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文明样板路创建”到“文明公路创建”再到“五型公路”的提出,浙江公路文明创建从适应百姓需要.到实现全面发展,再到升华内涵、扩大外延……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公路掀起了追求高品质发展、保护建设成果、提升公路形象的一场大会战,为浙江交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2.
我国公路行业正从“以建为主”向“建养并举”转变,并将最终实现“以养为主”。其中,预防性养护由于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将成为未来公路养护的主要选择。近年来,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养护管理中心亳州分中心(简称“亳州分中心”)在多条高速公路上实施了预防性养护。本文以此为基础,详细介绍了高速公路实施预防性养护的条件及技术种类。  相似文献   

3.
随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高速公路路网基本形成,我国公路发展从过去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建设、管理、养护、服务并重转变,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越发突出。交通运输部《“十三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中提出,推行养护决策科学化是推进养护转型、加快构建现代公路养护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交通规费包括公路规费和水运规费,是经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批准征收,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和管理的公路养路费、公路客运附加费、公路货运附加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通行费和“水运四费”的总称。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兴义公路管理局兴仁公路管理段成立于1946年,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兴仁公路管理段掀起公路建设热潮,推动公路向更高等级发展,推动兴仁公路触角向更偏远地区延伸,公路的畅通助力兴仁撤县建市,并让这个具有“薏仁米之乡”“长寿之乡”“诗词之乡”美称的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得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交通不再成为制约兴仁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反而为群众同步小康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四自”方针的出台,实现了公路建设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那么,“三八双千工程”目标的确定,则有效地实现了公路建设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1996年至2002年,一场以高等级公路为重点,使公路交通基本适应浙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三八双千工程”,在浙江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把诸多区域性建设项目和交通发展的整体网络规划建设连接起来,实现了缓解当前与适应长远目标的统一。浙江“四小时公路交通圈”由此构建而成。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9日,“南通市区公路客运枢纽布局及南通新客运站选址研究”课题顺利通过评审,这标志着南通市政府重新审视和优化城市公路客运枢纽,迅速落实十一五规划中“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交通基础设施”的精神进入了实施阶段。该课题始终以“人便于行”为前提,充分考虑人们出行承受能力、消费习惯、客流特征、换乘便捷等因素,坚持“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一体化”原则,并从南通市社会经济发展对公路客运发展需求和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提出“以近期方案为主,适当考虑中远期规划”的实施建议。在新客运站选址研究上,首次提出“近市不进市”的客运站选址基本原则,既可减少新客运站对城市交通的干扰和环境的保护,又方便旅客乘车出行,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该课题研究必将推动南通的城市建设进程,为其他城市的公路枢纽布局和站场选址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先后完成了公路管理权限下放、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完善和公路管理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三大步改革任务。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第四步改革已经开始实施,重点是“改革产权制度,理顺劳动关系”,实现事业单位企业化并最终走向社会化。随着改革的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湖北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6年路网建设高潮,无论是主干公路还是县乡村公路建设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公路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有力地推动了山区城乡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对公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地质灾害频繁的鄂西北大山区公路养护中,要想真正创建“畅、洁、绿、美、舒”的交通环境,提高公路的整体服务功能,公路水毁预防性养护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天山,巍巍群峰钻天,冰雪萎岩封山。古人就有“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的咏叹。横亘在天山的长达560公里的天山独库公路,更是以雄壮和险峻著称。历经近30年的风雨沧桑,天山公路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这条沉睡在天山深处的“巨龙”似乎有些疲惫,呼唤着时代给它新的生命、新的力量。武警交通第七支队,这支曾在天山公路建设中创下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