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TiO2-SiO2溶胶-凝胶体系中掺杂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采用溶胶-凝胶技术,通过简单提拉迅速蒸发溶剂、后期热处理去除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制备出具有纳米结构的有机掺杂TiO2-SiO2复合光学薄膜。利用红外光谱(IR)研究掺杂薄膜表面结构特征;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复合薄膜吸收透过性的影响;利用反射式椭圆偏振光谱仪(ELLIP)测试薄膜的椭偏参数及Cauchy模型对椭偏参数进行计算机数据拟和,获得了掺杂的TiO2-SiO2复合薄膜光学常数在300—700hm波长范围的色散关系。  相似文献   

2.
有机掺杂的TiO2-SiO2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TiO2-SiO2溶胶-凝胶体系中掺杂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采用溶胶-凝胶技术,通过简单提拉迅速蒸发溶剂、后期热处理去除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制备出具有纳米结构的有机掺杂TiO2-SiO2复合光学薄膜。利用红外光谱(IR)研究掺杂薄膜表面结构特征;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复合薄膜吸收透过性的影响;利用反射式椭圆偏振光谱仪(ELLIP)测试薄膜的椭偏参数及Cauchy模型对椭偏参数进行计算机数据拟和,获得了掺杂的TiO2-SiO2复合薄膜光学常数在300-700nm波长范围的色散关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SiO2复合薄膜,在TiO2/SiO2溶胶-凝胶体系中掺杂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通过简单提拉、迅速蒸发溶剂、后期热处理去除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制备出具有纳米结构的有机掺杂TiO2/SiO2复合光学薄膜.利用红外光谱(IR)研究掺杂薄膜表面的结构特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NIR研究不同实验条件下制备的复合薄膜吸收透过性的影响;结合椭偏仪和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TiO2/SiO2复合薄膜的性能及制备方法,结果表明,实验条件对TiO2/SiO2复合薄膜的制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溶胶、热处理温度以及溶胶-凝胶过程中反应和存放的环境温度及湿度等参数的调整,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SiO2/TiO2多层膜的方法.已制备出折射率可调的溶胶,所镀制的SiO2薄膜折射率在1.18~1.41之间可调,TiO2薄膜折射率在1.80~2.20之间可调.采用椭偏仪、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对所制得的多层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对SiO2/TiO2多层膜的制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超疏水薄膜有很好的自清洁、防腐蚀、减阻和防覆冰性能。利用高速激光雕刻机、光刻机对玻璃片进行刻蚀,并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得具有超疏水效果的表面;使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偏光显微镜对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先经过高速激光雕刻再使用溶胶凝胶法处理的玻璃片与直接使用溶胶凝胶法处理的玻璃片相比,接触角相当,但经激光雕刻的玻璃片放置2个月后,接触角几乎无变化,表现出更稳定的疏水效果;合适的光刻间距和匀胶厚度能得到较好的微纳米结构。光刻法与溶胶凝胶法结合给铝超疏水表面制备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SiO_2气凝胶是一种具有高气孔率、高比表面积、低导热系数等诸多优异特性的纳米多孔材料,在航天、军事、化工、建筑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SiO_2气凝胶力学强度低、质脆、易碎的结构特点极大限制了其应用。目前,主要有结构性增强、聚合物增强和复合增强3类技术路线可用于改善SiO_2气凝胶纳米多孔骨架的强度和韧性,不同的增强方法对应不同的制备工艺和制备成本。采用纤维类预制体制备纤维/气凝胶复合材料时,因其工艺简单、成本低、适用范围广,被认为是SiO_2气凝胶规模化生产和应用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用溶胶-凝胶催化法成功制备纳米SiO2溶胶,并用浸镀法在经过超声的载玻片上制得S iO2薄膜。将薄膜浸入氯化钯、氯化铜混合溶液,匀速提拉,干燥后制得敏感膜。敏感膜在510 nm波长照射下,检测光电流随着CO气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CO浓度降低又会逐步减弱。  相似文献   

8.
以硝酸铝和硝酸锶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法与微波法相结合制备SrAl2O4:Eu2+,Dy2+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同时研究了烧结温度、硼酸的加入量以及激活剂铕和镝的比值等条件对SrAl2O4: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Hz作还原气氛,烧结温度为1200℃,H3BO3的加入量为6wt%,激活剂铕和镝的比值为1/2.0时,性能最佳.SrAl2O2:Eu2+Dy3+长余辉发光材料在水和光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白色沉淀和表面层的乳白色固体薄膜.  相似文献   

9.
单相多铁性材料BiFeO_3(BFO)因具有优异的铁电性能及介电性能,有望在未来的多功能器件中得到应用。采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层层退火工艺,在不同退火温度下制备了组成为Bi_(0.98)Sr_(0.2)Fe_(0.98)Mn_(0.02)O_3(BSFM)的薄膜样品。研究了不同温度下BSFM薄膜样品的晶体结构、显微形貌、铁电性能和介电性能。结果表明,BSFM薄膜的最优退火温度为525℃,所制备的薄膜样品中无杂相产生,薄膜表面平整致密,测试电场为800 kV/cm时,薄膜的剩余极化强度达到54μC/cm~2;测试频率为1×105Hz时,介电常数为230,此频率下测得薄膜样品的介电损耗为0.19。  相似文献   

10.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Pb(Zr0.45Ti0.55)O3铁电薄膜,通过控制不同的退火温度,可以得到不同晶粒大小的薄膜样品.样品的晶粒大小主要与晶界推移过程有关,晶粒粗化的激活能为0.77eV.  相似文献   

11.
纳米Ti02光催化剂在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将其涂覆在一定的基材上是其实用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制备光活性Ti02膜所用的涂覆基材,并对其制备方法作了综述性评述。  相似文献   

12.
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氨氮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我国垃圾渗滤液成分复杂,处理技术不成熟等问题,采用电化学氧化的方法对含高氨氮的模拟垃圾渗滤液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了不同的阳极材料,电流密度和氯离子质量浓度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用TiO2/SnO2阳极,电流密度20 mA/cm2,氯离子质量浓度10 g/L的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可达到95%。在反应过程中,氨氮的去除符合准零级反应动力学。在最优条件下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处理实际的垃圾渗滤液,结果发现,反应240 min后,废水中的氨氮也可得到全部去除,色度的去除率可达82%。该方法用于成分复杂的垃圾渗滤液的脱氮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深入分析 SNMP协议和远程监控 ( RMON)网管技术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基于 SNMPV2的中层管理者设计方法。该方法具有下列优点 :( 1 )管理信息库设计遵循 SNMPV2 -SMI标准 ,并弥补了 M2 M-SMI( SNMPV2中层管理者信息库 )的不足 ;( 2 )其轮询方法和报警机制优于现有的同类产品 ;( 3 )选用 IETF(因特网工程任务组 )最近推荐的安全协议作通讯协议 ,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互操作性 ,易于集成到任何支持 SNMPV2的网管系统中。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纳米TiO2的特性,尤其是在光催化方面的特性;介绍了纳米在防晒剂TiO2、传感器、陶瓷材料、吸波材料、涂料等方面的应用及其各种不同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发展,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上升,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以陕西省为例,对其1978—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向量误差修正估计表明,当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偏离长期均衡关系时,将以19.22%的调整力度拉回均衡状态。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只存在由经济增长到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单向Granger原因,并且脉冲响应分析表明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是长期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我国P2P网贷平台迅猛发展,在解决资金供需矛盾的同时,也出现一系列负面问题,如跑路、提现困难,甚至诈骗等现象。因此,如何对P2P网贷平台进行风险防范和监管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引发的风险;投资人引发的风险;担保人引发的风险;平台引发的风险。对P2P网络借贷进行风险防范和监管的措施应包括: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明确法律地位;完善网络借贷行业规则和监管标准;建立完善透明的征信机制;加强网贷平台的行为监管;加强消费者保护和消费者风险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建立系统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具有独立子系统的C^2GS^2-ISS模型对我国25个制造业部门科技投入的有效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绘出了制造业部门科技投入有效性的雁形形态图。结果表明,不同制造业部门科技投入的相对有效性存在较大差异,研发强度低的制造业部门能够取得更高的技术创新产出效率。  相似文献   

18.
根据反应类型的不同,综述了2-单取代-4(3H)-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9.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客观认识我国不同产业部门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特征及规律,并识别出主要影响因素。为此,选择了农业、工业、建筑、交通、商业、能源六个主要的化石能源消费行业,在估计了各行业1996~2009年化石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的基础上,基于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对CO2排放进行分解,重点考察了产业结构调整效应以及在不同产业内的相对贡献。研究结论表明:六大产业排放的温室气体从1996年的28.13亿吨以年均6.5%的速度增加,2009年排放量增至64.1亿吨,占当年全国和全球化石能源相关的CO2排放的83%和21%;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是能源、工业和交通业;产出规模扩张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调整、部门能源效率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不足以抵消产出规模效应,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系数效应也减缓了温室气体排放,但影响程度很小。农业和能源部门经济比重的下降有效减缓了温室气体排放,未来产业政策的设计应以控制工业经济规模和比重为重点,同时要结合其他行业的能源效率改善和能源结构优化等途径,共同推动温室气体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