国坚定地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9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参与世贸组织谈判已历时十三年,在开放国内市场方面作出了巨大的、不懈的努力,进  相似文献   

7.
<正>在能源互联网体系下,能源就地利用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消耗。当今的世界能源体系构建在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基础之上。油气资源集中在中东沙特、伊朗,美洲委内瑞拉、美国,以及俄罗斯等主要的几个能源供应国手中。这些国家在国际能源供应中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对众多能源消费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能源消费重心加速向中国、印度等非经合组织经济体转移,现有的能源供应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也迅速增长,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供应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日益显现,能源短缺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与此同时,我国出口贸易发展十分迅速,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德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出口贸易国,  相似文献   

9.
田兆 《中国石化》2007,(4):44-46
中俄双方继去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之后,今年又在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年”。3月26日,莫斯科隆重举行了“中国年”的开幕式,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了开幕式,表示要把两国的友好合作  相似文献   

10.
宗莳 《中国包装工业》2006,148(10):15-15
2005年,我国罐头行业已经进入第7个快速增长的年头。作为出口的大宗产品,我国罐头食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着悠久的出口历史和良好信誉。目前,我国罐头每年出口的国家和地区有140余个,遍及五大洲。出口市场主要为日本、美国、欧盟15国、俄罗斯、东盟国家和中东地区。2005年,我国罐头总产量达到360多万吨,出口205万吨,出口额近16亿美元,实现了“十五”期间“年年增长,全面进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航天工业管理》2000,(8):45-46
尽管俄罗斯反对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但两国正计划2000年夏天或秋天在德克萨斯进行战区导弹防御联合军事演习。据称,这场演习没有实弹射击,由两国一起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共同防御敌方发射的中近程导弹。演习程序包括跟踪敌方导弹,然后协调俄美两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并发射导弹进行拦截。  相似文献   

12.
综合快讯     
[CTEI特别报导]随着世界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步伐的加快,如何发展纺织行业的电子商务,并利用这一商务活动形式促进中美两国纺织服装贸易,成为本月十三日在纽约曼哈顿世贸中心举行的中美纺织服装及电子商务研讨会及两国纺织业界人士的极大兴趣。 这次研讨会由国家纺织工业局、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美中经贸促进会共同主办,美国商业网络集团、美中时装协会和北京天一信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参与协办。来自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与美国纺织服装业、电脑网络公司的有关人士、专家、学者一道共同展望两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前景,携手探讨两国纺织电子商务方面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能源供应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正面临严峻挑战,去年下半年发生的油荒、电荒拉响了能源警报为解决我国能源供应特别是石油供应安全问题,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双管齐下”策略:一是中国石油公司应积极参与海外油气资源开发,将权益产量尽可能多地运回国内;二是积极参与国际油气贸易,实施进口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希悦尔公司完成对泰华施公司的收购[本刊讯]日前,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夏威夷州檀香山会见了希悦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威廉·席基(William V.Hickey)等美国工商界代表。席基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非常高兴有机会聆听胡锦涛主席的讲话,相信"他将引导两国企业通过更多合作在  相似文献   

15.
高层声音     
《中国电业》2005,(6):4-4
中国政府将从四个方面努力解决能源紧缺的挑战:第一,在能源供应上坚持立足国内的基本方针;第二,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并在这方面制定了能源的基本规划;第三,非常重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第四,按照互利互惠。共赢双赢的原则,加强与能源国和消费大国的合作。去年我国国内能源自给率达到94%。中国的发展不会对世界能源安全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6.
田兆 《中国石化》2007,(4):44-45
中俄双方继去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年”之后,今年又在俄罗斯举办了“中国年”。3月26日,莫斯科隆重举行了“中国年”的开幕式,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出席了开幕式,表示要把两国的友好合作进一步推向前进。经济贸易是这次“中国年”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活动期间举办了国家级大型活动4项、各部门专题活动27项。在作为国家级大型活动之一的中国国家展上,中国石化等能源企业引起了俄罗斯人的关注。通过“中国年”的论坛、研讨和推介会等多种形式,中俄双方在能源领域展开了积极的交流和合作。一批合作项目签约,成果令人鼓舞。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出口国的俄罗斯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的中国,其间的石油贸易和能源合作成为人们关切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正>肩负保障国家能源供应重要职责的中国石油,自1993年以来,随着中国由石油出口国变为石油进口国,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启了海外油气合作经营的序幕。目前,中国石油油气合作业务遍布全球35个国家,共有91个项目。在24年发展过程中,中国石油不仅在海外勘探发现了一批油气资源,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作出了贡献,而且为资源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8年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华时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达成的共识,以2008年7月26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俄罗斯副总理谢钦举行会谈为起点,中俄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能源:从竞争走向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太地区是俄罗斯对外能源战略的重点方向之一,中、日、韩三国对俄罗斯能源的共同需求为 在本地区建立广泛的能源合作关系提供了先决条件,建立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机制符合区内各国的共同利益.东北亚多边能源合作进程已经启动,建立区域多边能源合作机制的条件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目前开展能源合作的主要障碍是缘于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而导致的东北亚各国间缺乏互信.为此,建议积极协调政策,确立“共赢”理念;共同参与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并将其纳入东北亚多边能源合作总体框架;成立东北亚能源合作组织,共同解决地区能源安全问题;努力淡化地缘政治因素对东北亚能源合作的消极影响,摈弃“零和”观念,发展开放型的能源供应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发达国家不可能出现的建筑业的铺张浪费,正在中国大张旗鼓地上演."在新近推出的<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发展方向>一书中,多名专家指出,我国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正在成为能耗和资金的黑洞,"许多公共投资项目建成之日即亏损之时,中国可能成最大建筑浪费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