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糖业特点完善订单农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多年来在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在实行订单农业方面走出了"保底价格签订单、价格联动稳订单和强化服务保订单"之路。通过实行订单农业,与基地农民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原料基地得到稳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力不断增强,甘蔗已成为基地农民主要收入来源。2004年榨蔗量477万吨,占广西榨蔗量的10%,占全国榨蔗量的6%;产糖55万吨,分别占广西和全国总产量的10%和5.47%,工业总产值16.97亿元,销售收入11.55亿元,利税3.04亿元。利税总额连续多年在广西…  相似文献   

2.
一、糖蔗生产的现状 糖蔗,作为广东省重要的经济作物。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很大发展,特别是1988年省政府调整糖蔗收购政策,从1988年跨1989年榨季开始,实行上调食糖任务包干,上调部分国家统一定价,继续执行“吨糖吨粮”奖售政策,任务外食糖价格放开,随行就市。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糖蔗生产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使我省糖蔗生产出现了自1988年以来连续四年增产的大好形势,并在1990年糖蔗产量达到了2093.46万吨,首次突破了2000万吨大关,1991年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达2286.38万吨,比1978年增1.74倍。而由于1992年的“蔗贱、糖滞”的影响,糖蔗生产在1992年开始滑坡,1993年  相似文献   

3.
黄武艺 《农家之友》2009,(12):16-16
为贯彻落实“三个千万亩增粮增收行动计划”,大力推广甘蔗间套种技术,部署进一步做强做优糖料蔗产业工作,6月18日,自治区农业厅在武鸣县召开了2009年全区甘蔗间套种现场会暨糖料蔗生产形势分析会。自治区农业厅副厅长韦祖汉、广西农科院院长李杨瑞出席会议并讲话。参加会议的还有全区11个精料蔗主产市糖办或农业局、33个优势区域县(市、区)糖办或农业局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罗城县东门镇大境村近几年来依据自身特点,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糖蔗种植业。至今,该村蔗糖种植面积已达4800多亩,全村有九成以上农户种植糖蔗,村民逐步摆贫困,生活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金诺1号”牧草蔗,是由南方蜜蔗与糖蔗杂交选育而成的远缘杂交种。它不仅具有甘蔗光呼吸率低、光合效率高,生物量大的优势和野生蔗耐瘠耐旱、再生性与抗逆性强的特点,而且是一种含有丰富粗  相似文献   

6.
晓春 《农家之友》2006,(11S):32-32
进入成熟期,甘蔗糖分积累加快,蔗茎内蔗糖分含量增加,还原糖降低,蔗汁纯度提高。植株形态上表现为蔗叶逐渐变黄,老叶枯死,新生叶变窄小。因此,在田间管理上要抓好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7.
甘蔗粉糖具有甘温入脾、益气散寒、活血化淤之疗效和易于其它行业再利用的良好性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现将生产粉糖技术概述如下: 一、清汁纯度 机制粉糖甘蔗入厂量大,应及时进行压榨,如存放时间较长鲜蔗会因失水而影响其纯度。在压榨过程中由于经撕裂机或蔗刀等机械的破碎再进入  相似文献   

8.
据《中国甘庶地理》一书记载,从公元前三世纪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我国的种蔗区域一直限于长江以南地区,故有“蔗不过江”之说。南蔗北种始终是北方农民的一个梦想。“谁说南蔗不过江,而今蜜蔗植太行。”富有传奇色彩的农民李梅,抱定“农民种田要种钱,北蔗不甜心不甘”的成功信念,历经六年的潜心研究和探索,终于实现了南蔗北种,“甜”梦成真。 情凝铁树开花,心系鸡毛升天。1996年,李梅在自家小院试种蜜味果蔗一举成功,后转入大田示范栽培,从温室育苗到大田移栽,从单膜覆盖到双覆膜种蔗,从单品种试种到多品种选育,从自然增糖到人工增糖做了大量的对照实验,他利用业余时间写下了4万多字的试验笔记,并撰  相似文献   

9.
以新台糖16号和新台糖22号为对照,对引进的7个甘蔗新品种(品系)的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单茎重、有效茎等农艺性状及蔗茎产量、产糖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闽糖01-77、闽糖02—205、闽糖04—250、福农15号和福农39号等新品种(品系)表现出了较优的综合性状,建议在漳浦马坪蔗区进行进一步的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0.
地膜冬植蔗具有防寒防旱增产的特点,近几年,广西贵港市蔗区大面积推广地膜冬植蔗新技术,一般亩产达到6~7吨,高的8吨以上,比常规春植蔗亩增产2~3吨,增产35~40%,蔗糖分提高0.5~0.8%,增产增糖增收效果明显,深受农民欢迎。怎样种好地膜冬植蔗,其主要技术是:  相似文献   

11.
<正>化解糖业困局,关键要改变"政府蔗"与"市场糖"的关系。对糖实行目标价格管理,成本低、补贴少,具有较强可行性。糖市怎么了?价格调控机制不健全,"政府蔗"遭遇"市场糖",低价进口糖大量涌入,新榨季在即,糖价仍未回暖。从2010/2011年最高价7800元/吨,到今年9月的3900元/吨,国内糖价跌幅达50%,糖业全行业亏损、糖农减收。糖产业到底怎么了?中国糖业协会副理事长马占平分析,近几年糖价大跌,进口糖大量涌入是主因。加入世贸组织头10年,我国每年进口食糖基本在100万吨左右。但从2010/2011制糖期开始,国内外糖价倒挂加剧,低价进口糖严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工作实施方案》,提出用3年时间,在全区范围内,通过开展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基本实现新植蔗脱毒、健康种苗全覆盖,每亩产量提高20%以上,蔗糖分提高0.5%~1%;机械化生产得到有效推广,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以下简称"双高"基地)机收率达到50%。推广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到2022年,全区范围内基本  相似文献   

13.
糖蔗生产是我县多种经营的主要项目.在目前和未来发展计划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县糖厂综合利用能力强,经济效益高,发展基础好,业已成为我县工业的主干.但是,作为制糖原料的甘蔗生产,在我县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尽管曾先后采取了一系列行政措施和经济措施,仍不能实现种植计划和单产指标,今年面积下降到三千多亩,仅占下达计划的26%.怎样才能更好地调动蔗农和糖厂两方面的积极性,保证种蔗1.2万亩,产工业蔗5万吨,出白糖5千吨的"六五"计划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减灾救灾,实现大灾之年全区糖料生产再上新台阶,进一步促进广西全区糖料蔗救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实现大灾之年广西全区蔗糖业的稳定发展,2月25日上午,由广西区农业厅组织的广西全区糖料蔗救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现场会在南宁市武鸣县召开。会议分析了今年广西全区糖料蔗生产形势,开展了糖料蔗灾后恢复生产现场培训,部署了下一步糖料蔗生产管理工作。来自南宁、崇左、来宾、柳州等地市农业局及糖办的负责人共计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为进一步落实广西区政府提出的500万亩优质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的建设目标,当前广西将在全区范围内大力推广"良种良法",从而推进基地建设。糖业是广西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是广西农民收入持续增收的重要支撑,但近几年来,广西蔗糖业  相似文献   

16.
<正>厂区外停满等待卸蔗的车辆,厂区内机器轰鸣。"从现在到明年4月,整个榨季工厂都会24小时不停歇运转。"广西崇左市湘桂糖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光海对记者说,现在每天进厂甘蔗一万多吨、产糖上千吨。广西的糖料蔗和食糖产量均超过全国总量60%。眼下,一年一度的制糖期已拉开帷幕。行走在蔗区,田间地头是蔗农辛勤砍收的身影,道路上运蔗车辆来回忙碌,已经开榨的糖厂更是铆足  相似文献   

17.
振兴农村经济,很大程度地取决于农业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粮食生产1993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多种经营1994年与1990年相比,水产品、水果产量翻一番,乡镇企业总收入翻三番,糖蔗产量、水产品、乡镇企业增幅居全国之苜,农业增加值在金国排位由1990年的19位上升到1994年的15位。这些成绩的取得,  相似文献   

18.
贵州蔗糖业经过“北退南归、相对集中”的战略调整,形成两江一河蔗区以制糖为主、果蔗鲜销为辅,其余蔗区主要以生产果蔗鲜销为特色的分布格局。通过国家实施扶贫开发、西部大开发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蔗糖业由东部沿海,由平原向山区转移的战略取向,给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带来了发展良机,使蔗糖业成为蔗区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加入WTO后,贵州蔗糖业和全国蔗糖业一样面临严峻的挑战。一、贵州蔗糖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甘蔗生产上新品种改良滞后,高产高糖新品种推广少。贵州蔗糖业发展中,…  相似文献   

19.
海南农垦职工自营经济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初具规模。据统计,1997年全垦区职工自营经济作物面积达9859万亩,其中芒果653万亩,香蕉414万亩,水稻播种面积2247万亩,糖蔗播种面积1312万亩,瓜菜播种面积1821万亩,水产养殖面积...  相似文献   

20.
关于海南农垦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前国际经济发展的一大潮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的优质低价农产品将大量涌进我国市场,海南省也未能幸免。当前,海南农垦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大宗农产品橡胶、糖蔗、热作水果等市场价格均比国际市场价格要高,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十五”期间,海南农垦必须调整经济结构,才能扭转不利局面,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