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倩  姜琪 《财经科学》2013,(5):95-104
基于资本深化视角考察行业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发现资本深化对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呈快速增加趋势,垄断行业之所以"得到"的多,是因为本身"拥有"的多,投资的行业差异促成了收入的行业差距。通过MLD指数对行业收入差距进行静态和动态分解表明,行业收入组内、组间差距都成扩大态势,尽管组间差距小于组内差距,但组间差距对整体收入差距的贡献却始终呈上升趋势;因此,行业垄断造成的收入差距愈发严重,我们必须从根源上打破垄断,促进行业市场化,有效引导民间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CHIP(中国家庭收入调查)(2002年)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城市居民的社会资本对其收入水平和差异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居民收入会随着自身社会资本的改善而提高。社会资本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种不同的机制:(1)即使个体的社会资本相同,由于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率的异质性,社会资本在不同的收入群体中会产生扩大收入差距的影响;(2)给定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率相同,个体社会资本量的异质性也会扩大收入差距。笔者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率在不同收入水平上的分布,从而验证了第一类机制。给定社会资本的收入回报率相同,使用夏普利值分解的方法发现,个体社会资本量的异质性会加剧收入差距的扩大,但是这一贡献并没有区域、行业特征等因素显著。随后的实证分析检验了社会资本对收入确实有提高作用,同时也分析出社会资本可能会缩小收入差距。这加深了我们对于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微观机制的理解,并对制定消除收入差距的政策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群体内部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了工作经验对外来务工人员收入差异的影响。基于对大连市1032名外来务工人员的经验研究,发现工作经验对外来务工人员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会依户籍性质或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外来工人与农民工的收入差异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户籍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户籍歧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是影响农民工群体收入劣势的一个主要原因;工作经验与教育程度的交互作用对收入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关系,工作经验在一定时期内对高教育程度的外来务工人员收入上升具有显著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转型经济体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从"身份型社会"向"职业型社会"转轨。身份型社会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就是"身份"成为决定产品或者要素价格的重要因素。从劳动力市场看,"身份"不仅会影响当前收入水平,还会使得部分群体缺乏机会和权利去改变收入状况,进而导致居民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持续扩大。本文从"身份"型社会视角提出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非农"与"农"、"垄断"与"非垄断"、"国有"与"非国有"以及"本地"与"外地"四类"身份"分割,并据此探讨了我国劳动力市场"身份"型分割扭曲对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然后基于CGSS2010数据资料运用"四差异"分析法估计了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力市场"身份"型分割扭曲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个人的收入水平与其"身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具有"非农"、"外地"、"垄断"和"国有"身份的个体分别比"农业"、"本地"、"非垄断"和"非国有"身份的个体获得的收入更高,且相对的两类人员之间确实存在着显著的收入差距。进而,运用城乡子样本和东中西部子样本检验了结论的稳健性,同时,也间接验证了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结构变迁以及市场化程度高低等因素影响着劳动力市场"身份"型分割扭曲对收人差距的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农民工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安徽省32个村的调查数据,对影响农民工收入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阶层内部呈现较大的收入差距;性别、培训和务工地区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显著;受教育程度低于初中这一状态对农民工收入的提高具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工间的收入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6.
从收入结构视角,考察我国城乡居民分项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1997~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从整体上看,样本区间内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入结构上的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2004年前后表现出相反的结果;工资性收入差距和财产性收入差距拉大,逐步促成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的扩大;东中西各地区的收入结构上的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杜萌 《发展研究》2014,(10):87-8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整体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十八大"更是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上日程。但是,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不但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也可能带来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孙宁  李明真  李达  王永路 《技术经济》2023,42(10):38-48
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在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在重塑行业内劳动力市场中不同群体的“技能-技术”匹配关系和收入分配。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考察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制造业性别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从理论上探讨其内在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技术进步扩大了行业中的性别工资差距,但使整体工资水平趋于上升;(2)技术进步使低技能群体的性别收入差距缩小,但却扩大了高技能群体的性别收入差距;(3)制造业中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主要通过教育程度、行业内性别偏好、女性精细化能力优势以及低技能工作对体力技能需求下降的方式影响性别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政府通过公共财政来消除低收入群体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信贷约束,为社会提供一个机会公平的公共教育情形下,社会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化路径,并考察了遗产动机和收入税率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我们的分析发现,公共教育虽然短期内在一定参数水平下会导致收入差距发散的可能性,但是在长期内却能保证收入差距的收敛。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不仅引起了全社会的巨大关注,更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向创新驱动的转型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收入差距与技术创新关系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突破了传统研究技术创新形式的不完全性、收入差距的不连续性、收入效应的同质性等局限性,在考虑了收入效应差异的基础上,创建了居民收入差距连续变化条件下的企业产品创新竞争模型,揭示了收入差距的变化通过"价格效应"与"市场规模效应"的耦合对产品创新产生的复杂影响机制,并通过数值模拟、计量分析等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收入差距(基尼系数)与企业产品创新存在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收入效应"较小时,"市场规模效应"占主导,收入差距与产品创新之间呈现负相关;当"收入效应"较大时,"价格效应"占主导,收入差距与产品创新正相关;"收入效应"处于中度值时,收入差距与产品创新是"U"型曲线关系。本文的方法与结论拓展了收入差距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市场竞争结构变化对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强化市场竞争有利于缩小行业内收入差距.理论分析表明,市场竞争一方面能够提升行业对低技能的需求和价格、提高低收入劳动者收入,另一方面会挤压高收入劳动者分享的垄断利润租,降低他们的技能价格和收入,最终实现行业内收入差距缩小.基于上市公司数据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机理.这表明"竞争性市场体系"和"公平收入分配体系"的共同建设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继续强化市场竞争有利于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吕炜  杨沫 《财经问题研究》2016,(10):101-109
本文基于职业流动和职业内工资同化的双重视角动态研究了迁移时间对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利用CHIPS2007城镇住户和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对扩展的明瑟方程进行估计,实证结果显示:从职业间来看,农民工无法通过延长迁移时间来实现从低收入职业向高收入职业的流动;从职业内来看,在高收入职业内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不存在显著的工资差距,在低收入职业内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存在显著的初始工资差距且无法通过延长迁移时间实现工资同化。培训和社会关系对职业流动没有影响,但能显著加快职业内工资同化速度。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95%的农民工从事低收入职业且其职业固化现象严重,因而绝大多数农民工无法融入城镇地区。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城市农民工群体.关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问题,国内众多学者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的现状及演变趋势、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如何缩小这种收入差距等三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0~2015年全国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以地生财"行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以地生财"行为总体上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以地生财"行为会带来"人地失调"的城镇化格局、"去工业化"效应和扭曲的公共品供给结构,进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以地生财"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各区域存在显著异质性。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改革当前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摆脱地方政府"以地生财"的路径依赖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收入分配视角下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柳  赵军 《技术经济》2012,31(4):114-119
利用2003—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将城乡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并将该指标作为主要的解释变量引入线性计量模型,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设计反映环境质量的综合指标,探讨了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收入分配不公并不必然带来环境质量恶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随着人均产出的上升,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倒U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存在;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会显著影响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6.
提高农民工收入是转型期我国经济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使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1-2014年数据,采取PSM-DID等识别方法,在生命周期的视角下研究了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对于提升农民工外出收入的异质性影响.随后从就业方式、从事行业和从业地点等维度进行了差异性甄别和机制性解释,并就两者如何影响收入不平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1)由于现阶段农民工被锁定在低技能行业,相较于基础教育,职业培训对农民工外出收入产生了更大的正向影响,这不仅体现在短期的"即时效应",也表现为基于生命周期的"长期效应".(2)这些影响在不同外出就业类型、从事行业以及从业地点均具有异质性.(3)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不仅能够提高农民工的收入,还能降低农村地区的收入不平等,并且职业培训的效用更大.文章对于通过提升人力资本增加农民工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认为产业内贸易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呈现出U型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1985-2007年的数据,检验了我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服务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在整体上抑制了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行业有效降低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资本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加深了城乡居民收入的不平等。对此,本文提出坚持发挥劳动比较优势,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加快非技术人才向技术人才的转变,缩小城乡之间的人才水平差异将成为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全球2005-2017年的国别数据和双重差分法,系统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共建国家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共建国家的收入差距水平具有显著的缩小作用,使得共建国家较非共建国家收入差距水平平均降低了8.9%.这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利于缩小共建国家的收入差距.此外,本文还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同时缩小了相邻共建国家和非相邻共建国家的收入差距水平,且更大程度上缩小了相邻共建国家的收入差距水平;该倡议虽然显著缩小了陆上丝绸之路国家的收入差距水平,但对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本文研究表明,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能够通过缩短区域空间距离,提高可达性,降低时间成本、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加快要素流动,并降低垄断程度,从而缩小共建国家的收入差距水平,促进社会公平,为共建国家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基于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两类空间面板模型,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市场潜能对地区间整体及地区内城乡结构性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对地区间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市场潜能较高的地区将获得更强的经济发展动力,从而该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也就更高;收入水平呈现空间集聚特征,不同地区之间市场潜能对收入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且这一差距在较大程度上解释了中国不同地区之间尤其是东西部之间的收入差距;市场潜能与城乡结构性收入差距之间表现出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影响,其拐点在7.02处,对于尚未超过该拐点的地区而言提高市场潜能仍然是改善地区内城乡结构性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转型期居民财产性收入不平等成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宁光杰  雒蕾  齐伟 《经济研究》2016,(4):116-128,187
近年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城乡差异和阶层差异严重,财产性收入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文利用西南财大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1年、清华大学消费金融调研2008年的微观数据,以及2005、2008、2010年的省份数据,考察内部构成和家庭特征对财产性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发现租金收入和金融资产投资收益成为推动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利息和保险收益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产性收入差距。城乡和地区差异、教育培训水平和风险偏好程度等都是影响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举措应更多地向低收入群体倾斜:通过大力发展落后地区经济和教育事业、引导低收入群体适度参与资本市场,完善保障房制度,严格控制财产性收入的过快增长和结构失衡,使其成为居民提高生活水平、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