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0~1959年 伊朗实行石油工业国有化的斗争 伊朗是英波石油公司的发家地,虽然1933年它对伊朗政府已经作了一次“让步”,在缴纳矿区使用费之外,让政府分享公司20%的利润,但随着二次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伊朗国内反英情绪日益强烈。伊朗方面提出1945~1950年间,英伊石油公司的帐面利润高达2.5亿美元,而缴纳给伊朗政府的总共才0.9亿美元,同期内英国政府从英伊公司得到的税收却超过了0.9亿美元。在美国的压力下,公司同政府谈判修改1933年协定。1950年6月这一协定在伊朗  相似文献   

2.
1960~1969年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 1960年9月9日至14日,中东主要产油国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以及拉美产油国委内瑞拉五国的石油部长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举行了五天会议,宣布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 这五个发起国当时是世界除美、苏以外最重要的产油国和石油出口国。1960年它们拥有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242.65亿吨,占全世界剩余可采储量的66.67%(正好是2/3);当年它们的石油产量为4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7%;出口量达3.1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81.43%。这些产油国本应在世界石油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当时它们的石油主权还掌握在  相似文献   

3.
世界石油工业百年风云(之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30~1939年 美国政府对石油生产进行管制 美国在20年代末发生了“黑色星期四”,爆发了一次大的经济危机。然而它的石油工业却迎来了“开门红”。1930年10月3日,哥伦布·乔伊纳的第三口探井出油,发现了当时美国最大的东得克萨斯大油田,可采储量达7.50亿吨。人们一拥而上,疯狂钻井,当年即产油1470万吨。到1933年这里已钻成11870口井,年产量上升到2740万吨。1715家公司在这里无计划滥采,造成美国石油市场上严重的供过于求。1931午5月得克萨斯州的原油价格从1926年的每桶1.85美元跌到每桶15美分,一度甚至跌到2美分。市场一片混乱,经济危机加剧,许多小公司破产。1931年下半年,俄克拉  相似文献   

4.
1970~1979年(2) ▲英国国家石油公司的成立与消亡 1973年10月,在阿拉伯产油国对美、欧、日实施石油禁运之时,英国政府首相希思曾要求英国石油公司(政府持股达31.6%)和皇家荷兰壳牌集团优先向英国供应石油,但遭到拒绝。1974年在大选中,英保守党失败下台,工党上台。工党在竞选纲领中就主张加强国家对北海石油资源与生产的控制。1975年5月,在北海油田即将大规模投产之际,英国议会通过了《石油税法》,11月又通过《石油和  相似文献   

5.
1970~1979年(1) 国际卡特尔决定油价时代的终结 70年代前期,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斗争主要是突破国际石油卡特尔单方面决定油价的局面,通过不断的小幅度的提高油价来捍卫石油收入。 这场斗争的“先锋”是利比亚。1969年9月利比亚革命成功,卡扎菲政府推行激进的石油政策。1970年1月7日,地中海原油出口国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等9国在巴格达开会,协商共同对付通货膨胀,协调市场,联手对付外国公司的压力。会后利比亚开始与在该国经营的21家外国公司谈判,并  相似文献   

6.
1990-1999年(续) 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改组 1997年7月,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宣布,为降低成本和增强国际竞争力而对公司进行重大改组。改组的主要内容是:把原独立经营的3家上下游一体化的子公司(马拉文、拉戈文和科波文)重新组合,将这三家公司的上游部分合并为Pdv勘探开发公司,负责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上游业务及奥里乳化油  相似文献   

7.
1979年爆发的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9年,西方世界刚刚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中复苏。此时,在宗教领袖霍梅尼的暗中领导下,伊朗发生了推翻巴列维国王统治的伊朗伊斯兰革命。政治动乱从1978年初开始,逐步蔓延到全国,严重影响了石油生产。伊朗当时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1977年的石油日出口量为521万桶。由于  相似文献   

8.
1980~1989年(续) 苏联乌连戈伊-中央输气管道系统建成 1981-1985年苏联在其第11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了宏伟的乌连戈伊-中央输气管道系统,在世界油气管道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这一庞大的管道系统东起西西伯利亚北部、北极圈内的乌连戈伊大气田,西行最终到达西部边境的乌日哥罗德,共包括6条输气管道。  相似文献   

9.
对世界石油工业和国际市场的发展要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进行综合预测。影响这个市场主要有石油资源勘探的投资,失败风险和一旦成功时所获得利润都极大;集中程度高;国际强,受国际形热的影响大;技术的快速发展等个因素,但总的来说,主要是受经济,政治技术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科技进步与世界石油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现阶段,科学技术已的确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使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拓宽,油气田开发水平不断提高,勘探与生产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因此,世界上许多石油公司都把科技进步放到战略的高度来加以研究,投入重金进行技术研究与开发。市场竞争机制也推动了石油技术的发展。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应加强科技战略的研究,加快科技体制的转变,使科技成果尽快进入市场、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11.
世界石油资源将来还会发生匮缺,国际油价仍将只以靠限产维持差断价格,价格随市场短期因素的作用面不断上下激烈波动,但实际上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国际平均油价将大致维持在以1998年不变美元计算的18美元/桶的水平上,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国际平均油价将继续呈缓慢下降趋势,据经验判断,国际平均油价的最大波动幅度可达平均价的35%左右,未来的石油仍将是一种战略物资和世界的主要能源,石油在世界一次能  相似文献   

12.
从1859年8月29日美国宾夕法尼亚泰特斯维尔的德雷克井出油以来.世界石油工业即将走过150年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综合分析世界石油工业140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1.石油工业需要高投资,具有高风险,而一旦勘探获得成功就能够得到高回报;2.石油是一种平时关系到一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战时关系到一国胜败存亡的重要的战略物资;3.石油生产和消费的地理分布极不平衡,受国际环境影响极大;4.石油工业形成垄断最早、垄断程度高、企业规模大;5.各国主要石油公司都同政府关系密切,受各国政府政策的影响大;6.世界石油工业、国际石油市场总是随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而变化;7.石油工业同样也受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8.科技在石油工业的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了解和研究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这些规律性特点,有助于推动我国石油工业和石油市场的改革开放,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建设和石油经济科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研究世界石油工业史有助于我国石油工业走上高效益的良性循环之路,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政治经济乃至军事问题,有助于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还有助于科技体制的改革。研究世界石油工业史必须是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应当从世界上重点油气富集地区勘探开发的历史,从一些主要油气生产国家的发展历史,从世界石油科技史,从石油企业史等方面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研究世界石油工业史应注意与特定的社会、经济、军事、政治、科技、文化背景联系起来考察和分析,应当把专题研究与综合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油气需求将日益增加。中国油气发展具有巨大的资源基础,将通过扩大油气勘探开发和提高采收率来确保21世纪初中国油气生产的持续增长,并继续实施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主要依靠本国资源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对油气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快亚太地区的油气开发对世界油气供需的总体平衡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深远和重要的意义。中国石油工业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金、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发展自己,增进各国间的合作与交流,互补互促,共同发展,为繁荣世界石油工业和保持油气总量的供需平衡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论世界石油工业的新一轮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各国对外开放形成的广阔市场,使世界石油工业正面临着一场跨世纪的历史性变革。新一轮石油业重组调整的规模之大、涉及范围及领域之广及其对石油业产生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跨国石油公司通过兼并重组既可以从裁减人员、调整交又重复的业务、共享最佳技术和市场、协同运输与采购等方面大大降低成本,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加强产品开发,从而在地域、业务规模、市场份额等方面进一步巩固并加强其在世界石油工业中的地位。世界石油工业经过新一轮的大调整,必将增强资本集中和市场垄断程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及其石油公司的经营和市场构成巨大威胁。刚刚完成两大集团公司重组的中国石油和石化工业今后也将承受来自国际的更大的压力,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世界石油工业诞生150周年之际,回顾石油工业国有化一私有化一国有化的历史进程,可以得出这样几点认识:石油工业的国有化维护了国家、民族的权益,意义重大;政党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石油工业的国有化与私有化;股份制改造可以增强国有石油企业竞争活力;石油工业上游与下游的开放程度应有所不同;应从历史角度看待石油工业的“垄断”现象,促进我国石油工业的集约化与下游市场的开放。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世界石油工业总投资呈低速增长态势。在上游投资中,勘探投资、海上投资和天然气投资增加,远东—太平洋地区成为国际石油公司投资的热点地区。预计2000年以后,随着油价的上升,石油工业投资将有较大幅度增加。1986年油价暴跌以来,世界石油生产成本明显下降。国外石油公司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是:(1)对机构进行合理化调整,精干队伍,节约开支;(2)压缩高成本、高风险地区的勘探开发活动;(3)建立石油公司与服务公司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4)优化科研方面的资源配置,强化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各国石油工业的组织结构看中国石油工业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石油工业的组织结构,大致可归纳为三种模式:一是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完全私有、分散经营型,二是以发展中国家产油国和部分发达国家石油进口国为代表的“国有集中型”,三是以挪威、加拿大、法国为代表的“公私并举,几家共存”型。其中以采用“国有集中”型的国家为多。此外,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石油工业改为分散经营,而天然气工业仍统一管理,五年来的实践初步表明:集中优于分散。中国石油工业的组织结构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又要符合石油工业自身的发展规律。笔者主张,中国石油工业应结束各自为政的分散化局面,组建一个国家石油公司(集团),实行大集中,小分散;上面垄断,下面竞争;实现资源集约化,控制集中化,经营分散化,上下游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从能源需求谈世界石油工业的未来。着重论述未来三年间,因伊拉克重返市场,世界石油市场供量充沛;1994年经济复苏带动需求上升,油市渐旺;疲软的油市渐趋兴盛,油价稳中趋升。石油在能源家族中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