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宏观角度的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分析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2000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存贷差持续扩大,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长期高企,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过剩问题开始凸显.从宏观行业的角度,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发现外汇占款的增长迅猛、银行间企业直接融资工具的发展、不良贷款的剥离、现金需求比率的下降以及证券市场的长期低迷是引发我国银行业存贷差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由于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的大幅度提高,引起人们对银行的关注,进而“钱荒”种种说法议论纷纷。面对这次利率引起的风波,虽已过去但应引起思考:利率的波动是利率市场化的正常现象;从有关货币数据资料表示,银行没有出现“钱荒”;半年来由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实施又停止,央行被动放出又收回外汇占款的过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经历了过剩与短缺。在银行资金习惯性运用搓配管理方式、利率波动是自然的;在经济发展流动性过剩是必然现象的新形势下,面对游离在实体经济之外的大量资金,央行的调控理论与手段应创新和有预案。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合理调拨与管理及科学的利率定价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凸现,不仅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并且使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操作成本增加.从长期看,商业银行流动性若持续过剩,将严重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文章试图从居民储蓄率、外汇占款和资本充足约束等多个角度分析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凸现,不仅削弱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并且使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操作成本增加。从长期看,商业银行流动性若持续过剩,将严重影响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文章试图从居民储蓄率、外汇占款和资本充足约束等多个角度分析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一直将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调整、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一种常规性货币工具,特别是近些年,为了冲销外汇占款引发的流动性过剩,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规模和频率都大幅度提高.但是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这种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空间已经不大,必将被利率为主的价格工具逐步替代,在这一过渡时期,对现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推进差别准备金利率,扩大商业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资产的种类,逐步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利率,完善Shibor的形成机制,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时变流动性权重构建流动性错配指数(LMI),测算2010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国A股30家上市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而研究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实时波动,同时采用时变参数随机波动率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分析我国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国有五大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整体水平较好,区域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则偏高;在宏观金融市场流动性收紧时,央行适度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引导资本市场利率水平降低等货币政策对我国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的抑制效果显著.由此,央行应选择更高效的LMI模型作为银行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完善银行业系统流动性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7.
徐高 《资本市场》2013,(10):116-119
如果作为“最后借款人”而存在的央行在危机中都指望不上,那么各家商业银行就得靠增加现金储备这种“自我保险”的方式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资金面波动。在6月20日这一天,表征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状况的7天回购利率甚至在盘中一度攀升至28%(年利率),创下了历史新高。资金紧张令市场近期弥漫紧张气氛。甚至有人抛出了金融机构倒闭,影子银行系统崩塌,金融风险被主动引爆的悲观论调。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过剩背景下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顺差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紧缩效果在较短时间内即被外汇占款增长所抵消。名义利率调整滞后于价格水平上涨导致真实利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抵消了货币当局通过数量工具收缩流动性的效果。在宏观经济存在潜在过热风险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可依据泰勒规则加强对名义利率的调整,避免宏观经济的过度波动。  相似文献   

9.
龙年伊始,随着货币回流银行体系,银行间货币环境得到改善。但下月初巨幅逆回购到期,流动陧将回归常态,短期利率可能再度高企;若一月份外汇占款继续减少,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窗口将打开,同时一月份信贷投放规模可能在八干到万亿之间,在此情形下A股市场面临的内部形势将趋于好转。  相似文献   

10.
刘竹林  葛玲  李琴 《铜陵学院学报》2009,8(6):27-29,103
文章建立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回归模型,分析认为: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和储蓄存款正相关,名义利率对储蓄存款有显著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负影响,不考虑政策因素的影响,股市上涨对储蓄存款有负影响;随着社保体系的完善.居民储蓄存款将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1.
近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波动明显,经济增长进入经济下行周期压力较大。首先,介绍经济周期判断依据,其次,一方面从存贷利差、流动性风险、不良贷款和监管当局提高资本充足率方面分析经济周期变动对商业银行经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从居民储蓄存款、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和金融创新方面分析经济周期变动对商业银行经营有利影响,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任何国家的经济运行中,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反映宏观经济状况和流动性状况;二是为金融资产定价提供了基础。我国目前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共存,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能否独立于管制利率发挥以上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对此,本文从管制利率与银行间市场利率的相关性出发,探讨我国银行间短期市场利率是否能够有效反映资金流动性状况以及能否作为资产定价的基础。研究结论是:只有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银行间利率才可以完全发挥这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星煜 《经济世界》2001,(12):61-6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手中的外汇总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于是,如何打理自己的个人外汇资产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这里为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外汇储蓄存款。外汇储蓄存款仍是我国居民外汇理财的主要方式。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外汇储蓄存款保持增长态势,至 2001年6月末,居民外汇储蓄存款余额 759.5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19.77%,上半年累计增加 26.31亿美元。可见我国外汇储蓄并没有过多地受到B股开放和外汇存款利率的连续下调的影响。专家指出,这和…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EGARCH模型,检验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之间拆借利率波动溢出的流星雨假定。结果表明,来自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流星雨对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波动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资本市场》2014,(9):106-111
<正>一直以来,外汇占款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由于贸易顺差的逐步收窄以及私人部门外汇资产再调整的推进,未来我国外汇占款可能出现趋势性下滑,这将带来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缺失的问题。本文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转换的角度,来探析未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可能走向。当前央行提供长期基础货币渠道比较有限。国债市场容量小,流动性差,且大部分被商业银行用于被动资产配置,发达国家通过大规模购买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经验难以简单复制。我们认为再贷款以及  相似文献   

16.
"利率走廊"是中央银行在设定其对普通金融机构的存贷款率从而形成一个政策利率区间的基础上,调控短期市场利率和金融体系流动性的货币调控模式。基于"利率走廊"蕴含的对商业银行的内在利益诱导机制,金融市场的短期利率波动将局限在"走廊"所框定的范围之内。国际经验表明,在适当的基础上,"利率走廊"对引导和稳定短期市场利率能起到较好作用。我国中央银行在借鉴和利用"利率走廊"的实践中,应大力发展各类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体系,变革现行存款准备制度,积极构建"走廊"各要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居民储蓄波动制度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3年以来,我国居民银行储蓄存款(本文简称居民储蓄)呈现出明显的增长与波动态势。若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1998年人均实际储蓄是1978年的527倍,年均增长208%。同时,储蓄增长波动幅度较大,环比增长率最高为57%(1958年),最低为-26%(1962年),波动幅度高达83%。  相似文献   

18.
祝博  夏聪  孙开斯 《当代财经》2023,(11):67-79
同业融资结构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和流动性转换,是商业银行稳定经营的重要因素。2015年,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在质押式回购市场上平行推出了匿名订单指令簿交易机制,改变了银行间市场长期使用的单一询价交易机制。那么,交易机制改革对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结构将产生什么影响呢?包含担保和无担保资金市场、搜索摩擦的理论模型及双重差分实证检验表明,银行间市场交易机制改革能够降低担保融资成本,提升同业融资中的担保融资占比。进一步分析发现,初始同业融资占比高、初始资产增速快、初始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大的银行,以及准备金充足率不高、非上市、中小规模的银行同业融资结构受交易机制改革的影响更显著;银行间市场交易机制改革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因此,应继续扩大匿名点击交易机制的覆盖范围,积极关注交易机制变化的外溢效应,进一步完善同业融资市场交易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和反映流动性过剩与否两种状态的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了货币流动性对经济增长的时变影响,并从货币流动性的供给渠道出发,具体分析了外汇占款及信贷规模对经济产出的影响变化。结合中国1996年至2018年的季度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样本期内M2、国内信贷以及外汇占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对经济产出的影响随时间变化存在结构性变动和显著的单门限效应;在受到外部冲击时,各流动性变量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实际GDP的响应程度明显减弱;经济产出对货币流动性具有长期的正向影响,并且受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支配,对M2及国内信贷的影响呈现出"V"型时变特征;经济货币化程度较低时,货币流动性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为正,超出一定阈值后影响减弱且不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2005-2019年数据,基于时变参数模型分析了样本期间货币政策、同业业务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关系.研究发现,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业业务规模越大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越高;在货币政策的债券市场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中介效应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效应.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加强,同业业务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但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因此,货币政策需关注商业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及其与其他非银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强化穿透式监管机制,避免较大波动所带来的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