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社会创新已经成为全球社会发展中的热门概念,各国政府纷纷大力推动社会创新并将其纳入公共治理变革的重要内容。社会创新的主体界定、创新模式、扩散路径等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但是大部分实证研究都是基于西方国家案例的讨论。近年来,社会创新实践在中国也风起云涌,文章基于"政府—市场—社会"的三元分析框架,通过多样本的统计分析来揭示中国社会创新的创新主体、创新领域、创新模式及环境影响因素等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中国社会创新可能的阶段性特征是:主体以社会部门为主,政府、市场参与为辅,其机遇和空间来源于治理变革中的政府、资本化竞争的市场及发展中的公民社会分别在社会管理创新的策略驱动、企业社会责任的趋势引领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需求带动下相互博弈的互动过程。在这一互动格局中,政府部门的监管政策对社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探讨国外社会创业研究现状和问题,并且提出中国学者进一步研究的思路;本研究发现,社会创业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探寻领域,正在逐步被学术界认同。但理论文章甚多,严格意义之下的实证研究偏少。如果再进一步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社会创业研究存在的根本性问题是缺乏一个统一的科学、严谨、结构合理的基于社会创业原有模型的法则网络理论框架。通过对"社会创业导向"的有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基于"社会创业导向"构建该理论框架并进行实证研究是未来社会创业研究的发展方向。目前,学者们对"创业导向"能运用于社会创业组织之中达成一定的共识。但对"创业导向"的五个维度包括创新、超前行动、风险承担、进攻性竞争和自主性是否都能反映社会创业过程的本质以及各维度在社会创业情境下如何定义和测量,争论不一,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前者更多的是从西方社会老年学的理论探讨老年个体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后者则从实证分析出发,研究老年人群如何通过社会参与更好地融入社会。对涉及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理论、实证与相关政策进行了回顾与综述。目前在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问题上,存在着理论的适用、政策的滞后和研究的不足这三个主要问题,需要在理论方面突出考虑中国的国情和中国老年人的特点;在政策方面进一步制定更加具体和针对性更强的、能促进老年人全面参与社会的政策措施;在研究方面需要更加深入、具体地分析影响中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深层机制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技术多样性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表征,但现有研究对于技术多样性与创新扩散的关系存在争议。对此,区分相关和不相关技术多样性对创新扩散的异质性影响,并检验实质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2008—2017年中国研发密集型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相关技术多样性能够积极影响创新扩散;不相关技术多样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实质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正向调节不相关技术多样性与创新扩散的关系。结论丰富了创新扩散理论与实证研究,可为企业创新实践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将企业家社会资本划分为市场、制度及金融3个维度,利用139家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对企业家社会资本、企业吸收能力、企业财务绩效及创新绩效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家市场社会资本对企业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吸收能力与企业财务绩效及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企业吸收能力正向调节企业家市场社会资本与企业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的关系,也正向调节企业家制度社会资本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养儿防老"的传统模式难以持续。基于最新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微观数据,本文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研究了以"新农保"为基础的农村"社会养老"模式对"家庭养老"的替代性。研究结果显示,获得新农保养老金收入的农村老年人,其获得私人转移支付的概率下降了大约32-56个百分点,然而,对于已经获得转移支付的老年人,并未发现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他们获得的私人转移支付数额存在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社会养老"对传统"家庭养老"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但当前效果有限,完善中国农村的"社会养老"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7,(4)
文章基于KLD指数法,从企业社会责任的整体性、内容性、技术性3个维度,通过理论分析提出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的若干假设,并进一步结合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说明:社会责任的整体性对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内容性对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而技术性对财务绩效作用不太明显。最终结论: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一种嵌入于社会结构的社会行为;转型经济的社会结构在诸多方面影响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及效率.作者建立了一个基于"双重嵌入"的分析框架,结合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企业研发创新实践中的困境较大程度上来源于忽视社会结构差异的影响.作者建议作为追随者的技术后进企业更多地利用社会结构差异,以实施应用型研发创新为主要战略导向,而不是在研发资金规模上与技术领先企业进行竞赛;政府机构则需要在动态变化的历史背景下重新慎重思考其技术创新角色的恰当定位.  相似文献   

9.
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但又争议颇多的问题,社会资本主要通过官产学合作促进区域创新产出。将官产学合作作为中介变量,通过对2009-2013年中国内地30个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研究了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官学合作和官产合作均对区域创新产出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只有官学合作在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之间具有中介效应,而官产合作和产学合作并不具有中介效应。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为我国创新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185家中国在孵企业的调查数据,采用多元层级回归方法,对在孵企业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旨在揭示社会资本对不同孵化器的在孵企业创新绩效的差异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在孵企业结构维度和关系维度的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认知维度的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不显著;与国有孵化器相比,民营孵化器增强了在孵企业的结构维度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但减弱了在孵企业的关系维度社会资本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维护社会稳定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对某个地区进行综合性、多因素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是国家治理能力的核心之一。文章认为所谓社会稳定风险实则是社会不稳定的可能性,而社会不稳定从本质上来讲是社会生态系统中个体行为的综合表现,个体行为又是行动者对环境因素的主观认知和价值判断的产物,因此,环境因素构成了社会不稳定行为的基本诱因和必要条件。文章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的"环境—行为"视角,构建了环境因素和社会不稳定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了可能增大社会不稳定事件发生概率的三十六个命题,并通过案例实证分析了其中的关键要素和监测目标,为进行综合性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改革已进入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推动建立政府与社会互动的全面管理体系,已成为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研究借助社会性别理论的分析模式,通过分析社会政策对于男女两性在社会文化、教育、就业和大众媒体等方面的不同情境,探讨在注重不同性别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的基础上,如何通过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找到解决存在不平等和歧视问题的解决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竞争力理论,运用统计学的相关分析理论模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以及基于三重底线和利益相关方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实证分析企业社会责任(CSR)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基于部分中国上市公司数据(2009年)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一个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越多,其竞争力就越大;反之亦然,一个企业竞争力越大,相应地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企业社会资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首先在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社会资本、吸收能力、企业创新绩效及其三者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引入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才能更为科学地梳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次构建了关于三个主要研究变量之间的理论关系模型,提出相关研究假设。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长三角地区的企业进行数据收集,利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模型所包含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理论分析和对350份有效问卷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资本与吸收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吸收能力起到调节性中介作用,在大中型企业中,企业社会资本、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在小微型企业中,吸收能力对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社会建设的方向:“公民社会”还是人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风行一时的公民社会理论提出批评,指出有关公民社会的种种说辞存在两个基本问题。一是"名不正,言不顺";二是"名实不符"。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名不正"问题,指出这个概念的本义不清,中文译名更带有严重的误导性。"民间会社"也许是更准确的翻译。第二部分讨论"名实不符"问题,指出公民社会那些被吹得天花乱坠的神效未必存在,并逐一戳破了围绕公民社会的种种神话,如同质的神话、圣洁的神话、独立的神话、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神话、民主动力的神话。在批评公民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文章的第三部分论证,公民社会不应是中国社会建设的方向,真正值得中国人追求的是构筑一个以劳动大众为主体的政治共同体——人民社会。  相似文献   

16.
社会资本及其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自从法国社会学家皮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在1980年首次提出“社会资本”概念后,社会资本理论很快就成为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分析框架之一,关于社会资本理论本身以及运用这一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文献大量涌现。国内一些敏锐的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西方学者系统提出社会资本理论时,就注意到了这一理论的解释能力及在中国社会的适用性,并开始以此来分析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然而,这一理论也遭到了学术界的众多批评,直至有人最近公开呼吁“拒绝使用‘社会资本’概念”①。那么,社会资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它有哪些特征和功用?本文试图通过较为系统地梳理这一概念在布迪厄、科尔曼(JamesColeman)和帕特南(RobertPutnam)这三位代表人物那里的逻辑发展,对这一概念的内涵、特征、本质、要素和功用做一辨析,并对国内学者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和应用做一初步的检视。  相似文献   

17.
一些西方文献对环境公民社会在中国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持怀疑或否定态度。本文持与之相反的观点。中国环境公民社会包括环境公民参与和环境公民社会组织两种形式,而两种环境公民社会形式对中国环境治理都具有实质性影响。在实证上,本文以2006年最新的中华环保联合会进行的全国环境民间组织调查为基础数据,对中国环境公民社会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有力地回应了“环境公民社会不重要”的片面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刘柏  卢家锐 《财经研究》2018,(5):97-108
履行社会责任的公司究竟是真心实意的"好公民"还是表里不一的"好演员"?文章基于业绩预告视角,研究了企业社会责任声誉与行为背离的异象.研究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越佳,发布业绩预告的概率越低,初步表明我国很可能存在企业社会责任背离的"好演员".进一步的实证表明,在发布业绩预告的企业中,企业社会责任评分越高,业绩预告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也越高.这表明发布业绩预告且履行社会责任好的企业是真心实意的"好公民".文章的研究表明,业绩预告行为有助于利益相关者甄别履行社会责任好的企业是"好公民"还是"好演员",也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和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9.
社会分层主要是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的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其实质是社会资源在社会中的不均等分配,即不同的社会群体或不等地位的人占有财富、收入、声望、教育机会等的不等。基于当今学者们对社会分层这一领域研究的基础,对社会分层的理论渊源和我国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作了一个初步的概述,从而对农民阶层的良性分化提供一定的线索与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创新的现实,利用调研数据研究了企业的三维(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社会资本对低成本创新的作用以及共享心智模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的社会资本对低成本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共享心智模式在关系维、认知维的社会资本与低成本创新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共享心智模式在结构维社会资本与低成本创新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